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色彩——第四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时间:年6月6日-12日
开幕时间:年6月6日下午15:00
展览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江苏省现代美术馆1、2、3号厅
历经前三届扬子晚报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广泛影响力,第四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拟于年6月6日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举行。本次的艺术节,由扬子晚报携手江苏省文联推出,将集纳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四大类六个品种的江苏艺术强项,规模更大、品类更全、层次更高,形式更新颖活泼。现推出版画十人,本期我们要向大家推介的是:著名版画家刘波先生。
☆参展艺术家:刘波
刘波,年生于南京,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现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版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版画《生命的映象》系列,《远方》系列,《雪》系列,《在水中》系列等等。作品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金奖,获其他全国与省级奖10次;3次获得省级教学奖。
作品收藏:
深圳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厅;贵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宁博物馆;哈尔滨版画艺术宫;浙江美术馆
实践的力量·第八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金陵美术馆,)
中英版画展(英国伦敦南岸美术馆)
春季艺术沙龙(可一美术馆)
在水中·刘波新作展(南京问像艺术中心)
:心境心像·江苏当代版画研究展
:自然之名·风景画与山水画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版上行走·当代版画27家联展(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
:江苏省优秀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南京当代艺术年度展(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跨界与综合·第十一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年会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最版画——古岸版画名家邀请展(南京古岸艺术中心)
: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浙江美术馆)
:红与黑·中外艺术展(南京艺事后素现代美术馆)
:显像之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丝网版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江苏省版画年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展览馆)获优秀奖
:纵横时空—黑苏皖黔粤五省版画巡回展(五省美术馆巡展)
:首届购得艺术节(南京古岸艺术中心)
:实践的力量·第四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西安美术馆)
:韩国釜山国际版画艺术节(韩国釜山)
:当代版画的学院力量·第十届全国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作品展(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当代艺术年度展(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剑道艺心当代艺术展(南京)
:江苏版画精品展(深圳观澜美术馆)
:第九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中国美术馆)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美术馆)
:群落,群落!当代艺术展(北京宋庄美术馆)
:交融·当代艺术展(南京清和当代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展(上海徐汇图书馆)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获优秀奖
:台湾国际迷你版画?素描邀请展(台湾师范大学美术馆)
:首届中国水印版画邀请展(南艺美院展览馆)
:与时代同行-长江三角洲美术作品联展(南京博物院)
: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三周年文献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实践的力量—首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博物院)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作品展(天津美术学院)
