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核酸检测能力将达每日6万份,公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凸显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6月18日,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南京将从多个方面织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包括健全实用的平战结合机制,应急状态下公医院;8月底,南京49家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等等。

截至年底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8个,存在一些短板不足

南京市卫健委主任方中友介绍说,目前,南京公共卫生体系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传染病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基层医疗及妇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等方面。截至年底,全市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8个,公共卫生人员多人。自年以来,先后成功应对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南京坚决落实"四早"措施,收治的93例本地确诊病例和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有效检验。

同时,他也坦言,在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包括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滞后、医防结合不够紧密顺畅、公卫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需要加紧完善落实。

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建立谣言快速甄别机制

《指导意见》共提出四项主要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建设六大体系。其中包括优化信息共享、智能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时可直接转换为市政府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加强多部门公共卫生信息共享,畅通重大疫情报告(公开)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优化分级分流、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医院与感染性疾病专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建设。从体制机制、人才队伍、薪酬待遇、硬件装备等方面提升急救整体能力。提高中医药救治能力,健全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

疫情发生后,一些谣言不时在网上散播,引发公众担忧。对此,南京将建设优化精准传播、有效引导的新闻舆论应急体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社情民意的呼应,建立谣言快速甄别机制,坚决遏制谣言传播。

健全实用的平战结合机制,应急状态下公医院

同时,南京要完善五项机制。主要包括健全协调的快速响应机制、健全顺畅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实用的平战结合机制、健全有效的防控救治机制和健全融合的医防结合机制。

具体如下:

一是健全协调的快速响应机制。固化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指挥体系和机制。

二是健全顺畅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市区政府、各部门、南京都市圈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协同合作的机制建设。

三是健全实用的平战结合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征用机制,特别是应急状态下体育场馆等公医院(临时医疗中心)工程储备的机制。

四是健全有效的防控救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结合的措施与机制,完善社区防控措施,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五是健全融合的医防结合机制。完善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防控措施。

医院医院均要建设PCR实验室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离不开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南京将新改扩建市疾控中心及实验室,建成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推进省市共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改扩建工程。加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医院以医院均要建设PCR实验室,迅速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要对市,特别是涉农区疾控中心改造、扩建、提升功能。包括实验室建设。比如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就要建成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同时还要提高检测能力。"现场,方中友也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市有27家医疗机构(包括第三方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每天检测能力达到4万份。他还介绍,现在正在加紧建设,到6月底,将有36家医疗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将达到5万份;预计到8月底,将有49家医疗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将达到6万份,能够保障疫情防控应急检测的需要。

及时制定修订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等地方法规

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南京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领域法治建设,及时制定修订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疫情发生后,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一度出现短缺。对此,南京将完善物资储备。全面推动医药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区域医药应急物资储备联保联供新模式。加大对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地产企业的生存活力。此外,动员社会参与。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活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徐红艳徐苏宁鹿伟文/摄

编辑:沐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zn/11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