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不论科幻之外的大世界,还是科幻这个小宇宙,都难逃这一年发生的众多事件带来的冲击。本文为科幻百科年终特辑第一篇,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一年以来科幻领域发生的事件,供读者参阅。
年中国科幻时间轴
收集整理:河流
关键词主笔:HeavenDuke
校对:Mr.Unicorn
年2月,英国科幻作家舟·沃顿发表了一篇名为《科幻带你逃往异世界》的小说。文中的一段简报代表了很多人对科幻的信念——
又一家工厂倒闭
英国发表和平讲话,日本和帝国却在瓜分俄国
两大国的势力范围中间是否会出现一个座位缓冲地带的新基提亚?阿巴拉契亚山地战:已派遣国民卫队增援力量
总统表示有必要维护国家团结
阿拉巴马州工厂主枪击罢工者
今天伯明翰有六十名伤者在
科幻带你逃往异世界
弗雷德里克·波尔和爱丽丝·戴维斯新作问世
长久以来,我们都视幻想为与现实对抗,带人暂时离开沉重现实的工具,就仿佛幻想同现实是势不两立的对手。在CoNZealand上,我们仍然能看到持这样论调的科幻爱好者。然而,在经历了年之后,任何心存理智的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树立的这种心灵屏障是多么脆弱。
在这一年里,我们获得了驱不散的瘟疫,获得了民族主义盛行的乌托邦,在天上,星链割裂望远镜中的夜幕,在地上,越演越烈的国际争端似乎越来越没个尽头……一夜之间,那些距我们遥不可及的那些构想,便已经和日常琐事搅在了一起。科幻将现实远远甩在身后的黄金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科幻世界。
将目光收回到我们所熟知的小宇宙,在年,又有为数众多的科幻大师离我们而去,其中不乏因瘟疫而去世之人;与此同时,受紧张的国际关系影响,Fandom内部的冲突也正在浮出水面,曾经令人心向往之的雨果奖似乎也正在慢慢沦为话语权战争的麦高芬。但与此同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仍然能够在变化莫测的局势中看到仍然坚守自己的节奏的人事物。科幻活动并没有因疫情而缩水,反而变得更多了,类型也越发多样,与界外的互动也越发频繁。以成都申幻为首的重要企划也并未受到重创,仍然在稳步推进。
所有这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变化/改变共同塑造了这个特殊年份的科幻世界。一年将尽,让我们在此历数往事,来鸟瞰过去一年国内科幻世界的面貌。希望从中得到的感悟,能够让我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No.1
年度十大科幻关键词
01
COVID-19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COVID-19。不论使用什么名字,这场瘟疫都是年世界舞台上的唯一主角。因此,将它放在十大科幻关键词的榜首,是必然的。
这一年,受疫情影响,世界科幻大会从惠灵顿转到了云端,银河奖颁奖仪式也改成了线上直播的形式。我们并没有看到社群陷入一片死寂的局面,相反,互联网解开了地理空间的限制,让跨地域的交流成为了可能。我加入的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甚至在有生之年圆了组团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梦想,从这个角度上看,疫情对科幻的发展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的。
纵览后文的时间轴,我们能够看到科幻领域同疫情互动的众多方式。征文、采访、筹措物资、在线教学……年初,一位知名科幻作家提出过“当科幻中的现实已来,我们仍然无力应对”的沮丧。在我看来,这份沮丧虽然有道理,但是科幻人做出的行动却也构成了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我们不仅仅是抽象的科幻人,我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科幻解决不了的事,就用现实的方式去解决。
当然,身为科幻创作者,我们最习惯的回应疫情的方式依然是提笔去战斗。瘟疫题材已经泛滥,而这场实实在在的瘟疫,究竟为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现实?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潜在未来?我们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未来?这个问题清单还有很长很长,也许,在这个话题上,提出更多的问题,才是科幻创作者的真正使命。
02
叶永烈去世
年5月15日,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记者叶永烈先生去世,享年80岁。
年,有为数众多的科幻大师离我们而去。但叶老的去世,反响或许是最为强烈的。这不仅因为叶老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科幻领域的领军人物,更是因为叶老的影响力已经是国民级的。我不愿用“一个时代的落幕”这样的陈词滥调去描述这件事,但是这陈词滥调背后的那种茫然却是实实在在的:当老一辈的巨星陨落之时,放眼宇内,新时代的接班人在何处?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感到惶惑不安。
但至少有一些事还是我们能做的,比如去深入了解叶老生前的创作和创作背景,去透过作品感受那个时代的科幻人和科幻界。这样,在我们放下书本以后,叶老的遗产便会多少留在我们体内一部分。
要了解叶老的创作和作品地位,我们建议从以下资源入门:
中文科幻数据库:叶永烈条目
《华丽转身:叶永烈自传》天地出版社
青年学人纵谈叶永烈的科幻文学
03
成都申幻
在经过了数届世界科幻大会的酝酿和准备后,在年,成都申办年世界科幻大会的计划正式启动了。
作为世界科幻爱好者所能搭建起来的最大规模的社交场合,世界科幻大会的政治意义也许要比娱乐、学术或商业意义更加重要。至于有何种政治意义,衍生价值几何,看一看奥运会就明白了。
参加过两届世界科幻大会之后,看到代表团做出的各种努力,我觉得当前需要担心的,反而是大会的固有传统。这种担忧一方面来自科幻人自带的朋克精神,另一方面也正是来自世界科幻大会的这种政治属性。近年国际矛盾激烈,科幻大会上的粉丝发言也偶尔会冒出火药味十足的抨击。如何应对这之中的矛盾,着实令人头大。
查莉·简·安德斯在《美国尽头的书店》中把幻想文学视作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共同语言。我想,这才是科幻乃至文学的真谛。希望成都主办的世界科幻大会能够打破过去几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困境,让我们的科幻大会真正成为连接全世界科幻爱好者的中央枢纽。
04
科幻影视“十条”
之所以选择这一条作为关键词,并不是因为这对科幻影视界意义非凡,而是它代表了一个风向——国家对科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