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叙事花祝延存我的作品有花的芳香

阳春三月,江南叙事·可一艺术节正式启动!

“江南叙事·花”艺术展

4月1日下午2点

可一美术馆盛大开幕

届时,可园·艺墅千株樱花盛开

可一美术馆内外,自然之花与艺术之花,交相辉映

“江南叙事·花”艺术展

以“花”为展览主题,延续“江南叙事”系列展览对于江南美学的探讨。借鉴“花”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思“花”给予人类的思维导向。以“花”为主题,展开多样性、多元化探讨,解构与重组一个词汇的词义与象征,是本次展览的目的。围绕“花”这一主题,本次艺术展总策划、策展人,将与34位参展艺术家,开展系列对话。

本期对话嘉宾

参展艺术家祝延存艺术展策展助理毛可一

江南叙事·花

祝延存:我的作品有花的芳香

对话

毛可一

毛可一:老师好。我受“江南叙事·花”艺术展策展人汤宇老师的委托,来与您做一个对话。我们这个展览以“花”为主题,您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花?

祝延存:牵牛花。还有开在山谷里、角落里的野花儿。

毛可一:为什么?

祝延存:牵牛花、野花,很朴素,不张扬,静静的绽放。尤其是牵牛花。当夏日的繁花开始凋敝的时候,它迎来属于它的盛开时间。无论怎样,只要迎着太阳总有灿烂的时光。野花也是如此,在幽远的山谷里,不为人的好恶而动只为生命的精彩怒放,留下的是曾有的芬芳。对这些野花而言,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绽放本身,这给我很强的启示和精神共鸣。

毛可一:您觉得这些花与您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某种生命体之间的彼此珍惜。除此之外,这些花是否具备一些特征,让您记住?

祝延存:香味,那种纯自然的沁人心脾的芬芳,以及自在自为的生命状态。

毛可一:您养花吗?

祝延存:不养花。我赏花,也采花。我的作品中,就用鲜花作为颜料。

毛可一:为什么您会选择用鲜花做颜料?

祝延存:首先,花是脆弱的,花期短,当所有的词赋都在为其谢落而感叹时,词人或许忘了凋谢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就想把这种生命状态转移到纸上,由生命的本体续写生命由外而内的存在。其次,观看由观看者的精神高度和精神诉求赋予其品质,也就是说观看是一种很个人化的精神投射。当花被当成颜色的时候实际是生命与死亡的轮回关系,也是我的生命态度:转换。

毛可一:您的绘画颜料大多是植物,能介绍一下吗?

祝延存:绘画颜料是来自于我所描绘的对象场域,画花来自于对象的材料体,有的榨取有的需要直绘,重点来自现场而不是如何提取植物颜料。因此,在我的这类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都带有不稳定因素,就是因时间而不断的变化,是渐渐发酵或转换的过程,因为世界如此,生命亦如此。

毛可一:您如何理解“江南叙事”这个主题?

祝延存:“江南叙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主题,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应当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背景的再次追问何为文人情怀的,为新的艺术语言拓展表述空间的可行性主题,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视角。

毛可一:在当下,“江南叙事”有什么特别意义?

祝延存:“江南叙事”可能在强化一种精神品质。江南,曾经的那里汇聚了一群独特的文人,拥有一种自身独特的生命品格,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我们需要被唤醒,需要自觉。因此,这个主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毛可一:在老师看来,策划“江南叙事·花”这样的主题展览,是否有必要?策展人是否具有特别的深意?

祝延存:很有必要,也很有意思,我觉得出题的人很喜欢江南,有着准确的判断,花儿跟词和诗有着巨大的内在联系性,定位非常准确。其实“江南叙事”从另一层面提出了更高的对艺术语言的要求。不是说画一幅花儿回应一下诗词当中的诗句就了结了,要从精神层面去呼应,甚至是个人化的能够导引出更高精神品质的外化语言。江南,是诗意的。以个人拙见,如果花的绘画作品缺乏诗意,跟江南似乎也不会产生共鸣与联结。

毛可一: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在今天,以“花”为主题,做这样的一个综合艺术展,老师有什么样的期待?

