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蓝豹救援队揭秘南京仙林羊山溶洞

  入洞和出洞都要靠专业工具   洞里发现一只沼水蛙

原文标题:“直通长江”的传说是假的

南京周边还有哪些与“洞”有关的传说?4月17日晚上,现代快报记者与蓝豹救援队再次合作,前往仙林羊山,夜探山顶一处深洞——仙洞。传说,这里面有个大溶洞,直通长江,是真的吗?南京青龙山顶的神秘溶洞,真的“送”走了多名参加年南京保卫战的将士?上个月,现代快报记者与著名救灾救援组织蓝豹救援队,深入这处溶洞,破解了广大网友热议的谜团(详见快报3月23日封7版报道)。

一个传说大溶洞直通长江

仙林羊山的山顶有溶洞,在当地几乎人人皆知,只不过,真正了解这个洞有多大、有多深、又有多少故事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彭先生今年42岁,从小就住在羊山脚下。“我小时候下去过,这个洞不小。”彭先生说。

据彭先生回忆,年他正上初二,那一年他曾经和家里的表哥们下到洞中一看究竟。“那时候的孩子没玩的,好奇心重,胆子也大。”他说,“我们就带着绳子和手电筒下去了,我记得里面非常潮湿。”彭先生还表示,他和表哥们之所以想到洞中玩,是因为家人时常提起这个洞的“故事”。他说:“老人说,抗日战争的时候,一有飞机轰炸,他们就躲到这个洞里,洞很大,躲几百人不成问题,而且洞里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可能直通长江。”

“往洞的深处走了米左右,实在是不敢走了,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但这个洞确实是很大很深。”他说。

蓝豹救援队实地探访

4月17日晚上,现代快报记者与蓝豹救援队4名队员、志愿者王猛、宫振、蒋勇、李辉在羊山脚下集合。当时天已经完全黑透,月亮也没了踪影,步行上到山顶后,四周唯一的光线就是数公里外宁镇公路上的灯光。“晚上探洞和白天探洞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不论外部环境怎么样,洞里都是漆黑一片。”蒋勇说,“所以晚上来,可以有效克服初学者刚下到洞中时的恐惧心理。”

在强力手电的引领下,一行7人在山顶一处树丛边,找到了仙洞。记者发现,为了防止游客不慎坠落,公园管理方还在洞口加装了防护网,也正是有了这道防护网,才让记者这样的初学者得以顺利下到洞中。

在王猛等人准备装备的时间里,记者用手电仔细观察了洞口和洞里的情况,洞口呈不规则圆形,极为狭窄,直径约80厘米,仅能容纳一个人上下。至于洞内的情况,就算是救援队员的专业大功率手电照进去,光线也和遇见了黑洞一样,完全被吞没了。为了得到较为确切的数据,记者找来了一块石块,做好计时准备后,从洞口将石块丢下。听见石块落地的声音后,计时器显示1.3秒左右,根据自由落体公式计算,仙洞的深度,应当在10米左右。

洞口狭小每次只能一人通过

观察了一番洞口的自然条件后,救援队员们将绳索系在防护网上,说话间,王猛已经下到洞中,在确认洞内地质、空气等没有危险后,现代快报记者也穿上了安全防护装备,准备下洞。系在身上的安全绳,承重至少两吨的拉力,但由于防护网有些“软”,记者双脚离地的那一刻,还是感觉心跳突然加速。越紧张,身体就越不协调,安全绳的晃悠程度也就不断加大,好在不到一分钟后,双脚再次踏上了实地。

在手电和头灯的照射下,仙洞的面貌终于呈现在了眼前,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别有洞天。原来,从洞口下了近10米所到的地方,只是洞内的一个小“山包”,从这个高地下到仙洞真正的底部,还有五六米的落差,也就是说,洞底距离洞口至少有5层楼高。

短暂的休息后,所有人下到了洞底,在救援队员们的带领下,记者又一次领略了“别有洞天”的含义,因为一个又一个“洞中洞”呈现在眼前,有的高度只到膝盖,除非匍匐前进,否则根本进不去;有的则足有两个足球门大小,里面石幔、石柱、石花和鹅管石应有尽有。

第三个“洞中洞”,景象更不一般,洞底有清水,大小石柱交错,几个流石坝,坝内盛满了清水,清水下面米粒大小的石花看起来就像白色小雏菊,时不时,洞顶的鹅管石滴下一滴水,激起坝内一阵涟漪。

洞中洞别有洞天

在仙洞里,大家都闻到了飘来的阵阵臭味,原来,这是蝙蝠长期生活于此的痕迹,“都是蝙蝠的粪便,别看臭,可是中药材,名字很好听,叫夜明砂。”王猛说。

正说着话,突然,不知谁的手电光划过的地面上,出现了一抹红色,这让警惕的救援队员们立即做出了反应,“大家不要靠近,尽量不要动,用手电照过去,看看是什么。”出洞后,王猛才告诉记者,当时他确实有些紧张,因为在野外环境中,红色这样鲜艳的颜色,意味着的就是危险,“颜色越鲜艳,表明这个动物越毒,大家只要看过动物世界,应该就知道这个常识。”王猛说。

当五把手电的光,全部聚集在那个地方后,红色变得更加耀眼了,仔细一看,是一只青蛙,可就是这个不足巴掌大的小动物,却让救援队员们有些意见不一。“难道是箭蛙?”一个声音说道,但几秒后,这个答案就被否定了,“这种环境应该没有箭蛙,不要慌,不要惊动它就行了。”另一个声音说。

昨天,王猛告诉记者,这个红色的小青蛙,原来叫做沼水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他说:“我们是一定要搞清楚任何有威胁的东西的,所以我拿了照片请教了几个专家和动物保护组织的人,他们意见一致,是沼水蛙,无毒,在江苏地区比较常见。”

大约1个小时后,仙洞的每一个有可能通向别处的小洞和细缝,都被救援队员们仔细看了又看,发现仙洞并无别的通路,所以通向长江的故事,也仅仅是传说而已。

探洞结果未发现此洞存在能往长江的洞道提醒非专业人士切勿随意尝试探洞

最后发现,洞内有一些人类的痕迹,比如洞壁上,有砖头刻画的各种线条,可以认出这是一些汉字,但重叠在一起,已经无法辨认具体内容。总体来说,仙洞容纳数百人躲避空袭,从容量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附近的居民,包括老幼病残,是如何上上下下这个深洞,就不得而知了。

从仙洞出来后,已是深夜近11点,为了确保记者安全,4名救援队员已是大汗淋漓。

王猛最后提醒大家,探洞是很危险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和装备保护,也难以确保%安全,很多时候,事故的发生完全出乎意料,所以,大家发现有类似的溶洞,千万不要随意尝试探洞。

人物介绍蓝豹救援队

王猛,网名瑞安,年底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蓝豹救援队队员,国家紧急救助员、救护师,户外绳索类运动痴迷者。先后参与蓝豹跨区域演练、海南威尔逊台风救灾、年多次参与地震救灾信息处理、协助江苏省消防总队参与六合米洞坑救援。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

蓝豹救援队编辑









































郑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1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