:台湾国际迷你版画?素描邀请展(台湾师范大学美术馆)
:回顾与前瞻中·国丝网版画二十年展(广州美院美术馆)
: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贵阳美术馆)
:江苏版画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获优秀奖
:中法文化年“梦江南”江苏版画法国展(法国巴黎)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作品展(南艺美院展览馆)获学院奖
:第十届全国美展(成都四川省美术馆)
: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展(天津美院美术馆)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纪程与继程中国版画主题展(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集合·南京当代艺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第六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获学院奖
:江苏版画近作展(沈阳)
:鄂尔多斯。南京现代版画展(鄂尔多斯展览馆)
:“扩展与延伸”上海版画邀请展(上海尔东强版画艺术中心)
:海莱画廊首届收藏展(上海海莱画廊)
:两岸三地现代版画展(香港,南京,西安)
:江苏七彩世纪-油画雕塑版画水彩水粉画展(中国美术馆)
:江苏.香港版画交流计划展(香港,南京)
:-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重庆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收藏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江苏版画作品展(南通)获优秀奖
:第五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云南艺术学院展览馆)
:首届江苏美术节(江苏省美术馆)获铜奖
:第六届全国三版作品展(沈阳)
:江苏版画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获优秀奖
:第三届扎幌国际现代版画双年展(扎幌)(THE3RDSAPPOROINTERNATIONALPRINTBIENNALE)
:中国现代版画展(巴西、越南)
:江苏青年版画家十人提名展(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版画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获优秀奖
:第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深圳美术馆)获金奖
:第十三界瑞士格兰申国际版画原件三年展(瑞士)
:江苏版画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获优秀奖
:中国版画版种大展(西安美院展览馆)
:第五届全国三版作品展(西安美院展览馆)
:江苏版画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生命的映像.NO7》丝网版画刘波年作44.5x59.5cm
抽象与象征表现
——刘波丝网版画作品评析(节选)
黄丹麾
刘波的丝网版画将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西方几何抽象主义风格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予以了整合,他不同于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在于在强调简约、气韵的同时着力于立体造型的开拓;它不同于西方几何抽象的地方在于没有抛弃中国化所特有的线条,将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与西画得体块、明暗、透视合为一体;它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是因为作者在抽象与表现维度上强化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正由于如此,刘波的版画才得以力辟蹊径、卓尔不群。
《生命的映像NO.2》丝网版画44x59.5cm刘波年作
刘波的在90年代的早期版画作品是一种“大写意风格”的抽象,这以“生命的映像”系列为代表,《生命的映像》以象征手法抒写心中的生命映像,与国画阔笔大写意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概括、简洁、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的形式,营造出疏简、奇险、雄奇、朴茂的意境。作者一方面坚持了版画特有的“印痕”和“概括性”,把生命映像的诞生过程、发展轨迹简约地勾画出来,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笔意、墨韵(尤其是把八大的雄奇、冷峻、清逸的简笔图式)引进版画领域,进而形成抽象、朦胧、含混的意味,这种艺术抽象是不求形似,而是“逸笔草草”,艺术家在“似与不似”和“不似之似”之中充分演绎了生命的奇迹,达到了“以简取胜”、“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寓意深刻的境界。
《生命的映像.N08》丝网版画44x59.5cm刘波年作
