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表示,纪录片中反映的问题其实是外界对中国教育的误读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金凤
去年8月,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该片制作方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
就推广stem教育了
今年,江苏将在全省26所学校试点首批stem教育项目,朱善萍建议,未来,可以将stem+课程在全国推广
具体做法是,在高一学生中,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每周花半天时间,进入一流的大学、现代快报招聘信息科研院所与大师们交流时间为一年半至两年五所高校的重点(国家)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教学试验中心等,都会向参与此工程的学生开放
去年9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科技教育协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实施stem课程,推进中小学教育创新,越来越多的stem课程将进入江苏中小学校园以机器人stem课堂为例,涉及数学、电学、力学、仿生学、计算机技术、控制论、人工智能、机械工程设计等诸多领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表示,bbc的这部纪录片曲解了中国教学现状,“老师们看了片子觉得很委屈,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上课的状态,节目方设计的上课方式,还是多南京现代快报电话年前的风格”
去年,bbc的一部纪录片在中国引起热议片中,来自中国的5名教师用中国式教学法在英执教,引发老师和学生之间互不适应目前,南京正在打造“stem+”课程项目,培养学生文理兼修的素养,让学生们走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提前接触大学氛围她建议,将此模式在全国推广
流行于外国校园的stem课程,中国学生是否能适应呢?“当然能适应!现在的孩子多聪明啊”朱善萍说,2015年,她所在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申报了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可谓“stem+”,在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信息、艺术、戏剧、国学、礼仪等课程
朱善萍并不否认英美教育的先进之处今年寒假,她认真研究了美国麻省的教育江苏现代快报电子版课程,结果发现,美国在本世纪初就推出stem项目了stem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
美国从幼儿园开始
目前,该校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已经建成
回应“中国式教学法”:
举个例子,桌上有一杯水,首先我们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变凉?这是科学(science)接着研究怎样让水不变凉,这是技术(technology),然后要制造一个结构实现让水不凉,这是工程(engineering),最后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这就是数学(mathematics)“麻省从幼儿园到高三课程都开设有stem课程,小小的孩子就会去学习空间技术,虽然是很初级的课程,但是能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兴趣
有误读,老师很委现代快报便民电话屈
在全国推广
相比而言,朱善萍发现,我国一些地区的高中教育,对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翻阅“十三五“规划草案,朱善萍发现,未来五年,国家将在高端装备生产、航空航天、海洋、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投入建设,“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高中做好准备,需要跨学科思维能力,这对于成长为大师、科学家和高级工匠,是必不可少的储备”
建议打造stem升级版
白斑病怎么治疗不宜轻信偏方白癜风的医院治疗有新的方法吗有疗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