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4日清晨,噩耗传来令人悲伤。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站长徐尔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13日20时57分在通大附院逝世,享年77岁。
2013年2月24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6号楼病房区,徐尔铸面对病魔,笑对人生。
1998年3月31日,共青团南通市委、江海晚报社和东洋之花化妆品公司共同创建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整合共青团组织优势、媒体宣传优势和企业物质优势,将“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与“自由、灵活、国际化”的志愿服务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15年来,徐尔铸不仅是站长,更是志愿者、接线员、接待员、服务员、协调人、联系人、策划人、组织者...徐尔铸曾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道德模范。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是:徐老豁然开朗、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守灵夜,听志愿者讲述徐尔铸
昨晚的钟秀公墓徐尔铸灵堂,彻夜长明。除徐老的家人外,一批江海志愿者赶来为徐老守灵,送他最后一程。
在江海志愿者眼里,徐尔铸不仅是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的站长,还是长者、导师、战友、朋友、知交……
“我们从不把他当老人看待”
退休后走上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岗位的徐尔铸,是位不折不扣的长者。不过,很多经常跟徐尔铸打交道的志愿者,从没把他当成一位老人来看待。
“其实我们一般叫他老徐,不叫他徐老。老徐的身体一直很棒,几乎从不生病,工作起来又生龙活虎,充满活力,一点不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首批南通十佳志愿者孙晔,从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建站起就认识了徐尔铸。“这次他生病住院,我第一次去看望他时,一点看不出来他像个病人,他跟平时没什么区别。这可能跟他长期从事体育工作不无关系。”
徐尔铸是位老体育工作者,17岁进学校当体育老师,后来又当过教练、裁判,还曾任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南通首位全国优秀志愿者陆善洪说:“徐老的心态永远那么乐观,永远是一副随时可以投入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在我记忆里,他从没为什么事摇过头叹过气。”
第二批南通十佳江海志愿者何林毓说:“我们一直以为他这次能挺过来的,虽然最后一次去医院看望他时,他委婉地表达过以后可能不再去上班了,但13号晚上听到徐老逝世的消息时,我们还是觉得很意外。”
“他是我们志愿者的引路人”
“第一次见到徐老时,我只把他当成一位领导。说实话,那时我甚至不知道江海志愿者是干什么的。”陆善洪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徐尔铸时的情形。1998年3月,徐尔铸参与筹建江海志愿者服务站,以站长身份通过新闻媒体和热线电话向全社会公开双向招募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陆善洪在晚报上看到招募公告后,跟徐尔铸见了第一面。
徐尔铸问陆善洪会干些什么、有什么专长,陆善洪有点难为情地说,会的不多,会修修自行车。没想到徐尔铸立马就说:“我们就需要你这种手艺人。”这句令陆善洪终身难忘的话,从此引导他走上了江海志愿者的道路。
这句话,徐尔铸说过很多遍,影响了无数人。擅长修理各种电器的何林毓,当初也是被徐老这句话打动,成了一名江海志愿者。“徐老的这句话让我觉得我是个对别人有用的人。”老何说。
说起徐尔铸的影响力,志愿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位已故的江海志愿者,田建凤。下岗职工田建凤是位癌症患者,当初去找徐尔铸求助,后来在徐尔铸的影响下,加入了江海志愿者队伍。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她放弃了治疗,把宝贵的医药费捐献给宁夏的两名特困生,并把自己的遗体捐给了医学事业。
“他像修车老人一样坚持到最后”
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工作强度很大,每天要接很多电话,接待很多来访者、求助者,还要策划、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协调大大小小杂七杂八的事情。这种活儿很多人看着就头疼,但徐尔铸却干得紧紧有条,从没乱过阵脚。
更难得可贵的是,尽管上了年纪,但徐尔铸从没正式配过助手,站里的事情,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个人揽下。陆善洪回忆道,他经常晚上八九点钟接到徐尔铸的电话,一问,徐老还没回家。不少志愿者告诉记者,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每逢志愿者前去探望,徐老都会询问最近有没有人向他们求助,有些不好解决的事情,他出院后会去处理。有志愿者把徐尔铸比作修车老人胡汉生,这两个人始终在坚持,直至倒下。
孙晔说,如果没有徐老,很难想像江海志愿者服务站能发展得现在这么好。陆善洪说,还记得建站时第一次开会,当时只有32名志愿者,他发言时表示,希望十年后这些人还能聚在一起做事。没想到,现在江海志愿者队伍已壮大到13万多人。这跟徐尔铸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他不肯接受资助却记得还理发钱”
十几年来,徐尔铸天天骑着一辆自行车上下班。陆善洪至今还记得,他帮徐老修过很多次车。那车比较破,经常坏。
徐尔铸70岁那年,志愿者们在饭店摆了四五桌,给他祝寿。徐尔铸推辞了很多回,实在推不掉了,要求饭菜一定要简单实惠,不能铺张浪费。那天,志愿者们自筹的费用剩下1000多元没花完,大家商量了一下,打算再添点钱,给徐老买辆电动车,但徐老知道后,死活不肯接受。现在这笔钱还装在陆善洪兜里,准备过了这阵子捐给晚报“关爱一线牵”栏目。
不肯接受他人资助的徐尔铸,自己却捐过很多钱。汶川大地震时,他带头捐款。很多次有求助者生活无着落时,他自掏腰包,帮他们渡过难关。有志愿者告诉记者一桩事,有个姓张的志愿者擅长理发,这十多年,每次帮徐尔铸理发都坚持不收费。这次徐尔铸生病住院,老张去看望他时,徐老硬塞给了他400元钱。现在想来,那时徐老可能真的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徐尔铸灵堂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手书的告示,记者记了下来:“尊重遗愿:感谢吊唁慰问,深情谢绝一切礼物礼金。徐尔铸家属拜上。”
记者朱丛笑
(责任编辑:吴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