刘波的这些作品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生命印痕,别无它物,留下来的空间既浑沌朦胧又清澈剔透,这空间是天、是海?是云还是雾?它汪洋无物、大象无尽,留给观者无穷的想象余地,这种抽象与概括的意义就在于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强化某些观念与意趣,打破具象型态给人的束缚与羁绊,任由观者驰骋、猜想,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白美与“含不尽之一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的妙境,与西方的极少主义不谋而合。
刘波的第二类作品可定位为“几何抽象”与“线性空间”风格,这以《四季?雪》、《雪之二》、《城中?游》、《城南之忆》、《消逝》、《雨巷》为代表。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与精髓所在,它是中国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的艺术元素。中国画的线条既表现外在形象又表现深邃的内在气质和神韵。线条自身的长短、粗细、虚实、断续、疏密、浓淡、刚柔、繁简、节奏、韵律皆变幻奇妙,展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神韵与美感,国画线条给人以简练遒劲、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如人物画中传统“十八描”既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也是主观意趣谐的律动。尽管西方绘画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但他们更侧重表现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以形体、结构、明暗等表达审美内容。刘波的作品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西方绘画中的“空间”予以并置、重组、结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合中西为一体”的审美理念。
《雪》丝网版画47x59.5cm刘波年作
《四季·雪》、《雪之二》以纷繁、漩涡式的笔法来表现邈远、悬浮的空间,线与线的交织、互补、共生构建出充满视觉张力的空间结构,颇得中国山水画的气韵和意境;
《雪之二》丝网版画47x59cm刘波年作
《城中?游》画的是生命在城市中的纠结,也是在社会中的游动。貌似精子的形象暗喻游走于多重维度与复杂结构空间的灵魂和生命,他很兴奋、也孤独无助,也正在走向消解。作者仍要刻意拉开与具象的距离,以抽象的图式将使这些精神图像呈现于处于浑然、混沌之中,颇具抒情性和表意感;
《城中·游》丝网版画66x89cm刘波年作
《城南之逝》的动因来自于南京城南的拆迁事件:南京城南拆迁纷扰了两年半后,作者秦淮河边的老家消失了。老街、老巷、老屋消失了,老街的人们散去了,有邻居和作者的亲属在拆迁之纷扰的折磨中死去了。这是一幅在亲人离去后的阵痛下创作的抒情作品,其中有作者的叹息,更有些悲愤。它以三角形的线体以及喷泉形线体表达波动的情感,水柱状的几何图形是向天上涌去还是向地上倾泻?那是河流吗?似像非像……
《城南之逝》-丝网版画62x79cm-作
《雨巷》这画中传递着作者对幼年的怀念,模糊中浮现出雨中老巷中发生的一幕幕情境,作者甚至能感到伞的存在,但这些都不必去画出它,此时无声胜有声。
《雨巷》丝网版画47x59.5cm刘波年作
《往烟》丝网版画66x89cm年刘波
刘波的第三类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体,这以《生之水》、《远方》、《远方II》等为代表。
《生之水》以亚抽象的山、树、水来表达混沌的自然世界,作者以混沌的山水树木感悟生命与自然的浑然与平衡,叹息消化、平衡的伟大力量。生命与自然在静默与运动之间生生不息;作品图式虽然貌似具象,但作者仍然执意于营造形象与空间的模糊性和浑然感。
《生之水》丝网版画47x59cm刘波年作
《远方》的创作缘自作者母亲的病世,为了怀念母亲画了这张作品。《远方》是一个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图像与精神空间,以一个似山非山的形象表现出升腾、凝固的怀念与不舍,准确地抒发着作者失去、怀念的情感和对生命离去的无可奈何的悲叹。这个似山非山的画境也会是作者的归宿,我们都要走到远方……中国古人为何要将死者用一个小山覆盖呢?一方面是为了标记需要,可显然不仅如此……这张画已经不属于纯抽象了,它在技法、成画结构和图式上又有所突破,但同时又保存了作者鲜明的特殊气质:抽象与表现。
《远方》丝网版画47x59.5cm刘波年作
《远方Ⅱ》刘波丝网版画44x59.5cm年作
《远方》和《远方II》二幅作品表明作者仍然钟情于象征主义意味的绘画,带有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但它们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不一样的,其中受到了中国写意绘画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它们与中国大写意也并不一样。
刘波的作品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西方绘画中的“空间”予以并置、重组、结合。在保持版画作为画种语言的同时打破了版画与其他画种的界限,进而形成了特立独行艺术图式。
玄思之水与后象征图式
黄丹麾(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刊编辑、《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
