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全国百强县泰州占两席靖

近日,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的赛迪顾问,发布了“年县域经济强”榜单,泰州的靖江和泰兴榜上有名,分列第36位和第81位。

靖江市景

泰兴市景

“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强()”榜单

靖江和泰兴上榜,分列36位和81位

榜单中,浙江、山东、江苏成为“百强县”盛产地,分别有26席、22席、17席,占据全国百强县的65%。虽在量上不及浙江,江苏囊括百强前4个县市,以46的平均排名胜于浙江52.5的平均排名。

泰州市景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县的分布依然呈现区域间严重不平衡的特点。东部地区占74席,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占12席,东北地区仅有辽宁省的2个县市入围。

未有县市入围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广西、贵州、甘肃、宁夏、西藏、重庆、海南。

据赛迪介绍,此份榜单是以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社会民生、经济活力等作为维度,对全国近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的成果。

泰州市景

今年是赛迪首次加入到组织中国百强县评选的队伍中,也是今年第一个公布相关排名的机构。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中基本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自年国家统计局告别长达16年的“百强县”评比后,中国社科院和民间研究所中郡所(全称: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榜单取而代之,成为观察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态势的参考资料。

江苏一马当先,苏南苏北差距悬殊

摘得百强县第一,前5占4席,前10占6席,平均排名超过浙江、山东,江苏在榜单中一马当先。

其中,夺冠的江苏昆山是百强县的“尖子生”,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民营企业在昆山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昆山民营工业领跑全市各类型企业增长,合计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16.5%,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

泰州长江大桥

另一显著的表现是,江苏入围的17个百强县市集中在镇江、常州、苏州、南通、无锡、泰州这些苏南、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仅有盐城的东台市。

对此,赛迪报告分析认为,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源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苏南地区加快创新步伐,积极发展园区经济,使其县域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东北仅留2席,“辽宁现象”褪去

东北地区此次上榜的百强县市,仅有辽宁省的瓦房店市和海城市,分别排名第34位和第73位。而在年、年中国社科院的《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东北地区连续两年有9个县市被选入“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前个县市”。入选的9个县市中,除了辽宁,还有黑龙江和吉林的身影。

东北曾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但近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东北经济面临转型困难,从而体现在县域经济的衰落上。

据统计数据,黑龙江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5.7%,低于全国水平的6.9%,今年一季度黑龙江GDP增速又回落至5.1%。辽宁经济的下滑情况更为严峻,今年一季度以-1.3%的GDP增速垫底,1-5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幅为-21.5%。昔日的“辽宁现象”也随之褪去。

“辽宁现象”出现在年左右,县域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强项,有7个县市入围百强县。到年,“辽宁现象”板块淡化,发展速度下滑,百强县数量减少,今年仅剩2席。

入围的瓦房店市在县域经济规模和县域基本竞争力上,居东北地区首位。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集聚区,还拥有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同时,瓦房店的金刚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4%。另一位入围的海城市也有矿产资源优势,是世界上菱镁、滑石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去产能中:

山西落榜,鄂尔多斯依然强劲

过去5年,尽管在其他机构的百强名单中,山西的县市排名较为靠后,却并未缺席过,此次却全省落榜。

山西是去产能的重点省份之一,据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原煤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同时,上半年,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增速仅为3.4%,比全国水平低3.3个百分点。

以往出现在百强县榜单中的山西孝义、柳林、高平在今年落选。三个县市过去依赖煤矿,主要以煤炭产业作为支柱。在钢铁去产能、煤炭去产能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受到影响。

但煤田遍布的鄂尔多斯是另一番景象。内蒙古自治区此次上榜的5个百强县中,有3个来自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均位百强前50。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准格尔旗是第15位,稳定在近几年的平均排名。

准格尔旗的含煤总面积占全旗总面积80%以上,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年以来,围绕着保量、保价、保质,准格尔旗的煤炭产业逆势而生。今年1-4月,准格尔旗工业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万吨,同比增长20.9%。其中,准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7%,地方煤矿企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5%。

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何去何从?赛迪报告指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主要任务。此次榜单中排名前10的县市在主导产业上呈现了两个共同的趋势:

一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纺织、制鞋、轻工食品等已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浙江省的县市,正通过“两化融合”、“机器换人”,加速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

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赛迪认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县域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先锋。

赛迪顾问报告全文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县域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先锋。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评价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状况,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从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社会民生、经济活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套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全国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形成“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强”。该榜单旨在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为地方政府了解各地发展情况、学习先进县市发展经验提供案例和学术支持。

析形势—榜单特征

百强分布—东部一枝独秀

从县域经济强榜单来看,我国各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从百强县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74席,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2席。其中,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江苏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分别占26席、22席和17席,占据了百强的六成以上。在得分方面,东部地区74个百强县的平均分高于中部、东北、西部地区。

综合发展—江苏一马当先

从各省(市、自治区)百强县综合发展实力来看,江苏省百强县整体实力大幅领先其他省(市、自治区)百强县。江苏省百强县数量虽然少于浙江省、山东省,但是其17个百强县平均分高于浙江省、山东省百强县平均分。同时,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6席,浙江省、福建省均占2席。而在前5名的百强县中,江苏省更是占据了前4位。

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和主要任务。从百强榜排名前十县域的主导产业来看,各县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纺织、制鞋、轻工食品等已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东部地区尤其是浙江省百强县域,通过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不断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各县域也在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剖细节—榜单解读

东部地区县域持续领先

东部地区,尤其是浙江、山东、江苏三省县域整体实力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这既是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态势的体现,也源于东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县域经济发展优势。浙江省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累和形成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和优势,虽然近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但其总体实力依然保持领先。山东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其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也保持在全国中上游。江苏省,尤其是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源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苏南地区加快创新步伐,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中西部地区县域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初现成效。中、西部地区百强县域数量为24席,占百强的近四分之一。中、西部地区借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湖南、河南等省份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促进重点县市加快发展,带动一般县市协同发展。

东北地区县域发展放缓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出现一定困难,县域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从百强榜来看,东北地区仅有辽宁省的两个县市入围,其数量也低于部分中西部省(市、自治区)。

谋发展—发展建设

坚持创新发展,形成发展新引擎。县域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出台一系列落实政策,加快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首先,应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次,要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有基础,突出创新的区域特征,围绕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和产业,通过开发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构建新的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第三,要明确创新重点,通过推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最后,要加大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初创企业。

突出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县域应突出本地资源、产业发展特色,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明确县域工业发展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有选择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其次,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益。第三,要立足县域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升级版。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业提质转型。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借力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县域应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突出自身优势实现与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协同发展。首先,京津冀县域尤其是河北省的县域,应积极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转移,加快推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次,沿海县域应积极推进口岸小城镇、跨境合作区等建设,在继续扩大开发开放的同时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第三,长江经济带沿线县域应积极对接国家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县域应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首先,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增强支撑产业对城镇化的带动力。以各类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和人口等要素聚集,拓展城镇就业空间,推动农村人口转移。第三,加快城镇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县域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从企业“小循环”到园区“大循环”的格局,推进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循环园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发展集约、高效、绿色、有机化生产的设施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三,立足县域资源要素,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按照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有序推进旅游资源的生态开发。将设施农业优势与县域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有机结合,推动常规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变。

来源:澎湃新闻赛迪顾问

编辑:果果

现代快报泰州新闻中心

联系-89996/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7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