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加快推进新三明建设各大媒体聚

挖掘

如何善用改革开新局

探究

“中等生”交出学霸成绩单三明之“治”中可以学到什么

赞叹

这里有新时代幸福的缩影……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等各大主流媒体,持续推出的“三明实践”重磅报道,在我市各县(市、区)干群中引发热议。

“南方红豆杉之父”余能健

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余能健看到了央媒对自己从事红豆杉研究成果的报道后,激动地说:

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加快做好传帮带工作,在红豆杉品种优选培育、红豆杉速生丰产、红豆杉用材林培育等方面下大力气,争取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明溪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让明溪的青山更绿,百姓更富裕。

南方制药公司

看了央媒对明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报道后,南方制药公司副总经理林春花欣喜地说:

各大媒体对南方制药公司的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我们将继续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抓住机遇,舞好生物医药产业‘龙头’,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推动明溪新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抗肿瘤系列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力度,争取将更多的抗肿瘤系列医药中间体投向市场,给患者带去更大的福音。此外,通过‘南方一号’红豆杉种植基地,为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岗位,促进农户增收。

清流县大路口村

清流县大路口村老书记巫连根感触很深:

报道里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张张靓丽的照片让我非常惊喜,特别是那一组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数据,更是让我兴奋。

尤其是近年来的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了生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了。我今年65周岁,亲眼看到了大路口村的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一条条入户路干净平整,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我现在特别的满足。我们要趁着这股东风,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选准发展路子,脚踏实地走下去。

宁化县淮土镇禾坑

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是“”精准扶贫机制试点,在这个机制带领下,全村顺利脱贫。

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党支部书记廖米华说:

这段时间,我在中央媒体上看到有关我们禾坑村精准扶贫机制的报道,作为村支部书记感到很振奋,这既是肯定也是责任,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壮大特色产业,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廖省华是禾坑村返乡大学生,也是个拥有33.7万粉丝的网红。今年,他已经帮农户卖出了近万元农产品。

廖省华说:

这几天在中央媒体上看到有关我的报道,既高兴又兴奋,我要抓住机遇,继续借助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农产品,帮村民带更多的货。

连日来,尤溪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三明实践”主题报道,反响热烈。《“甩手掌柜”,无人小铺》《半山村,“浪子”心声》等重磅报道诠释了半山的美丽蝶变,让村民们感到由衷自豪。尤溪半山村

尤溪半山村村民林上树说道:

这几年我们半山确实变化很大,通过这么多媒体的报道,作为村民,感觉很自豪,今后我们要齐心合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吸引更多客人来我们半山游玩!

尤溪半山村村民吴金花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也希望跟半山村一起发展,以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一篇篇生动的深度报道,

领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持续准确理解“三明实践”的深刻内涵。

站在新的起点上,

大家信心满满,

纷纷表示要更好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加快新三明建设。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施菲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fz/12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