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奋进江苏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就来到江苏,殷切期望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徐州,该如何践行嘱托谋划发展之路呢?

年12月29日,彭城初雪,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他表示,徐州将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总纲领,开好新征程,迈好第一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更大的贡献,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践行嘱托开新局:树立答卷意识,奋力开启新征程

位于京沪、陇海铁路交会处的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省徐州市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顾闻/图

周铁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徐州坚持把贯彻落实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答卷意识;坚持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构建起专题化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贯彻落实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在徐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五年"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第一次到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面对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周铁根表示,徐州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动落实,以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为战略统领和实践载体,紧紧围绕"两高两强"奋斗目标,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绚丽新篇。

▲俯瞰彭城实现黄金"十三五":聚力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小康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12月28日,中共徐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举行,对"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系统回顾和总结。

周铁根向记者介绍:"过去五年,特别是总书记视察徐州三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担当实干,高水平决胜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开创了徐州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黄金期。"

▲动脉

过去五年,是徐州发展理念变革最深刻的五年。徐州坚决告别粗放式发展模式,在经受住转型发展阵痛的同时也卸下了历史包袱、增加了发展后劲。高质量综合考核居全省前列,发展指数数值全省第一。

过去五年,是徐州转型发展成效最好的五年。徐州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五年,是徐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地铁交通迎来"换乘时代",城市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是徐州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开展的调查推选活动中,徐州先后三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过去五年,是徐州治理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模式形成特色,徐州跻身全国第一批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大美云龙湖

谋划奋进"十四五":聚焦"两高两强",打造区域样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十四五"即将拉开大幕。在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13个设区市一一"点将",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其中,对于徐州要求是:矢志不渝推进转型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

对此,周铁根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中,徐州提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两高两强",即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的奋斗目标,把总书记视察徐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江苏"两争一前列"的要求紧密结合,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

▲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将矢志不渝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产业转型支撑,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徐州市工业应税销售超万亿。

徐州将持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区域协同发展,聚力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徐州将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徐州实现"两高两强"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承接南北、连贯东西的徐州,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周铁根看来,"双循环"发展格局将有力拓展徐州发展空间,重塑徐州竞争优势。徐州打造"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枢纽,大有可为。

在城市区位上,南边是长江经济带,东边面对沿海开发,北边是京津冀经济带,西边是中原经济区,徐州正处在这些大战略交织的中心位置。在产业转型上,近年来,徐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卸下了历史包袱,新兴产业发展迎来广阔空间。在市场潜力上,淮海经济区整体属于东部发展洼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加速期,拥有巨大市场和消费潜力。

当前,徐州正抢抓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一带一路"支撑点建设,充分发挥淮海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作用,加快打造江苏向西开放门户。

▲明月清风夜辉煌

立足淮海,放眼长三角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同时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又定位为"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采访中,周铁根告诉记者:"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徐州叠加,是徐州发展的最大机遇,也是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所在。"

周铁根表示,近年来,徐州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在淮海经济区区内首倡建立协同发展新机制,区域合作已经拓展到40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合作成果。同时,徐州也正在积极融入长三角,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并与苏州、无锡、南通等地签订合作协议,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十四五"规划伊始,徐州将更加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放在区域合作的大潮流中来谋划,放在"双循环"的大坐标中来推进。在深入融合长三角一体化中不断汲取高质量发展动力,在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中不断扩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在加快高品质中心城市建设中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优势,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抢占先机。

现代快报记者倪宁宁邢志刚蔡梦莹

现代快报记者顾闻

文章为长江策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后台发送“转载”联系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