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
有一位90后老师
工作4年
走访近名学生家庭
总路程公里
写出了10万字的家访日记…
他就是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
葛盛老师
他暖心又质朴的教育方式
被网友怒赞!
他的家访日记
到底记录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10万字日记
《家访,一份情怀,我和我的七(4)班》
(节选)
期末结束,便知道,我校的一项重大工程,家访……拿起班级花名册,正考虑去哪一家,一个身影浮现在我眼前。高高的个子,背着书包,平日不善言辞,但精神饱满,眼神中看出一种柔和的坚定,和班级中其它女生不一样。正是前段时间她生病了,耽误了一星期课,虽然多次和她妈妈联系,但还是有点不放心……
提前打好了电话,便来到她家小区……酷暑难当,浑身已湿透。我在楼下稍微休息了下,擦擦汗,上楼,敲门,她妈妈热情地开了门,孩子也站起来迎接老师……孩子起身,从厨房拿出了水果,很恭敬地说:“老师,您吃水果。”语气温和,略带羞涩,和平时在学校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太一样……我连忙起身:“不用不用,你来坐……”
△手写版家访日记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家访
葛盛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第一次家访在雪中开启送书传统年,23岁的葛盛来到紫东分校当初一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男生小何让他印象深刻,孩子主动向老师表示要努力学习,但他的基础不太好,当时连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
“他父母是做窗帘生意的,从外地过来。”当时葛盛就想看看孩子的生活环境。到家里后发现,孩子的父母也都是特别正能量的人。“孩子就在母亲做窗帘的工作台上写作业,非常不容易。”
那天雪很大,葛盛鼓励了孩子,并给他送上两本书,分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初中生必背古诗词80首》。
△第一次家访,右一为葛盛
“从此我每到一户学生家里家访,都会给孩子送一本书,鼓励他们阅读,因为我是语文老师呀!”葛盛说,这些书并不贵,也就二三十块钱一本,但都是他精心选择的。
小何现在已经在外地读书,但他前一个月,还专门回南京,来看葛盛老师。
在葛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些手工制作的花朵,这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亲手做的,他一直舍不得收起来,就一直放在每天能看到的地方。
曾吃闭门羹家访避开就餐时间在学校,葛盛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幽默又不凶的老师,但对于家访,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接受。“想看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我有时并不提前打招呼。”葛盛说,有一次已经敲了学生家的门,孩子妈妈开门后说了句“不方便”,就没让他进门。
不过后来经过沟通,隔了段时间,葛盛顺利完成了对这个家庭的家访。
希望家访更纯粹一点,葛盛会避开学生家庭的就餐时间。有时候自己先垫点吃的,算好了晚餐时间过后再到学生家。
因为家离学校就很远,所以葛盛回到家也都晚上9点多了,等备完课,差不多12点了。
家访或上班都是20公里的爱上班要20公里,家访也要20公里,这20公里的爱,是葛盛对工作的执着。
每天6点葛盛就要起床,开车赶往学校。
初二(5)班姜雨晨家住句容宝华,他每天5:30起床,先坐公交再坐地铁最后再转公交到学校。葛盛在他刚入学时就开车20多公里去了他家。
到了姜雨晨家,葛盛就被家里的绿植吸引了。
“他妈妈养了一面墙的绿植,一看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葛盛和姜雨晨的父母聊了孩子在校情况,还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爸爸妈妈在老师走后跟我说,你遇到这样好的老师,应该更认真学习。”
家访在继续,爱在继续葛盛老师说,他的家访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学校的每位老师坚持家访,已经坚持了七年。
“南京教育好故事”活动中,葛盛老师的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群教师的坚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由南京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打造的师德建设工作品牌项目—“南京教育好故事”巡回分享团,通过分享南京一线教师平凡而闪光的教育故事,向全省展现真实、立体、敬业的南京教师形象,获得一致好评。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黄艳/文施向辉/摄
编辑:灵灵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1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