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南叙事middot可一画家村艺

可一艺术节·第二季——江南叙事·可一画家村艺术家作品展,即将在可一美术馆举办,可一画家村入住和合作艺术家将首次集体亮相。刘波为40多位参展艺术家之一。刘波,年生于南京,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版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版画《生命的映象》系列,《远方》系列,《雪》系列等。作品被众多美术馆收藏,载入多部国家级美术史典籍。

可一艺术节·第二季,围绕“颜色、声音、味道、触感”等关键词,在艺术家的绘画、文字里感知江南。

江南叙事·可一画家村艺术家作品展

展览时间

.11.08–.12.08

展览地点

可一美术馆

开幕酒会

.11.08下午2点,媒体签到、与艺术家见面酒会

.11.08下午3点,展览开幕、嘉宾签到、酒会

艺术顾问

李小山

策划

钱晓征

策展人

林书传

主办单位

现代快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可一美术馆

展览地址

南京仙林东·句容市宝华山西麓环山路1号可一艺术区/可一美术馆

刘波生之水丝网版画47×59cm年

刘波雨巷丝网版画47×59.5cm年作

刘波城南之忆丝网版画66×89cm年

刘波往烟丝网版画66×89cm年

刘波善水丝网版画66×89cm年

刘波消逝二丝网版画66×89cm年

刘波的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和美感,其独特的精神印记通过版画语言,得以美仑美奂的表现,观念和语言的统一令人赞叹。刘波的版画作品在保持版画作为一种画种的优势的同时打破了版画与其他画种的界限,进而形成了特立独行艺术图式。

刘波的丝网版画将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西方几何抽象主义风格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予以了整合,他不同于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在于在强调简约、气韵的同时着力于立体造型的开拓;它不同于西方几何抽象的地方在于没有抛弃中国化所特有的线条,将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与西画得体块、明暗、透视合为一体;它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是因为作者在抽象与表现维度上强化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正由于如此,刘波的版画才得以力辟蹊径、卓尔不群。

刘波历年的作品从不止步于过去图痕,每以出人意料的新图式在“似与不似”和“不似之似”之中充分演绎着生命的奇迹,达到了“以简取胜”、“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寓意深刻的境界。刘波以其作品的抽象性表达了生命心理的可感性,其作品中的抽象的视觉符号是精神的物化媒介,是某种生命意识的象征和自我情感的表现,在从物象至心象的幻化中,体现出他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精神化的图像与空间

刘波:画画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方式

刘波的版画创作始于90年代初期,其时的中国版画正值从单一的木版画向多版种扩展的时期,刘波站在了观念与技术更新前沿,在当时抽象绘画难以被接受的环境下,年,刘波即以纯抽象风格丝网版画作品《生命的映像》获得了全国版画展的金奖,对后来的中国版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批技术精湛画意深邃,有着出人意外独特图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的作品不仅宣示了刘波雄厚实力,也奠定了他在版画界的令人翘首的地位。

《生命的印象》系类包括《生命的映像NO.2》、《生命的映像NO.3》、《生命的映像NO.7》、《生命的映像NO.8》等等。这一系列充斥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的作品摆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以内心难以平复的情感来挥洒笔墨,自然流露出真性情和本性的纵逸。

问:“您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一系列版画呢?”

答:“《生命的映像》系列作于年,是我的毕业创作。这是一套纯抽象的画作。表现的是就是生命从诞生到消解的过程各种状态。构思时《生命的映像》系列意图画9幅画,并有了导向性的小标题分别为:诞生,辉煌,飘游,上升,平衡,相对,陨落,无悔,消解。在为各幅完成的画签名时师友建议我取消了这些会限定观者感受的小标题,于是这个系列就以NO号命名了。”

“我想无论什么风格流派的画家他有兴趣去画一个对象,一定是因为这个他看到的形象或空间有让他感到的很有“画意”的东西,(中国画论中把它叫做“意境)这种“画意”是一种在绘画语言中才能传达的东西,用文字去表述一定是很难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去绘画的原因。不同在于有些画家是通过对具体的视觉形象的改造去传达这种特别的“意境”,比如弗洛伊德,比如莫兰迪;而有另一些画家甚至只通过几何形状和色块组合去传达这种能引起人生理或精神感动的视觉空间——“意境”,比如蒙德里安,比如马列维奇。《生命的映像》系列则是去画一个心灵的幻像或幻境,我把它叫做精神图像。”

问:这些映像来源于哪里呢?

