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拉贾·莫汉(C.RajaMohan)是卡内基印度中心(CarnegieIndia)主任,该中心是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第五家国际中心。他是印度著名日报《印度快报》国际事务栏目的特约编辑,是新加坡南亚研究所的客座教授,也是悉尼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莫汉曾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早年,他曾是尼赫鲁大学南亚研究的教授,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教授。同时,也曾担任过《印度教徒报》外交栏目编辑以及驻华盛顿记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军备控制、亚洲安全、全球秩序和印度外交政策,很多文章发表在《外交政策》和《华盛顿季刊》等期刊。
译者简介
朱翠萍,女,世界经济博士。现为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印度洋经济体研究》编辑部主任,《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主要从事印度洋战略、南亚问题和中印关系研究。
杨怡爽,女,世界经济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现任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亚经济和政治问题。近年来,先后在C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并出版了印度洋地区相关专著、论著和研究报告若干。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Modi)的政治策略和外交生涯,以及他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的强有力的外交政策。曾经有媒体将莫迪称为“非典型印度政客”,他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
中文序
我非常荣幸能够呈现给读者《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这本书的中译本。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在年中旬出版的,介绍了纳伦德拉·莫迪总理领导下印度的对外政策,审视了年莫迪赢得大选且以一个强势领导人的姿态出现之后,对印度和世界所产生的特殊意义。本书认为莫迪最初的政策方向释放了印度政体中许多结构性变化潜力,开启了印度共和国发展中的第三阶段。自本书出版以来,有证据表明印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印度与世界关系的前景是真实的。在中文版的序言中,我想尝试分析一下莫迪的出现对德里与北京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一些影响。
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对他领导下印度经济改革的步伐感到失望。但不可否认,莫迪恢复了印度的增长势头。他还强力地推出了一些措施如商品与服务税(GST)并取得了成功,预示着印度将进行姗姗来迟的市场整合。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印度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7%,令人印象深刻。随着印度经济快速增长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名义美元计算),德里作为国际合作伙伴的吸引力会持续上升。这反过来又会使莫迪领导下的积极外交政策得以推进。事实上,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作为上次选举时的主导力量的出现,鼓励了该党派中的一些极端主义分子去扰乱存在巨大分歧的印度社群之间的传统和谐。随着莫迪强化在党内的地位,并重视保持其在整个国家的信誉,莫迪最终将有能力镇压这些极端分子,同时振兴带给他权力的联合政府,并在年的大选中赢得第二届连任。
本书认为,莫迪最让人吃惊的是他在外交方面不同寻常的积极行动。几乎没有哪个领导人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政治经验的情况下,对外交政策投入热情。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与世界领导人接触时所展现出的自信。首先,莫迪在这个以改革速度缓慢且相当反感政治风险而闻名的国家强力推行大胆的外交政策。莫迪迫切地希望能够把握由其前任者们创造但尚未开发的政治机遇,必要时也愿意采取比其前任更加大胆的路线。莫迪坚信印度崛起为世界强国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无所畏惧并毫不犹豫地追求这个目标。莫迪当选总理恰逢印度改革二十五年之际,印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物质资源已经显著地扩张。莫迪的个性品质使他已经做好准备,更好地把握印度面临的外交可能性。莫迪有可能为印度的国际关系留下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印记。
莫迪的许多外交政策举措都是建立在前几位总理所阐述的政策基础之上,包括:促进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与亚太和印度洋大周边国家的关系,并改善与所有主要大国的关系;在多边舞台上重新恢复印度的声音;特别重视经济外交;动员印度的海外移民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超越印度边境的力量投射能力。这些观点在印度并非首次提出。在年开启的改革时代,印度国内以及外部苏联的旧经济秩序崩溃,印度领导人开始清晰地阐述印度外交政策的新方向。但是,由于缺乏印度国内的政治支持,也需要考虑联盟伙伴,这为印度的对外交往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相反,莫迪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以及他的个人意志,将促使他勇往直前。
莫迪的领导风格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第一,改善了印度保守的外交风格。相比他的前任们,莫迪能够更加自如地向全球的对话者展现个人魅力。同时,莫迪作风大胆,能够制造外交惊喜。不管年12月降落在巴基斯坦拉合尔而会见纳瓦兹·谢里夫总理是否是莫迪的决定,年1月邀请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作为印度共和国日庆祝活动的嘉宾,以及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招待习近平主席,他总能找到一般来说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方式而创造新的政治可能性。就如同莫迪愿意超越常规而广交朋友,在印度的利益受到威胁之时,他愿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跨境恐怖主义破坏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时,莫迪毫不犹豫地坚持主张。例如,在伊斯兰堡控制的俾路支省和部分克什米尔地区。莫迪不厌其烦地支持尼泊尔的宪法制定,但是当加德满都忽视尼泊尔与印度接壤地区马德西人的权利时,莫迪毫不犹豫地对尼泊尔实行了经济封锁。