刘波近期以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之美学理念明确地指向了水文化。
在谈到创作动机时刘波说:“我认为水是生命的载体,我们其实是被水包围着、承载着、融入着的,因此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水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我要去画出这种精神化的空间、意境和情绪”。
《在水中-万年》丝网版66x89cm年刘波
而面对山水形胜,古代圣贤亦难免动容。老子在《道德经》所讲的“上善若水”表达了对水“至仁至善”、“至柔至刚”的褒扬。孔子提出的“智者乐水”反映了先哲对“水”的哲学认知——善于变通的反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在水文化与水哲学的感召下,水艺术亦由此得以大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宗炳的《画山水序》开篇即写道:“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山水以形媚道”将山水画上升到了山水文化的高度。
《在水中-善水》丝网版画66x89cm年刘波
刘波的水艺术绘画秉承了中国的水文化、水哲学与水艺术发展脉络,同时亦对西方的冷抽象、波普艺术与极简艺术、欧普艺术进行了吸纳。他的《在水中》系列绘画作品以线为基础元素来构建具有象征意味的几何型水图式,由直线、曲线、弧线等构成的三角形、半圆形、菱形水图式表现出艺术家对打通中西、横贯古今的艺术理念,这些作品以象征手法抒写心中的生命映像,与阔笔大写意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家以概括、简洁、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的形式,营造出疏淡、奇险、雄奇、朴茂的意境。作者一方面坚持了艺术的“概括性”与简约性,把生命映像的诞生过程、发展轨迹简约地勾画出来,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大写意画的笔意、墨韵引入水艺术表现领域,进而形成抽象、朦胧、含混的意味,这种艺术抽象是不求形似,而是“逸笔草草”,艺术家在“似与不似”和“不似之似”之中充分演绎了生命的奇迹,达到了“以简取胜”、“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寓意深刻的人文境界。
《在水中-众生》丝网版66x89cm年刘波
刘波的这些作品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生命印痕,别无它物,留下来的空间既浑沌朦胧又清澈剔透,这空间是天、是海?是云还是雾?它汪洋无物、大象无尽,留给观者无穷的想象余地,这种抽象与概括的意义就在于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强化某些观念与意趣,打破具象型态给人的束缚与羁绊,任由观者驰骋、猜想,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白美与“含不尽之一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的妙境。
刘波的绘画作品以几何抽象与线形表现为依托,以简约的构图来传达邈远、无垠、恬淡、空灵的美学意境,生命与自然在静默与运动之间生生不息;作品图式虽然貌似具象,但作者仍然执意于营造形象与空间的模糊性和浑然感,并钟情于象征主义意味与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情境。
《在水中SMALL-2》丝网版画28x38cm刘波
刘波的以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将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西方几何抽象主义风格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予以了整合,他不同于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在于在强调简约、气韵的同时着力于形式与造型的开拓;它不同于西方几何抽象的地方在于没有抛弃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线条,将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与西方绘画因素合为一体;它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风格,是因为作者在抽象与表现维度上强化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正由于如此,刘波的水艺术绘画才得以力辟蹊径、卓尔不群。
如果要对刘波绘画作一个定位,我认为后象征主义比较合适,那就是在中西艺术日益融合的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着力打造简约、朦胧、含糊、空邈的形式语汇与美学意境,进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这就是刘波绘画的创造力之所在。
《在水中·刘波新作展》观众评论:
