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
▲新街口老照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南京就像是一个垂暮的老人,有着太多太多的经历和回忆;南京又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不断地向前成长发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南京繁荣了,也忘记了很多过去的事,或者正在遗忘……
评事街百年老巷的落没1
评事街原名“皮市街”,是老南京繁荣的缩影,明清时期这里车水马龙,街旁都是各式各样的店铺,从图片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盛况。
这里也见证了老南京的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街南的江西会馆前身就是为西太后慈禧祝寿所修万寿宫,老街相连的泥马巷相传为泥马渡康王的旧址(你以为哪个尼玛)。
评事街的美食也是一绝,这里有最正宗的七家湾锅贴,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南京味道,曾出镜过《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街尾的牛肉锅贴,还有街口的烤鸭、盐水鸭都是全市闻名。
如今因拆迁改造,这里的住户绝大多数已经搬走了,只剩下五六家,大多是一些老人,就算挂上保护文物的牌子也难掩破败之景。
这处汇聚了老南京回忆的,见证南京百年变迁的老街也许在不久的的将来就要消失在大众面前,即使复原恐怕也不是心中的那个味道。
工人文化宫难说再见的回忆2
溜冰场、电影院……曾是60年前南京最“时尚”所在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近几年,一直低调地“蜗居”在新街口的钢筋丛林里。前身是为蒋介石贺寿的“介寿堂”年6月2日,时任南京市长的刘伯承元帅亲笔为之题词:“工人之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宫拥有各种职工文体协会,有象棋、乒乓球、篮球比赛,猜谜、打气枪、套圈等游艺活动,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和展览会,留下了许多的回忆。
未来,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将“搬家”到秦淮区白下路号,也就是原南京市委党校的位置。新楼预计将于年建成,旧址是拆是留还没有定论。
时代发展,工人文化宫已经是不复当年,换新也是情理之中,只是突然要说再见相信许多老南京人还是有些不舍。
浦口大马路兴衰荣辱转头空3
浦口大马路街是紧靠浦口火车站的一条街,也是到浦口火车站的必经之路,这里却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陈毅、朱自清、郭沫若等等,曾经的人来物往早已成为这里的过客,往日的繁华已成为历史…
火车站建成后,其客流和需求拉动和催生了周边门市的兴盛,大马路上现今依然留有民国的若干建筑。大马路上的建筑与火车站的建筑风格相近,从梧桐树的树龄也可判断种植于民国初年。
日军占据南京城后,浦口火车站与浦口码头也成为日军登陆南京城的通道之一,浦口火车站周边压存了众多的日本军人,日军也同时挤占了大马路上的门市店铺,做起了日本人自己的生意。
大马路一度是火车站周边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解放后至年长江大桥通车之前,这段时间是浦口大马路最鼎盛的繁荣期。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浦口老站逐渐废弃,铁路逐渐失去功能,浦口也随之失去了它的繁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浦口火车站建设观光区的规划,大马路也被划进了整治范围或面临拆迁,曾经的繁华或屈辱都将消失在视野中。
颜料坊老城南尴尬现状的缩影4
颜料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内秦淮河东侧。古代这里是一些手工匠人的聚居地,明清时南京丝织业发达,为了适应染丝和织锦需求,“颜料坊”这条专业街巷应运而生。
因为地处城市主城区,这里也面临这拆迁,近年来老城南是拆是修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城市规划和保护历史的矛盾从未消失,颜料坊也是如此,这里一度大面积拆迁,只留下几座老宅。
牛市64号和49号是两座两百年历史的老宅子,结构保存完好因此被列为文物保护,这里更是上世纪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秦淮人家》的拍摄地。去年却遭到强拆,开发商一直是虎视眈眈。
老城南如何保护,是修葺还是区域重建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只希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不忘历史。
那些消失的地标飘散在岁月中5
除了上面说到的正在消失的记忆,有些陪伴老南京人成长的城市标志早已湮没在尘埃中,票票带你回忆一下。
年3月30日——最后一座天桥拆除
▼
年6月19日——再见下关电厂大烟囱
▼
年10月14日——南京中华门火车站关门谢客
▼
年8月7日——南京中央门汽车站搬迁
▼
年11月9日——湖南路图书发行大厦拆除
▼
年7月13日——和燕路晓庄广场高架桥爆破
▼
年3月17日——送别城西干道高架
▼
年3月25日——南京西站不再客运
▼
生活在南京
感受着南京
点点滴滴的变化就是城市的发展
也是我们永远美好的回忆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百度网等
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
南京地铁快线
纯吃货、时尚范、爱小资、爱生活、爱八卦的你
地铁路上,再也不孤单
每周五早上7:30-9:00地铁站内免费派送
派送哪个站看心情还有缘分~揪咪~
爱我你就多拿几份报纸带给胖友们一起看嚎~
▲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北京哪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