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年妇女的半身像凸出墙体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对公众开放,对于慰安妇档案申遗具有推动作用,这是亚洲最大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和其他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相比,这处陈列馆有完整的证据链

“今年是韩国光复70周年,在这里迎接这一有意义的时刻,是为了告知世界,记住战争时期日军非人类的侵略历史,陈列馆也是为了彰显人类的正义而修建的韩国和中国在20世纪初,都有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受到伤害的共同点”昨天,韩国独立纪念馆馆长尹柱卿在出席开馆仪式时表示,陈列馆开幕,将促进韩国与中国就日军“慰安妇”问题的交流和协作,希望这里成为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中心

如今的19号房间已经恢复当年的原貌,凹陷的榻榻米床位上,铺着一张席子和棉被榻榻米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朴无锡现代快报电话永心年轻时的照片

声音

“慰安妇档案”明年联合申遗

昨天,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开馆仪式并试运行馆内汇集了亚洲慰安所的档案、文物,以及日军“慰安妇”幸存者们的证人证言,无声地控诉着日军当年的暴行“慰安妇”雷桂英的养子唐家国等人以及国内外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赶来参加开馆仪式

昨天的开幕,也吸引了外国民间人士的关注韩裔加拿大籍女士柳世贞14年前开始关注“慰安妇”问题,在现场,她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一本她的著作这本书里记录了“慰安妇”制度对亚洲女性的伤害,“日本政府仍然在否认这段历史,这让我感觉必须要做这些研究和写作”她说,让受害者的经历被世界了解,很有意义

现代快报记者上前用毛巾擦拭一番后南京现代快报官网,又有泪花泛出,令人动容

幕后故事

朴永心指认的19号房间复原了

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这组雕像,让无辜妇女们沦为日军性奴隶的悲惨生活触手可及

“来了,我就是”

珍贵文物无声地控诉日军暴行

在陈列馆展柜中,摆放着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的高锰酸钾消毒剂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些块状的高锰酸钾,大概有手指头大小,被封装在一个玻璃瓶里据悉,这些高锰酸钾是南京汤山原日军高台坡慰安所发给“慰安妇”用作卫生措施的,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

申遗

如今,这里陈列着当年日军向“慰安妇”施加暴行的各种器具其中有两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件是当年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为“慰安妇”检查身体时使用的内窥镜

2007年,被誉为“慰安妇活证人”的雷桂英老人因病江苏省现代快报去世2006年,雷桂英去世前一年,她决定向媒体公开指证日本侵华期间的罪行对于一位老人来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一个展柜里,整齐地摆放着10多份2003年11月份的《现代快报》,泛黄的纸张上,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胡玉梅

开馆仪式现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慰安妇”档案申遗首席专家苏智良被记者们追着采访,没想到,他特意跟现代快报记者打起了招呼苏教授用力地握住记者的手说:“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能留下,真的很不容易”

如今,在朴永心指认“东云慰安所”内的一个的房间内,《现代快报》2003年11月22日的报道被制作成展板房间内,播放着朴永心当年来指认的视频,一旁的展柜中,整齐地摆放着2003年11月的《现代快报》南京现代快报电话当年的报纸,已经成为历史见证之一

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泪滴一条路……这里汇集了“慰安妇”们流不尽的眼泪

“今天现代快报记者有没有来?”

陈列馆门口,矗立着一组震撼人心的“慰安妇”主题雕塑,由三位“慰安妇”组成,其中身怀六甲的“慰安妇”为主要人物,她身形虚弱,用手护住腹中胎儿,显得无力、无助与无望

2003年11月9日,在苏智良、经盛鸿等学者及现代快报的寻找和帮助下,朝鲜“慰安妇”朴永心重回南京,指认慰安所旧址,快报连续10多天对此事进行报道,此后又连续十多年持续呼吁对这座命运多舛的建筑加以保护