刘波的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和美感,其独特的精神印记通过版画语言,得以美仑美奂的表现,观念和语言的统一令人赞叹。(周一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刘波作品寓意含蓄而坚定,犹如慢放的行书笔法,充满着中国人的诗意,每以出人意料又极具个人特征的图式在“似与不似”和“不似之似”之中充分演绎着生命的奇迹,达到了“以简取胜”、“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寓意深刻的境界。
《在水中SMALL-4》-丝网版画-28x38cm刘波
刘老师的水文化版画艺术以中西古今哲学深度研究水的本质,水与人类的关系,创建了与当代版画家们截然不同的象征主义独特视觉符号,通过展览呈现給观者。(刘宪-雕塑家)
刘老师这一组表现跟水有关的反思的作品以独幅丝网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极强的绘画性,“笔触”灵动。作品的符号表征意义体现了一种富有神性的创作视角,表达了他对水这一元素的感悟“以形写神”,看似是物象,实则是心像,作品的意义随着不同观展者的经历与体验不断变化与丰富着。非常值得一看(沈牧霖峰-南艺本科大三在读生)
今天到问象艺术空间参观刘波兄画展,这批新作虽然有以往作品的联系,但更清晰更厚重,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被他简而化之,这种能力令人羡慕。(刘春杰-金陵美术馆馆长)
刘波这些年致力于从现境中抽离出纯粹理念的映像物化,自然流露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纵逸。静观本次《在水中》的系列作品,以隐喻性手法将自由流动的线条构成精神力量和精神本身,氤氲出被水包围的现实世界,而非对自然视觉形象的抄袭。既有立体主义的开拓,又继承大写意的张力,延展了画面的深度与生命的纬度。(严峻峰-南艺在读研究生)
刘波的画,画面干净,它以简洁、酣畅的形式,营造出疏淡、朴茂的意境。他的画,看似物象,实为心像,带给我内心平静的同时,仿佛也有一股激流从心而上涌。。随不同的观者经历与体验不断变化而静心思考着、丰富着,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他的画魅力所在!(拂晓-会计师)
《在水中SMALL-8》--丝网28x38cm刘波
刘波老师对老子在《道德经》所讲的“上善若水”表达了对水“至仁至善”、“至柔至刚”的褒扬,以水为题材所创作的独幅版画表达出对生命的赞扬,每张版画也都是新的创作,细细品鉴版画的层次及意境,好迷人!(上海-吴念慈)
本月23日《在水中·刘波新作展》在南京问象艺术空间开展,本次展出的刘波“在水中”系列作品酣畅淋漓的歌颂了水的精神,隐喻了水与生命的关系,以刘波独特的后象征主义图式着力打造出简约、朦胧、含糊、空邈的形式语汇与美学意境,大受众多藏家、观众的青睐与称赞,各地、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观展,络绎不绝。(现代快报)
“在水中”刘波新作展”的开幕,吸引了来自美术界、文化界的专家以及各地的学者前来观展。本次展出的系列作品,是刘波以他敏锐的艺术感觉、勤奋和天资,创作出一批富于浓郁东方美学、立足当下社会、独具个人绘画语言特色的作品,在面对现代思潮的种种冲击,仍保持心态平衡,坚持表现精神哲思的创作道路,是对生活的概括、艺术语言的锤炼、更是其向高文化审美奋力掘进。(问象艺术空间)
《在水中SMALL-6》-28x38cm丝网版画-刘波
与刘波聊天
马平官
七年前的深秋,是古城南京最美的季节。大道两旁,高耸的法国梧桐树,树叶或浅黄,或深黄,或黄中带绿,色彩迤逦,编织成斑斓的通道。秋风吹过,落叶飞舞,满眼一片金黄。我与青年版画家刘波,倚在我位于六楼工作室的平台边,痴痴地观赏着,寻得片刻闲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泡一壶绿茶,以茶待客。清澈郁香中,平添一份聊天的好心情。
我俩在悬挂于墙的丝网版画《生命的映像》前,驻足左右,打开了话题。从丝网版画的兴起,到《生命的映像》观感,再到评奖背后的波折,画里画外都是话。他直言:“看得懂吗?”“收藏后,边欣赏边琢磨。白色涟漪为时光隧道,蝌蚪状的物体,应该是人类原始生命吧?”他微微一笑:“你这位藏家还行。”“读不懂画,收藏意义打折扣。”他看了我一眼,仔细解读:“光的最终表现是白,这是超越时空的表现手法,领悟是准确的。而蝌蚪状物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原始生命。”“那是什么?”“浩瀚宇宙中偶然的爆发,诞生了生命,不一定只是人类,所以蝌蚪状物体泛指生命体。《生命的映像》不是真情实景描绘,而是一种思维空间。法国艺术流派中,有一种超现实主义流行百年,意为摆脱一切束缚,显示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借用这个理念,以抽象的方法,让心灵游离人体,体验另外的时空。图式是抽象的,哲理却是可信的,这是当代艺术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生命的映像》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金奖,这是抽象性版画首次在全国版画展中荣获金奖。”“哪一年?”“年。”“《生命的映像》系列有几幅?”“构思九幅,揭示生命的起源直至消解。形成作品是七幅,《生命的映像》为该系列之一,原名‘辉煌’。油画家毛焰直言:‘限制了想象。’所以改为现标题。”“当时在南京艺术学院吗?”“毕业创作。”“何时知道获奖?”“公布前一天,导师周一清来‘可能获银奖’。刚留校,又获奖,兴奋异常。”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中,丝网版画分获金银和铜奖。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时表明我国丝网版画己经自立了。
