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媒汇防骗防诈系列报道nbsp南

04

防骗防诈

系列报道4

9月2日江苏法制报2版05

防骗防诈

系列报道5

9月7日新华日报6版9月8日人民公安报4版9月7日现代快报B4版06

防骗防诈

系列报道6

9月7日人民公安报7版9月9日江苏法制报2版9月9日现代快报B4版

网络诈骗“升级”南京警方支招防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大商家、企业营销客户端的兴起,通过客户端阅读和购物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重要渠道。不法分子也发现了“商机”,开始仿造热门客户端进行诈骗敛财。南京警方结合破获的两起类似案件,提醒市民下载客户端或者使用APP等,谨防隐含在其中的木马病毒。

案例1:银行卡被划走3万元,未收到任何通知

今年7月3日,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梅山派出所接到市民刘先生报警,称自己银行卡里的3万元在7月2日中午被他人转至一个陌生账户,且绑定的手机上未曾收到任何提示信息。

  据刘先生回忆,自己在钱被转走的前几天,为追一部喜欢的电视剧,特意下载了此款视频软件。由于习惯使然,刘先生直接在浏览器中搜索了该软件名称,并点开最上方的链接进行下载。直至民警查找到刘先生手机中的木马病毒,刘先生才想起来,在安装该款软件时,曾有一个APK文件保存请求弹出。刘先生当时以为这只是安装软件时弹出的请求,所以并未起疑,直接点击了“允许”选项。通过民警解析,这个APK不明文件竟是被包装后的木马病毒。嫌疑人利用木马程序对刘先生进行远程监控,同时窃取手机内的银行卡信息,并拦截了银行发来的短信通知。

  经过一个多月的追踪,8月26日,该案三名嫌疑人在广西落网,目前,已经被刑事拘留。

案例2:利用二手闲置平台自编自演“虚假交易”

自今年1月起,某电商平台陆续收到客户投诉称与平台绑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被盗刷,但是单笔金额数目都不大,从99元到元不等,而元恰恰是该平台设置的小额支付免验证码的最高值。直到6月底,全国累计竟有60多名受害人,涉及金额5万余元。

调查发现,所有受害人账户都曾经在某二手闲置平台有过交易。这些交易都非本人操作,交易成功后账户即被盗刷。

在调查资金流的去向时,警方发现最终钱款流入了同一个账号,而账户所有人就是本案的重要嫌疑人:张某。通过侦查,警方在山东省莱州某家属院内将其抓获,并在现场收缴了涉案银行卡53张,POS机22台,手机11部,动态密码器(优盾)32个。

办案中,警方了解到,为了方便记忆,大部分人在不同的app上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甚至有的人与个人金融相关的app上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也是同一套。正是因为这两个相同,才有了张某这类利用“扫库”与“撞库”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网络诈骗的嫌疑人。所谓“扫库”就是选择一些安全级别比较低的网站,比如视频网站,通过黑客的方式批量得账号和密码。

而“撞库”就是用获得的用户名和密码去批量碰撞可能绑定银行卡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APP,撞上的概率能达到10%——20%。

撞上之后,嫌疑人就等于打开了你的“电子钱包”。本案中,张某属于初级的网络诈骗,所以他没有办法获知支付前手机收到的那个验证码,所以他利用的是“小额支付免验证码”的功能,单笔盗刷不超过元,但是批量盗刷,还是很可观的。而想获知验证码,其实并不难,只要给你的手机发送一个含有木马病毒的链接,一旦点开,你的验证码将在后台被嫌疑人拦截,盗刷金额只取决于你卡上有多少钱。

警方提醒:市民在下载软件时一定要去官方的软件商城或是







































白癜风能根治吗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5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