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因情施策助力ldquo农家乐

治白癫疯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7月日6版

无锡锡山因情施策助力“农家乐”旅游发展

□文/图郝晓晶臧亚青

  今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结合全区“农家乐”式小旅馆快速增长,且取缔难、办证难、管理难的实际,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探索实行“农家乐”旅馆管理新模式,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农家乐”旅馆经营秩序混乱、治安管理薄弱的局面,截至目前,全区30余家“农家乐”旅馆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警情,未发生一起火灾安全事故,实现了警情、案件“零发生”,业主满意率、群众安全感“双提升”的目标。

多管齐下提升管理能力

  锡山分局社区民警与村干部深入乡村,对所有“农家乐”宾馆开展一次地毯式的排查摸底,将名称、方位、床位、业主等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针对“农家乐”旅馆大小不一的情况,锡山分局避免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征求旅馆业主、“驴友”游客、当地村民等多方意见建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锡山分局将“农家乐”旅馆的经营管理现状、治安消防隐患、工作意见建议等向党委政府进行汇报,提请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共同参与,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农家乐”治安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审批发证的“农家乐”经营体有8家,备案管理的有12家,取缔不符合条件经营体3家,其余参照出租户管理予以有效监管。锡山区东港镇专门划拨专项经费10余万元,牵头建立了公安、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因情施策对症管理

  锡山分局坚持以日常住宿信息登记采集作为公安机关跟进管理的主要抓手,对旅馆较为集中的港下山联村,专门建立服务站并安装旅馆信息采集系统,公安机关配备协警监督2小时即时传送,确保采录数据准确、及时、鲜活,杜绝住宿人员漏管失控的情况发生。今年以来,锡山区“农家乐”在旅馆信息管理系统上传信息达1.2万余条。5月19日,港下派出所通过旅馆上传信息,抓获外省在逃人员熊某。

  为充分考虑业主的经营效益,锡山分局对几家“农家乐”宾馆区域相邻、又没有能力单独安装旅馆业实名登记系统的,就近区域内“农家乐”旅馆经自愿协商可共用一套系统,费用由使用该系统的“农家乐”旅馆共同承担,既确保如实登记、上传旅客住宿信息,又降低了经营成本。

  针对农村地区少量旅游季节性营业私房未挂牌但又难以取缔的实际,锡山分局在参照出租房屋管理的同时,在旅游旺季每天安排村级联防队实地上门查看登记,要求房主将旅客信息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报送公安机关查验,体现人性化管理。

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

  锡山分局参照行业场所单位治安管控积分管理的模式,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每月深入“农家乐”旅馆重点督导旅客住宿实名登记和及时上传,建立健全每日重点抽查、例行检查制度,凡发现当日未报送住宿信息或系统信息异常的,一律由派出所值班民警、专管员上门核查。在此基础上,定期会同自治小组进行常规检查,发现整改安全隐患,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督导检查3轮,集中清查5次,检查农家乐、民宿余家次,消除治安隐患20余处。

  针对经营业主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锡山分局将宣传培训作为重点环节,结合大走访、警民恳谈等活动,积极通过座谈交流、印发宣传资料、定期召开培训会等方式,全面普及治安管理、住宿登记、消防安全等法律常识、管理要求,增强守法经营、规范经营意识。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身份证真假鉴别、住宿人员识别、消防安全等专题培训场次,受教育人员余人次,《治安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到%。

7月日7版

一纸“通缉令”卷走15万余元

□本报记者许政通讯员张鑫庄颖

案件回放▲▲▲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建康路派出所近日处置了一起“冒充公检法”骗取钱财的警情。受害人王女士在骗子一步步的诱导下被骗走了15万余元,而这源头竟是一张挂在网上的“通缉令”。

  5月初,南京市民王女士接到自称通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诉王女士,“根据后台显示,5月2日,你的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一张新的手机卡,这个号码一直在向外发送诈骗短信。”听到对方这么说,王女士一头雾水,一来她的身份证从未借给过他人,二来王女士本人不在上海,不可能在上海办卡,更不可能肆意发布诈骗信息。就在王女士疑惑之时,对方告诉王女士,目前上海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了,希望王女士能够配合。

  过了一会儿,一名自称“普陀分局郭民警”的人和王女士取得了联系。根据这位“郭警官”的要求,王女士添加了他的QQ。没一会,“郭警官”将检察院的执行书、自己的警官证等拍照并发给了王女士。“证实”了自己的身份后,他嘱咐王女士马上去开一个钟点房,千万不能和外人联系,否则,一旦泄露了国家机密是要坐牢的。“郭警官”还提出,要对王女士所有的资产进行“冻结调查”。

  后来,“郭警官”还给王女士发送了一个网址,“这是我们公检法的官方网站,如果你还是不信,可以在网站上查找到你的通缉令。”王女士打开网址后,发现页面上写着“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字样。根据“郭警官”的提示,她查找到了自己的“通缉令”。看着“通缉令”上盖着公章,王女士觉得自己十分冤枉,连忙向对方解释,并表示自己绝对配合办案。

  过了两三天,确认王女士已经上钩,“郭警官”再次联系了王女士,再次让她登录所谓的官方网站,向王女士发放了一张配合专案组查案的电子凭证,并诱导王女士填写了其银行卡等信息。此时,“郭警官”告诉她,“鉴于你比较配合,若是把你的银行卡都冻结了也影响你的生活,你就把一部分资金存到你名下的银行卡里吧,留点钱给你应急用。”

  见“警方”对自己网开一面,王女士十分高兴,不料刚把钱转进这张银行卡里没多久,账户里的钱就被分3次转光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

  案件分析▲▲▲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各种骗术也在不断升级。在王女士的这场遭遇中,骗子先是冒充通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放出一颗烟幕弹,让王女士先乱了阵脚,陷入困惑之中。冒牌的警察紧跟其后,先是以“配合办案不能与外界接触”“一旦泄密要坐牢”等言语,对受害人王女士进行迷惑和吓唬。实际上,骗子只想通过这种方式断掉王女士与外界的接触,降低暴露的风险。

  伴随着这个过程,骗子还会伪造身份证件、利用假的官方网站对受害人进行二次迷惑,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等到受害人放下了心理防备,骗子的态度也转变了,看似宽容,允许她转一部分钱出来供日常使用,实际上是在为下一步盗取王女士银行卡里的钱做准备。

  这起案件中,这个骗子提供的网站本身就有病毒,受害人王女士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密码、验证码等泄露了出去。有些骗子还会提出“需要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中”“警方需要对资金进行调查”等等。一旦资金转入,骗子就会拉黑受害人,卷款消失。

民警支招▲▲▲

  张鹏(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光华路派出所教导员):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花样虽然很具迷惑性,但是这些手段还是有些典型特征,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一、公安机关在办案时绝不会采用私人电话、QQ等社交软件来做笔录或是询问资料。一旦有人利用这些方式和你取得联系,要求你务必配合时,对方肯定是骗子。

  二、通缉令、逮捕证等是法定文书,绝不会通过传真、图片发送等形式传送,更不会在互联网上随意就能查到。

  三、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至“安全账户”的,公安机关办案过程更不会远程通过语音、电话等途径要求“嫌疑人单独在外开钟点房与外界隔离”。

  一旦怀疑遇到骗子,一定要提高警惕,可以直接拨打向警方核实情况。此外,不要随意点开和安装陌生人发来的网站链接、软件安装包等,以免手机、电脑中毒,进而给自己带来财产损失。

7月3日9版

宿城公安弹响保民平安“三重奏”

把群众感受作为公安工作导向,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zn/11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