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总结会在天津召开。会上,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据了解,南京高职校15名同学代表江苏省,与全国"高手"同台角逐,一举斩获6枚金牌,再次刷新国赛"夺金纪录":夺金人数最多、参赛选手获金率%、承担国赛省级集训参赛选手获金率%。这不是学校第一次独占技能大赛鳌头,而是自开赛以来蝉联十年冠军。纵观成绩榜,南京高职校10年里摘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金银80铜,续写了"夺魁神校"的奇迹。
"职校清华"有何必杀技?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师生技能竞赛活动,这项赛事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就业、教师业务提升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师生合影
三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中,南京高职校始终坚持"重实践,重技能,重企业,重能力"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或因大赛成为企业青睐的"香饽饽",或因大赛成为"发明达人""创业先锋",或因大赛拿到高等学府的"门票"……正是大赛,让他们走出江苏、走向世界,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
学校多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集训基地、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等称号,成为家喻户晓的"实力派",吸引众多国内外职业院校前来"取经"。
究竟是什么让南京高职校的选手问鼎大赛?是什么造就了南京高职校"职教清华"的良好口碑?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这棵"赛坛常青树"培育金牌的"必杀技"。
△"5+2"专转本拿到学生录取通知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谈及"必杀技",学校校长张荣胜坦言:"10年金,来之不易!每块奖牌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汇集着集训团队努力的汗水、坚持和坚守,也凝聚着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付出。学校坚持将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总结出健全的管理网络、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优秀的集训选手三大制胜‘法宝’。"
织牢技能大赛管理网络,全面实施"校系二级"管理。
校长担任大赛集训组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从学校决策层面统筹和协调技能大赛;校务工作部代表集训组实施赛项管理、考核及上级文件的上传下达,各系部负责组织宣传、技术服务等工作。学校相继出台《集训工作职责》《集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内容包括逐层逐级选拔制度、专项经费投入制度、争优创优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明确了考核细则和日常工作规范,如不定时到集训点检查,详细记录在岗集训和考核情况,做到天天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逐步完善集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联想“专班”学生进行笔记本性能测试
推进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方位提高。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总体要求,南京高职校全面推进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鼓励教师将大赛任务纳入教学内容,将行业企业前沿技术和规范标准引入课堂,将集训经验、考核指标和评分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技能节开展"双选"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帮"的和谐集训氛围,一批理论好、技能高、肯钻研的"金牌"选手和技能导师脱颖而出。
△博世西门子"订单班"学生在企业培训中心学习
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南京高职校的技能大赛舞台上,有一支勇于夺金的"梦之队",他们有着"夺金"的共同目标,肩负"担当"的共同特征。
这是一支披荆斩棘的队伍,经受"1次省赛+N次PK赛"的洗礼;这是一支有钢铁纪律的队伍,《集训指南》《集训日志》规范着他们的言行;这是一支意志坚强的队伍,他们是"5+2""白+黑"的代名词;这是一支充满自信的队伍,他们用"奋进+赶超"实现入队誓言。
测量项目选手跑坏了多少双鞋子,装饰项目选手磨坏了多少双手套,物联网项目选手设计了多少个"智能小屋",建筑智能化项目选手练废了多少捆导线,建筑CAD项目选手"盖了"多少栋建筑大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翻开南京高职校大赛史,涌现"发明达人"孙铭阳、"创业先锋"吴正凯、"升本第一人"周乃鹏、"世赛大咖"徐贝贝等一批技术"工匠",而他们只是灿若繁星的代表。
△学生在校园里讨论课题
金牌闪亮背后名师托起荣耀
年国赛金牌的10名指导老师中既有科班出生者,也有半路现学者。但在众多金牌的背后,都是他们全程的细心陪伴、点滴积累、榜样示范和专业指导。也正是这份历经半年之久的"额外"培育,托起了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枚沉甸甸的金牌。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获奖选手:朱序豪盛凡路孙胤祥指导教师:王灿田张凌辰):张凌辰像妈妈一样照顾选手的学习和生活,选手们亲切地称呼她"张妈妈";王灿田是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更是选手心中的"暖大哥"。"张妈妈"和"暖大哥"用学识和榜样的力量把选手们送上国赛四连冠的巅峰。
工程测量(获奖选手:季陈陈徐志吴芸李华晟指导教师:秦滔夏徽):秦滔不仅长期指导这个项目,更有指导过全省十多所职业院校数十名专业教师的经历;夏徽虽然年轻却有一股不畏艰难的干劲。两位指导老师与参赛选手同吃同住,经受烈日和寒风的洗礼赢得了国赛六连冠的胜利。
通信与控制系统(高铁)集成与维护(获奖选手:丁旭平丁煌吴哲文指导教师:姚欢):有"美女姐姐"之称的姚欢,自年初涉通信和物联网项目,自学Java、C++和Android等多种编程语言,用多种"语言"打造了一支配合默契、坚不可摧的技能"天团"。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获奖选手:陈宇辉周洋指导教师:杨阳陈育中):杨阳是一名新教师,却是技能赛场的"常胜将军";陈育中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更是驰骋赛场11年的骨干。师徒二人把技能标准、企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带到集训场,培养了多名技术能手和创业新星。