祝延存:很值得期待。希望能看到在艺术语言表层下,有精神气质的多维度的表述份量的作品,即明确而强烈的精神指向。自两晋以来,江南逐步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尤其南宋以后江南地域对花鸟画的贡献巨大,尽管南宋词赋中咏花的字里行间透着粉质气息,但花鸟画的独特表现视角,为后来的花鸟画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江南”是个文化气场,是综合元素共建的共生关系。从古看今就知道,为什么当下众多画家能把形成模式化的牡丹画得那么庸俗,就像王国维评价晏几道的词那样“矜贵有余”。当下的花鸟画创作,并没有超越古人,我们深知这里缺少了什么。这种情况下,以“江南叙事·花”为主题来做一场艺术展,涵盖南方北方的艺术家,我以为这是件很值得期待的事。

毛可一:在老师看来,“花”这个词如何定义,老师如何在绘画中表现“花”?

祝延存:牵强一点,就是搬来古人的诗词来给自己做门面。我以为,“花”这个词,有种内在的跟任何生命形式的共生体验。我自己的作品就是用花儿本身的材料来画花儿。我在尝试,我观看、体验的东西,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这是我对生命的不可知性、不可把握性的另外一个角度的呈现方式,希望让花儿在我的纸上重新绽放一次。

毛可一:在老师您过去的艺术创作中,花是您抒写的主题吗?

祝延存:不是。以前我只是欣赏花,喜欢嗅着花香,体会花儿独在的一种生命状态,虽然很早就画过以花为对象的写生作品,但更多的是被花卉缤纷的色彩吸引,只是寻找外在的形式因素,塑造形体组织画面而已。近期的以风景和花为题的作品则与我绘画的研究方向有关,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关照内心的过程。如果对我的作品加以注解的话,就是用写生对象本身的材质建构画面,以此解读生命存在感的一种方式。我把对象变成了一个载物,视觉与物的载体。

毛可一:这次“花”的展览,老师的参展作品是什么样的?

祝延存:我的参展作品,取名“后庭花”。

毛可一:有什么寓意吗?

祝延存:节日花坛里的花儿,是人工培植后用以装饰、粉饰街道及建筑用的物品。我在作品里,表达一种对未来未知走向隐隐的担忧。“后庭花”取自杜牧的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词意本身是对亡国的一种伤感体验,以“后庭花”这个词为题,在我们观看这种灿烂的绚丽的东西背后,我们要追问一点什么,我想借着“江南叙事”来表达我的一点隐隐的不安。因为生命就是一个瞬间即逝的东西,跟花儿一样。“花开有期时,人无再少年”,花的瞬间绽放及留不住的凋谢带给诗人艺术家应是这样的感受。

毛可一:老师是想通过“后庭花”这个作品,对我们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怎样的追问?

祝延存:更多的是自我反省。我们的精神诉求如何表达?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缺失什么?目前需要这样的追问。也是回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的命题。或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让我的心安顿下来。

毛可一:老师您一直生活在北方,有在南方生活过吗?

祝延存:我去过南方,有过在雨中漫步的体验也铭记了“落梅著雨消残粉”的诗意图形。我爱人就是南方人,我们常去江南,有很多观看体验江南的机会。

毛可一:师母也是南方人啊,看来老师是真的很喜欢南方。

祝延存:是的,这么美的地方,谁还记得北狩的徽钦二帝呢?

毛可一:花一直承载着人类赋予的精神品格。在您的笔墨之下,花是什么?

祝延存:在我的笔墨下,花是精神的抚慰,是生命延续存在的寄托之物,既是生命的鲜活体,又是祭祀鲜活体的祭物。挽不住的落红与春去秋来,只有零落成泥的我和沁香如故的花!

毛可一:人间四月天,江南最美,春暖花开,游春赏花。在这样的季节,举办以“花”为主题的展览,是艺术活动,也是江南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以花为主题的展览,让人们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7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