答:“这些映像来源于纯粹的精神世界,并没有一个客观的物体作为参考。在我想到用一种图像去表现生命过程的一些状态时候,这些图像就在我头脑中不断的出现,我觉得他们“很像”于是就去画出来,我认为抽象的绘画是有形的,并且存在着形画得准确与否的问题,它的形很难把握很难捕捉。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准确的捕捉到那个永恒的形。”

问:代表了您个人怎样的情怀呢?您对生命怎么看?

答:“我想它代表了我对生命诞生、成长和必将消解于自然之中的这种过程的叹息、理解和坦然接受这种情怀吧。生命就是一个诞生,成长,最后消解回归自然的过程,个体的生命很快就消解于自然当中了,但人与其他生命不同在于许多人能够把个人生命中的精神部分留给后人看到,画家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画画是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方式。”

刘波:去画一个精神化的新空间

刘波的第二类作品被定位为“线性空间”风格,这以《四季·雪》、《雪之二》、《城中之一·游》、《城南之忆》、《消逝》、《雨巷》为代表。除了《四季·雪》是一幅纯抽象的作品外,其他这些作品都若隐若现的包含着一些似像非像的形,这些画作使人感到有一种浓浓的“大写意风格”而不同于传统大写意绘画之处在于刘波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西方绘画中的“空间”予以并置、重组、结合,在这些作品中线条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审视意义,传情达意的却是那幻化的空间。

在谈到《四季·雪》时刘波说:“我自小学中国画、读中国画论,“神似”、“写意”、“不似之似”这些理论可能深入我心了吧,我很乐意向着这个方向去画,而不愿意画我们视觉中日常看到的景象。我也意识到《雪》以及我在此前后的画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画论中的“写意”之说,《雪》是没有具体形的,它是纯抽象的画。若干年后我读到蒙德里安说:‘艺术必须把自然的外表植入人的内心并使之精神化’。这句话我觉得作为《雪》理论上的解释比较合适。是的,我是在画一种精神化的空间和形状。

《雪》是我构想的《四季系列》画中的一幅,《四季系列》意图通过雨,花,风,雪四个命题来表现春夏秋冬的映像,年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特大的雪,,我在大雪的校园里走着、看着,满目皆是白色,白色之间星星点点的是墨绿色的树叶的颜色,我又联想着南京的雪松这时的样子……回到工作室用铅笔去勾画这种感觉。画稿出来后我觉得“很像”。其实画稿里并没有雪的形也没有树的形,这时整个世界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雪和树;雪、树在我这里又已经凝练成一朵朵、一团团、白色和动感。我很喜欢这个稿子,于是去作出画。”

问:“您的画看上去显然不是那种叙述一个故事的类型,他属于?……”

答:“是的,我的画并不是投入到一个个故事中去。连环画是用于画故事的,我认为在现代绘画中,独幅的创作性绘画则是去刻意营造一个让人能凝神观望的形色和空间,这个空间是与现实空间不同的新空间。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会让人难受,那是因为在其中人们不能看另外一个空间——不能看到一个更广大深远的空间;人在处于一个自己占据空间时是需要看到外面的世界的,否则会使人难受;一幅画就像一个窗户,他给人新的空间可以看去。对新的更远的空间的需要就是人们爱画的原因,也因此画家应该是个空间表现专家。绘画创作就是去营造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和形象,这个空间是非现实的,它包含着个人的情感的,也是能被一部分人感觉到并凝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