制冷与空调组装与调试(获奖选手:王超凡指导教师:苏远):苏远是制冷赛场的"常客",他和同事自主研发焊接板,大大提高了焊接的质量和速度。他还针对选手理论储备不足、零部件安装难等困难,下功夫、求创新,奇迹般地把接近末尾成绩的选手推上了国赛冠军宝座。
建筑CAD(获奖选手:张振新赵文轩指导教师:汤熙海郭学文):年建筑CAD项目从个人赛变为团体赛,组队方式的改变对选手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等要求提升了一个新的数量级。两位年轻教师克服困难,通过翻阅大量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练出了"键盘手",带出了全国冠军。
△省拉拉操赛金牌运动员训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说技能大赛仅仅是"个别少数"师生竞技的角逐场的话,那就曲解了大赛的真正含义。在南京高职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大赛"精英"与"群星闪耀"的和谐画面。
南京高职校围绕"人人参赛,逐级选拔"的要求,迄今已连续举办12届校级技能节,每年有56个竞赛项目、人次参赛。通过技能节推进大赛"四覆盖、四促进",覆盖所有系部教研室、所有专业、所有专业教师、所有学生,促进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自年以来,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该校连续获得考核综合排名第一。
南京高职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博世西门子合作共建BSH"订单班",与南京地铁、中兴通讯共建轨道交通学院和ICT学院,与德国菲斯曼、马来西亚建筑局、中建、中交、中电、联想、京东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专班",共同实施双元制"订单""冠名"培养。每年6月份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参加该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每名学生至少有4个对口就业岗位。
△国赛光伏项目选手集训冲刺
根据江苏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南京市职教教研室统计数据显示,该校学生初次就业率为98.41%,对口就业率98.3%,就业满意率95.9%。
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其职业生涯奠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职业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南京高职校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论是技能大赛,还是教学大赛,甚至是学校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活动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其职业生涯奠基。
30多年来,南京高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学校以"学习领域"为框架,将原课程的知识点、技能指标等内容进行项目式归类,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教学任务,实施"以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
这些项目既有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又有情景化的综合教学,还有关于节约能源和事故防范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合作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价值观。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训练
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年级段开发"递进式"实训课程。从单一的认识实训、工种实训,到复杂的项目实训、综合实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体现了对技能教学的系统思考。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职业院校的办学视野与格局,是铸就其业内地位的决定因素。南京高职校从举办职业教育开始,就肩负着将德国"双元制"先进经验辐射中国职教的历史重任。无论是"技术移民"还是"国际留学",抑或是"双向交流"还是"智力输出",无一不体现着国际标准、中国水平的南京高职校元素。
年Education+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在宁举行,南京高职校作为中德合作最早、成效最为显著的中方院校受邀参会。在中德校长对话环节,校长张荣胜担任主持人,与来自中德两国的十余名专家就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教材选择、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南京高职校举行,来自德国、奥地利的政府官员、职业学校校长、普通中学校长等20名专家,与来自中国中职示范校的多位校长、骨干教师会聚一堂,研讨中德职业学校如何提升质量管理、职业学校质量管理的QMS体系等议题。这样的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南京高职校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该校办学国际化程度和水平。
当然,作为全国最大的建筑业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南京高职校坚持"让中国工人接受最好的职业教育,自信体面地走出国门"的培训理念,开展出国劳务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工再就业培训,开设培训工种32个,举办培训班多期,培训人员30多万人次。
除了参赛,南京高职校作为全省首批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积极承担省级、国家级赛事的集训和协办任务。学校承办省市、国家技能大赛90余项,"零投诉、高效、廉洁、安全"的办赛质量深受各级领导好评和参赛院校认可,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过去的10年里,南京高职校的师生用枚凝聚着汗水和技艺水准的金牌,铸就了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辉煌。
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于技术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我们相信这棵赛坛"常青树"必将不断深耕技术革新领域,研究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并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通讯员陈育中)
△扫码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怎么能控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fz/1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