资料表明,公元5世纪,我国先民就在织物上用漏孔版印制花纹,比如常见的蓝印花布。一千多年前,埃及人和罗马人也开始使用镂孔版工艺。年美国诞生丝网印刷感光版技术,年在美国一家床单厂工作的安东尼.维洛尼斯创作了《凯旋门》,成为世界第一张丝网版画。其后,西方艺术家采用丝网技术,方便地开展艺术创作,使丝网版画快速发展起来。美国现代艺术家爱迪.沃霍尔创作了《马丽莲.梦露》,把西方波普现代艺术推向高峰。其后,我国艺术家接受并采用这一艺术形式,最早落户于美术院校。中国丝网版画的发展,一直受困于木刻版画的束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逐步显现开放姿态。当下丝网制作技术演绎得铺天盖地,那是后话。
刘波,这位当代丝网版画的勇敢践行者,也是第二代丝网版画家队伍中的新秀与中坚。三十多年前,中国版画处于木刻向多版种转型期。座落于南京城西的南京艺术学院,这是一片艺术沃土,他承接六朝古韵熏陶,又接受现代观念修为,渐渐地少一份拘泥,多一份觉醒。毕业前夕,这位寒窗学子,终于亮出勇气,凭借系统基础训练的底子,把学术研磨中的想法,变为全国版画展的参赛作品,丝网版画《生命的映像》系列的推出,使他成为站在观念和技法前沿的探索者。伤心也好,快乐也罢,都是人生体验。《生命的映像》以抽象的视觉符号,描绘生命的辉煌。令人思索的内涵,不同寻常的个性,无疑是一次审美观念的彻底更新。画面是朦胧的,又是清澈的。朦胧来自作者的幻化,清澈直指生命的来路。他把一个未知的世界,臆想的空间,放在没有终止的生命轮回中,不同寻常的撩拨,改变着观者的思维习惯。表现手法是独特的,既体味西方抽象主义风格,又体味中国水墨淋漓,中西合璧,精神图腾,形成意韵无边的审美形态,非常了不得,这就是年轻版画家的才气。创作过程是艰辛的,自家的暗房,自制的真空晒版机,从设计到施工,从焊接到组装,亲力亲为。巧妙构思与高超技艺,在夜深人静中倾泻,也是《生命的映像》脱颖之时。真正的艺术,时代都会真诚相待。丝网版画《生命的映像》是刘波的毕业创作,绝版木刻《贵州人》是王华祥的毕业创作,油画《父亲》则是罗中立的毕业创作。歌德有一句名言: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相联系在一起的。青春捧大奖,来自于创造。没有熟悉的场景,只有心中的图式。意识的自由流动也好,牵挂的贵州人也罢,或是布满皱纹的老父亲,获奖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个高点起步。
《生命的映像》创作成功后,刘波老师转入“线性空间”的探索。所谓“线性空间”,简单地说,就是以线条传情达意。我们熟悉的中国画,就是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艺术。他的“线性空间”不是单纯继承,只是借用而已,包括对西方绘画的“空间”借用。丝网版画《思者》、《四季.雪》、《雪之二》、《城中.游》、《城南之忆》、《远方》、《消逝》、《雨巷》相继推出,各具特色。构图精益求精者多,像他简洁得那么单纯,叙述得那么随意,委实难得。上述作品,虽然含义各不相同,我以为《远方》最为感人。刘波是性情中人,不喜欢藏着掖着,情绪随性而流露。言谈之中,毫不掩饰对亲人的挚爱,这是打动我软肋的地方。他告诉我:创作《远方》是缅怀去世的母亲。母亲离他而去,阴阳相隔的离别,悲痛至极,彻夜难眠。他想到了艺术表现,起心动念,含泪走笔。山字型构成升腾状态,没有细节,也没有比例关系。山字型的顶端,线条飘动,如坟头被风吹起的幡,或是吹散的纸钱。薄雾中的阡陌,潺潺秦淮河水,都是母亲曾经生活过的空间,技术、材料和真实感受,定格在迸发的思念中。羊有跪乳,跨越时空的表达,知其心思者无不动容。《远方》也唤醒了记忆,他的艺术追寻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自学国画十五载,水墨中幻想明天。四次报考南京艺术学院,有过壁画第一名、版画第二名、的专业成绩,直到24岁那年,‘最后一个入学年龄,拼了!’行李终于从南京灯泡厂抱了出来。尽管一路坎坷,过尽百般味道,始终有母亲的鼓励陪伴。《远方》表明母亲走远了,思念留在心中。他留恋亲人,也感恩师长。交谈中,每每聊到艺术成长之路,感恩之情,言于溢表,没有半点做作。一再回忆艺术引路人,一再叙述师生情谊,不止一次地重复:“永远感谢扶持过我的人。”他的真诚,都寄存在作品里,真切而清晰。
丝网版画《生命系列》中的烟雾,轻盈飘荡,渐行渐远。虽然用色不多,没有对比强烈的刺激。但是用心不少,“不刻意”中思考生命的大命题。丝网版画《雪的印象》以拿手的粗细线条,卷出一朵朵白色团状,反复罗列,重叠再三,组合成银色的世界,这种崭新图式,仿佛与视觉开了个玩笑,可见语言的独到。
每个人的成长,从起步到走向目标,会相遇许多坎坷,感恩扶持,载德岁月,虽说是常理,有些成功之人往往会省略。刘波老师是位不想省略感恩的人,所以路走得远。成功的背后,一定会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水中SMALL-1》-28x38cm刘波
精神化的图像与空间
(刘波访谈)
刘波:画画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方式
刘波的版画创作始于90年代初期,其时的中国版画正值从单一的木版画向多版种扩展的时期,刘波站在了观念与技术更新前沿,在当时抽象绘画难以被接受的环境下,年,刘波即以纯抽象风格丝网版画作品《生命的映像》获得了全国版画展的金奖,对后来的中国版画创作产生了影响。这是一批技术精湛画意深邃,有着出人意外独特图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的作品
《生命的映象》这一系列充满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的作品摆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以内心难以平复的情感来挥洒笔墨,自然流露出真性情和本性的纵逸。
问:您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一系列版画呢?