雷桂英出生于1928年,7岁丧父9岁时,侵华日军侵占汤山,雷桂英被日军强暴;13岁时,雷桂英被骗入日本人在汤山高台坡开办的慰安所,成为年龄最无锡现代快报地址小的“慰安妇”,在那里经历了一年半的屈辱生活后,才得以逃脱这一年半的非人生活,给雷桂英的身上留下了多处严重伤痕,并失去生育能力

在陈列馆内,还有一尊悬挂在墙上的特殊雕像“流不尽的泪”一位老年妇女的半身像凸出墙体,在她的眼中,不断流出“泪花”,似乎在低声哭泣,雕像下方的一行字提示,“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

“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

唐家国说,“妈妈走的时候是这样讲的,‘日本人不承认,我死了还有儿子,还有物证,儿子也可以打官司’,她有这个心愿”

走进去,一楼正对着楼梯口处,是一个慰安所售票处复原场景一面墙上挂着大大的木牌,上面写着“慰安所规定”,另外一面墙上,是一列木牌,上面依次是富木子、秋子、庆子、正子、歌江苏现代快报电子版丸……

“歌丸”便是朴永心当年的“艺名”,从1939年起,她在这里度过了约3年时间

今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慰安妇档案”则遗憾落选昨天,苏智良告诉记者,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中国申请的慰安妇资料完全符合标准,但考虑到受害的不只是中国,建议联合申遗

“我们和日本、韩国有着多年的友谊,大家都有共同申遗的愿望”苏智良说

“鬼子来时,我才5岁,房子让他们占了,不准我们进去他们开了慰安所,就是后来的松下富贵楼后来鬼子投降了,房子还给我们了,有些东西就保留了下来”80多岁的李邦贤说,当年慰安所的物件,都捐给了陈列馆

“现代快报很了不起,采访过很多次,现代快报无锡办事处我们不断努力,这里最后才保了下来”

希望这里成为研究“慰安妇”问题中心

陈列馆外墙上,悬挂着十几颗由铂晶制成的巨大“泪滴”,寓意“泪流一面墙”

雷桂英老人,请安息吧

现在,大陆还有22名已知的“慰安妇”幸存者在世,她们平均年龄为89岁,年龄最大的已经94岁

内窥镜旁边,还有十几件文物,如当年慰安所使用的大床、饭桌、榻榻米等

日军侵占南京后,利济巷2号被日军改造成“东云慰安所”1939年起,朝鲜“慰安妇”朴永心曾在二楼19号房间被奴役3年

南京市民李邦华、李邦贤兄弟和李邦华的女儿李萍,收藏这些文物已有70多年

李萍说,曾有日本代表团到他们家中走访多次,最初,他们对这段历史持怀疑态度,但看到这些东西后,开始承认了,“文物放在家里,看到的人很有限现代快报便民放在这里,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知道两位老人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李萍说

科巷和利济巷交界的“l”形建筑旁,便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2003年,在苏智良、经盛鸿等专家学者及现代快报的寻找和帮助下,82岁的朝鲜“慰安妇”朴永心老人来到南京,指认这处建筑二楼19号房,就是她曾经被拘禁的地方如今,这栋小楼依然是楼下14间房、楼上16间房,一楼与二楼的中间都有一条狭长的通道,通道两边是两排分别朝南、朝北的小房间,房门互对,门上挂着号牌

十多年前的《现代快报》为何能作为档案展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联合申遗的文本是明年3月底提交,目前,他本人正在为联合申遗的事情奔走”

做“慰安妇”的遭遇,雷桂英生前很少向家人提及雷桂英江苏现代快报地址的养子唐家国昨天7点起床,水都没有喝一口,就从江宁汤山赶到陈列馆他说,雷桂英将自己的遭遇公开,经历了一番思想波动,“妈妈一开始把这件事闷在心里,始终不肯讲,2004年,我开始动员她把这段历史讲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觉得,她站出来,就是为中国的受害者出口气”


白癜风有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fz/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