这种风格与他解决前任们遗留问题的坚定决心相辅相成。强硬的外交以及履行谈判协议的信誉,使得莫迪成为了许多国家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四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批准了上届政府领导人曼莫汉·辛格在年与孟加拉国商谈的陆地边界协定。如果说辛格未能在国内形成支持该协议的共识,莫迪则在年调动了一切必要的政治支持,促使议会批准了该协议。第二,辛格政府与美国谈判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用核能合作计划,但最终难以付诸实施。印度已经通过的民用核责任立法增加了合作计划的执行难度,因为该法增加了新核电厂建设中外商投资的障碍。为了在年1月奥巴马访印之前解决核责任立法中所有尚未解决的问题,莫迪政府在年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第三,十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对气候变化谈判深感不安,这使德里成为了国际协议中的一个主要障碍。然而,在年12月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莫迪使印度成功地摆脱了这一困境,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莫迪非常感兴趣于扩大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他在古吉拉特邦担任首席部长期间频繁出访中国,他比前任更加愿意将中国想象为是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天然伙伴。为此,莫迪战胜了印度国内的负面情绪,为中国对印度的经济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并放宽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制度。
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他以经济现代化的推进者而获得声誉,因其管理能力而闻名,并以他对中国的熟悉和热情而提高了人们对积极提升德里和北京之间伙伴关系的期望。虽然中印两国在经济和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两国政治关系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印度一直担心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不断深化的战略关系,同时对北京不愿谴责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以及在支持印度寻求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时表现出的犹豫而感到失望。此外,对于中国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不断上升的战略影响力,印度感到越来越焦虑。反过来,中国对印度与日本逐渐升温的关系以及印度与美国之间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持有戒心。北京也没有能善意地看待印度对中国南海问题越来越多的参与,中国也对印度不愿接受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而感到失望。同时,两国之间有争议的边界依然保持和平,但紧张局势经常爆发,未出现能够突破性解决争端的迹象。
自年拉吉夫·甘地总理与邓小平主席成功开启了正常化双边关系的框架以来,中印两国关系首次出现了不确定性。当前相当多的困难源于一些结构性因素。中印两国并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以了解彼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大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发展时常令双方的政策精英们感到意外。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印度的缓慢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和德里的地区和国际地位。随着两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和印度开始比以前更加重视彼此的战略考量。两国的兴趣和影响范围已经开始重叠,并产生了一些摩擦。
即使两国在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有所上升,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话依然是老生常谈,局限在旧框架之中。德里和北京都从长远来定义两国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置于发展中国家的位置,需要齐心合力保护他们在亚洲和世界的共同利益。然而,这一主要议题阻碍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将足够的精力投入于双边、地区和全球领域中有分歧的问题上。更广泛地说,两国有些难以认识各自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地位的变化,都近乎于认识到他们的民族梦想是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印度必须接受中国已经崛起为大国的事实。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广泛的全球利益和资源,拥有构建未来亚洲秩序和全球制度的政治意愿。不过,中国也必须认识到,印度对亚洲的影响能力也将上升。虽然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比中国小得多,但是印度可以通过在次大陆、亚洲乃至世界建立关系以塑造地区和世界力量的平衡。中印政治家的任务是了解彼此的 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
莫迪时代?
第二章 好坏参半的遗产
在世界舞台上的优柔寡断
团结进步联盟政府第一届得之而第二届失之
印度的区域
“危险中的印度:安全顾问”
不负责的程度
莫迪的世界
第三章 邻国优先
复兴印度的地区主义
解决与达卡的问题
划定海上边界线
孟加拉边界:迎难而上
政治朝圣者:莫迪在加德满都
重新考虑与尼泊尔的条约
印度的斯里兰卡机会
南盟:迈向积极的单边主义
第四章 巴基斯坦问题
为巴基斯坦问题创造空间
莫迪眼中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悖论
强大与不安全
没有三方对话
莫迪的板球外交
阿富汗:避免与巴基斯坦对抗
继美国之后:中巴在阿富汗联盟?
第五章 反思中国
团结进步联盟的历史
中国的丝绸之路
莫迪对中国转身?
潘查希拉的悲哀
亚洲人的亚洲:习近平的新高点
萨巴尔马蒂河畔首脑会面
中国在南亚的崛起
在中美之间
第六章 拥抱美国
华盛顿已经准备好迎接莫迪
华盛顿的考验
莫迪的美国商业之行
不再戒备
第二次机会
莫迪在印度共和国日邀请奥巴马
莫迪与奥巴马重写剧本
交易的艺术
第七章 亚洲在召唤
亚洲欢迎莫迪
处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
未来的朋友
澳大利亚:铀之外的故事
在北京与河内之间
东向行动并非易事
印度在海湾的当务之急
印度人民党与中东
第八章 向南看
海洋花环:印度的港口链
中国的基地与地点
海上的当务之急
被争夺的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中国海军在斯里兰卡
聚焦毛里求斯
莫迪在南太平洋
海洋外交:超越和平区
第九章 提升软实力
莫迪的词典
宗教与对外政策
莫迪的佛教
德里与海外移民
构想一个更伟大的印度
超越防御性的多边主义
瑜伽与民主
反现代的印度教特性
第十章 作为领导大国的印度
延续与变革
经济优先
对全球化的自信
地区中的印度
文明身份
印度能成为领导大国吗?
战略最佳点
译后记
赞赏
长按鐧界櫆椋庤兘褰诲簳娌诲ソ鍚?鐧界櫆椋庡北涓滃摢瀹跺尰闄㈠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