答:《生命的映像》系列作于年,是我的毕业创作。这是一套纯抽象的画作。表现的是就是生命从诞生到消解的过程各种状态。
我想无论什么风格流派的画家他有兴趣去画一个对象,一定是因为这个他看到的形象或空间有让他感到的很有“画意”的东西,(中国画论中把它叫做“意境)这种“画意”是一种在绘画语言中才能传达的东西,用文字去表述一定是很难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去绘画的原因。不同在于有些画家是通过对具体的视觉形象的改造去传达这种特别的“意境”,比如弗洛伊德,比如莫兰迪;而有另一些画家甚至只通过几何形状和色块组合去传达这种能引起人生理或精神感动的视觉空间——“意境”,比如蒙德里安,比如马列维奇。《生命的映像》系列则是去画一个心灵的幻像或幻境,我把它叫做精神图像。”
问:这些映像来源于哪里呢?
答:“这些映像来源于纯粹的精神世界,并没有一个客观的物体作为参考。在我想到用一种图像去表现生命过程的一些状态时候,这些图像就在我头脑中不断的出现,我觉得他们“很像”于是就去画出来,我认为抽象的绘画是有形的,并且存在着形画得准确与否的问题,它的形很难把握很难捕捉。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准确的捕捉到那个永恒的形。”
问:代表了您个人怎样的情怀呢?您对生命怎么看?
答:“我想它代表了我对生命诞生、成长和必将消解于自然之中的这种过程的叹息、理解和坦然接受这种情怀吧。生命就是一个诞生,成长,最后消解回归自然的过程,个体的生命很快就消解于自然当中了,但人与其他生命不同在于许多人能够把个人生命中的精神部分留给后人看到,画家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画画是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方式。”
刘波:去画一个精神化的新空间
刘波的第二类作品被定位为“线性空间”风格,这以《四季·雪》、《雪之二》、《城中之一·游》、《城南之忆》、《消逝》、《雨巷》为代表。除了《四季·雪》是一幅纯抽象的作品外,其他这些作品都若隐若现的包含着一些似像非像的形,这些画作使人感到有一种浓浓的“大写意风格”而不同于传统大写意绘画之处在于刘波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与西方绘画中的“空间”予以并置、重组、结合,在这些作品中线条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审视意义,传情达意的却是那幻化的空间。
问:谈谈您的作品《雪》吧,画这个作品您怎么想的
答:我自小学中国画、读中国画论,“神似”、“写意”、“不似之似”这些理论可能深入我心了吧,我很乐意向着这个方向去画,而不愿意画我们视觉中日常看到的景象。我也意识到《雪》以及我在此前后的画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画论中的“写意”之说,《雪》是没有具体形的,它是纯抽象的画。若干年后我读到蒙德里安说:‘艺术必须把自然的外表植入人的内心并使之精神化’。这句话我觉得作为《雪》理论上的解释比较合适。是的,我是在画一种精神化的空间和形状。
问:“您的画看上去显然不是那种叙述一个故事的类型,他属于?……”
答:“是的,我的画并不是投入到一个个故事中去。连环画是用于画故事的,我认为在现代绘画中,独幅的创作性绘画则是去刻意营造一个让人能凝神观望的形色和空间,这个空间是与现实空间不同的新空间。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会让人难受,那是因为在其中人们不能看另外一个空间——不能看到一个更广大深远的空间;人在处于一个自己占据空间时是需要看到外面的世界的,否则会使人难受;一幅画就像一个窗户,他给人新的空间可以看去。对新的更远的空间的需要就是人们爱画的原因,也因此画家应该是个空间表现专家。绘画创作就是去营造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和形象,这个空间是非现实的,它包含着个人的情感的,也是能被一部分人感觉到并凝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jj/1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