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广告都out了看看民国老广告拼的

上世纪30年代公交车上的广告(照片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南市牌楼上的广告

劝业场一带户外广告鳞次栉比

洋气的大华饭店店标本组图片由由国庆提供

旧时鼓楼广告林立(照片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电视里五花八门的广告、路边的广告牌、公交站和地铁内的广告海报、电梯间屏幕上的电视广告、上网时的各种弹窗……在如今的商业社会,广告无孔不入。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商家就曾相继掀起一次次“广告大战”。那时虽然没有高科技电子看板,也没有可以用来吸引目光的飞艇广告,但是正如传统广告文化研究与收藏专家由国庆所说,天津人用特有的睿智与幽默,创造了繁荣的广告文化。

公交车上做广告、请书法家写牌匾,上世纪30年代的天津广告,在新旧事物的共融中有趣地生存着

在天津市档案馆中保存着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公交车后的一幅广告清晰可见。据由国庆说,公交车和电车都是当时时髦的广告发布媒体。

“特别是电车,上世纪30年代,坐电车到劝业场逛逛,可以算是天津人最时髦的消闲生活了。当年的电车,或许就像如今人们眼里的磁悬浮列车一样,神秘而摩登。当时的报刊在报道人们对电车的热情时,形容车厢里‘座间客满,肩为之摩’。公交车的乘客虽然不像电车的乘客那么多,甚至因为历史原因只能跑一些不通电车的路段,但它和电车都是近现代天津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柱。”由国庆说,“在这样的地方做广告,一来人口密度大,二来可以移动、引人注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车和公交车大多都行进在繁华区域,瞩目率极高。”

据由国庆介绍,老照片中公交车后所写的“锦章”是估衣街上的一家绸缎庄。在繁华的估衣街,绸缎庄林立,同行之间的竞争很激烈,除了公交车、电车上的户外广告等,绸缎庄对匾额设置的攀比也趋于白热化。和现代商家请广告明星代言类似,那时的商家也追求名人效应,会想尽办法请名人题写牌匾,这成为一种最直观的长效广告。

“比如谦祥益的老板,费尽心机请到了书法家王垿题字。当写有‘谦祥益保记’字样的牌匾揭幕之时,围观的人众多,全国轰动,谦祥益由此被《北洋画报》等进行专题报道,而这些报道又成了新的广告。同在估衣街上的锦章绸缎庄、瑞蚨祥和瑞昌祥,分别请何维模、朱益藩、胡居安题的匾。”由国庆告诉记者,“商家在匾额的制作上也追求特色,其中有黑底金字的,有黑底红字的,有金边青字的。除了颜色搭配讲究,匾额四周还雕刻了不同的花纹边饰,或写或刻。天津是北方砖雕艺术之乡,匾额中曾经十分流行用砖雕作花边。”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所有商家都重视自己的匾额。比如当时繁华的劝业场地区,各种匾额鳞次栉比。其中,劝业场的匾额,就是由华世奎题写的,为此,其主人还花去了为数不少的“润笔费”——据说是块大洋。

鼓楼曾是天津老城中心最高的建筑,这块地方因此成为商人做广告的“必争之地”

在老天津卫,商家所使用的可作为广告的装饰,不只是匾额。“有一些药店喜欢把半立体的标识装饰物放在门额周围。比如,东北角达仁堂药店,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悬挂有神农尝百草的雕塑;南市长春堂药店为‘无极丹’做广告时,曾将太上老君的雕像放在门前。还有商家在销售旺季到来时,在门外搭建传统彩牌坊式广告——彩牌坊一般高三四十米,上面写着各具特色的广告词,光彩夺目,有强烈的宣传效果。在东马路,曾经出现过多家商号同搭彩牌坊的场面,锣鼓喧天,以示竞争。还有小彩旗广告,与现在商场内悬挂的吊旗广告大致相似,除平常用来布置店面外,每逢集市或展览会等大型商业展销活动,更是你十我百地大量悬挂。”由国庆说。

和其他城市相比,天津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于

是,天津的不少老广告反映出了当时华洋杂处的状况,比如有的招牌出现了“关东水烟,西洋鼻烟”“东西洋广京货齐备”等语句。

“天津较早的墙壁广告之一,便是日本‘中将汤’的宣传广告。当时鼓楼是天津老城中心最高的建筑,大街上店铺林立、人流熙攘,这块地方因此成为商人做广告的‘必争之地’。年,英美烟草公司曾经将两块数米高的香烟广告牌安装在鼓楼‘拱北’门一侧的墙壁上。鼓楼墙上还曾经有日本‘狮子牙粉’‘老笃眼药’等广告,外商广告与国货产品形成竞争之势。像热闹的南市等地区,也很受商家欢迎。”由国庆说。

很多绸缎庄用货船运货,于是,众多悬挂大量广告标语的货船沿运河缓缓前行,成为一景

要想让自己的广告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脱颖而出,除了“硬件”,还需要商家花一番心思。

在由国庆的描述中,昔日估衣街上绸缎庄的促销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销售旺季时,大量商家推出了“大减价”活动,商家仍嫌不过瘾,于是有的商家说要“大赠送”,更有甚者在店外亮出“白送一天”或“买一件送两件”的广告牌。天津的很多绸缎庄,如谦祥益、瑞蚨祥等都来自外地,其货物仓储基地也设在老家,这些店铺需要用货船将绸布货品运到三岔河口的估衣街。于是,众多悬挂大量广告标语的货船沿运河缓缓前行,百舸争流,浩浩荡荡。天津的繁华,可见一斑。

“更有趣的一件事是,曾经有个绸缎庄打出了‘五猫竞卖会’的标语。人们特别好奇,纷纷去看绸缎庄的‘卖猫会’,结果发现橱窗内摆放了五只大大的毛绒玩具猫,细看下面有字条写着:‘各种绸缎每尺五毛(角)大赛卖!’”由国庆说,这种利用人们好奇心的“悬念式”广告在当时经常被使用,“二加一百货店”就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由国庆说,天津曾有个叫“二加一”的小百货店,它开张前夕的第一次报纸广告,画面只有标识图案和一个大大的加号。很多读者好奇,纷纷给报社打电话。两天后,这家小店第二次打广告,广告变成了“2+1”,读者仍旧不解。这个小店的第三次广告中,刊登了商店地址,此时就有不少读者去一探究竟了。在最后的广告中,仿佛是说相声的最后抖出包袱一样,点明了“2+1”是百货店的名字。一时间,小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广告业的繁荣,推动了广告公司的发展。据年版的《天津志略》记载,天津最早的广告经营单位是新中国广告社和中外广告社,它们都创办于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不少广告社,都是“术业有专攻”,如新中国广告社,基本垄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报纸广告业务;北洋广告社,专业代理外商药品广告,并代理报纸、电台广告;宝和广告社主要经营汽车(电车)广告、路牌广告和橱窗、装潢广告设计等业务。

来源:城市快报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6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