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师与百万网友共话ldquo诗缘

总有一首诗一阕词

令你怦然心动!

11月12日,“诗?缘丨致敬大师《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暨诗词分享会”在淮安举行。现场,章剑华、叶兆言、钟振振等来自文化艺术界的名家大师,与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主创团队,以及诗词爱好者和影迷代表等,吟诵经典,书写经典。

这场文化盛宴,还吸引了数百万网友云端互动,共赴雅集。活动全程通过现代快报+ZAKER南京、新华现场云、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进行同步高清直播,淮安移动提供5G支持。短短2小时内,仅现代快报+ZAKER南京的直播就吸引了98.9万网友参与!

△活动现场

诗缘:

一所大学,一位大师,一位伟人

弱德之美,渡己渡人。她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她就是96岁的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

叶先生是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被誉为“当代古典诗词研究的第一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正在热映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用分钟讲述了叶先生的诗词人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叶嘉莹先生执教的南开大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而淮安,则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叶嘉莹先生还曾专门创作了《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作》,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缅怀之情和以己之力报效祖国的期许:“一世衷怀无私处,仰重霄、万古悬明月。看此际,清光澈。”

两座城市,一所大学,一位大师,一位伟人,这是何等的缘分!

诗?缘丨致敬大师《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暨诗词分享会,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诗词协会指导,现代快报+ZAKER南京、淮安市文旅集团主办,江苏运河之都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江苏文脉工作室、凤凰读书会、凤凰书苑、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承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11月12日上午的分享会后,还将在淮安、南京、苏州、无锡四个城市开展联动观影活动。

叶兆言: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浓缩的精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分享会现场,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吟诵了李商隐的《锦瑟》。

△叶兆言

听说《掬水月在手》上映了,叶兆言特意去影院看了片子。“我早在大学时代,就看过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诗词稿》,另外,她和缪钺先生合写的《灵谿词说》,也是有段时间经常放在案头的书。”

叶兆言把自己对诗词的喜爱,归因于祖父叶圣陶一次无意的表扬和鼓励,当时祖父夸他说,“不错嘛,能背这么多古诗……”多年来,叶兆言一直保留着背诵诗词的习惯。此次分享会上,他也鼓励年轻一代带着“好玩”“有趣”的心态去学习古典诗词,“它是中国文化中最浓缩的精华。”

钟振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诗词,不奇怪

分享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顾问钟振振教授,深情回顾了自己和叶嘉莹先生的多次交流,尤其难忘年左右那次叶先生在南京大学做的一场讲座。他感叹道:“那是我第一次听叶先生讲诗词,目睹了她的风采,距今已经40年了!”

△钟振振

年,钟振振第一部专著、北宋词人贺铸《东山词》的校注本出版。他当时就邮寄了一本给叶先生后收到回信,表示赞扬和鼓励。“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叶先生邀请我撰写《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赋》,写好了我发邮件请她指正,她热情地回信,奖誉有加,体现出前辈学者对晚辈的关爱。”

谈到《掬水月在手》的热映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钟振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诗词,我觉得是非常自然的,一点也不奇怪。中华传统文化有它独特的魅力。凡是真善美的文学作品,生命力总是很旺盛的。”

主创分享:

拍摄中

和叶先生相处的每一刻都难以忘怀

“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由于年岁已高,叶嘉莹先生没有亲自来到现场,但她通过视频,隔空向现场所有人表达了谢意,并分享了对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感受。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先生的助理、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掬水月在手》的联合制片人张静代表叶先生来到现场,并且吟诵了叶先生所作《向晚二首》(其一):“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这首诗是年,先生申请回国教书时创作的。张静说,这么多年来,叶先生不改初心,“她说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只有回国教书这件事情是自己选择的。”

△张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出品人廖美立,著名导演、摄影家、作家陈传兴也专程来到了分享会现场。

△张静(左一)廖美立(中)陈传兴(右一)

廖美立说,《掬水月在手》已入围了金鸡奖的纪录片单元。“没想到,这样一部以文学大师为主题的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有这么多人支持。”她还表示,淮安的这场分享会,尤其令人感动。

陈传兴导演则透露,“我昨天刚去天津看了叶先生,她的身体很康健。”回想起这几年与先生交往的经历,陈传兴导演不禁感慨良多。“通过这次拍摄叶先生,我们回溯到诗的起源,回溯到古典诗词。”他表示,回忆起拍摄这部影片的点点滴滴,每一刻都难以忘怀。

书法吟唱:

章剑华手书“掬水月在手”赠迦陵学舍

诗词、电影、书法……当它们结合到一起,会是怎样的一种惊艳?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章剑华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重要载体,是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它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让读者感受到情感之美、哲理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从古到今人们的思乡之情,提到这句诗人们自然就想起了自己家乡。书法是用笔墨对汉字进行造型处理的一门独特艺术,诗词是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用书法写诗词,是珠联璧合、美美与共!”

△章剑华

分享会上,章剑华就古典诗词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做出精彩点评,并即兴挥毫,现场创作了两幅书法作品,将整个分享会氛围推至高潮。

两幅书法作品,一幅作品是“掬水月在手”,这幅墨宝专门赠予叶嘉莹先生捐建的迦陵学舍,由张静代表叶嘉莹先生接受赠送。

另一幅作品“淮水东南第一州”,写的是白居易的千古名句,描绘和见证了淮安千年的运河文化和繁荣景象。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接受了赠送,这幅作品将收藏在淮安市美术馆。

线上线下:

颜值与内涵齐飞,网友“云点赞”

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有诗词和书法,还有音乐和舞蹈,可谓颜值和内涵齐飞。

活动在悠扬的古风乐曲中惊艳开场,南京民乐团青年吹管乐演奏家于东波带来了他创作的骨龠演奏《诸神的踪迹》;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专门创作了一支精彩的“墨舞”,优秀青年演员戚成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淮安市淮海路小学音乐老师韩辰璐现场演奏的古筝《阳光三叠》和《高山流水》,意境绵长……

△于东波

△戚成浩

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的音乐老师孙波,带着他的学生们,一起吟唱了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孙波和同学们

“诗词是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更将陪伴他们一生。我希望孩子们能像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从中体验到美和爱。”孙波还和学生们一起朗诵了叶嘉莹先生的《踏莎行?烛短宵长》:“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孙波和同学们

线上,千万网友们也积极参与互动。11月6日起,现代快报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