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话语等效与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创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简介:祝朝伟,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西方文论、当代译论及翻译教学等。

本文发表在《中国外语》年02期,以下是文字正文

1引言翻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一,在增强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促进人类的相互沟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本文在剖析翻译内涵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翻译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对外传播需要和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翻译标准问题,实现话语层面的等效与对外话语传播体系的创新。2大国崛起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家政局稳定,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从至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一直以良好的态势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令全世界其他国家感到羡慕,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模式”,对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中国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因势而治、顺势而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正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国际社会普遍将注意力转向这一神秘、开放而古老的东方大国,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迫切地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对外传播工作至关重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a:),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主题。3翻译的话语等效及其必要性3.1从语言到文化:翻译内涵的变化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行为,但长期以来,人们却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国内权威工具书《辞海》和国际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对翻译的界定分别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辞海编辑委员会,:)和“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行为或过程;亦指这一行为的结果;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并保留原意”(ShorterOxfordEnglishDictionary,:)。视翻译为语言转换行为的观点还可见诸当代翻译研究学者的诸多论述。如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等,:Ⅶ)。季羡林、许国璋认为,“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方梦之,:8)。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7)对翻译的界定是“翻译是一门旨在把一种语言写出的信息或陈述在另一种语言中用相同的信息或陈述予以替换的艺术”。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与塔柏(NidaTaber,:12)认为,“翻译就是把原语的信息用译入语中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传递出来,首先是含义,其次是文体”,等等。翻译学界把这种基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意义转换”的翻译及研究,称为“翻译的语言学范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当代翻译理论的出现和现代语言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语码转换的行为,而更重要的是一个跨文化交际行为。巴斯奈特(Bassnett,:14)指出,翻译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行为,永远不会在真空中发生,它“深深地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译者会受到各种文本内与文本外制约因素的影响。翻译研究因此出现“文化转向”,多元系统理论、改写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应运而生,翻译研究学者不再仅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rc/12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