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圳市长: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协调机制
中国证券网讯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6日在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深圳、香港、广州等城市空港、海港、高铁、城轨、地铁等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陈如桂表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他还建议国家在深圳等创新型城市建立新技术应用试验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准入、标准、定价等试点,支持建设国家级的检测平台和应用中心,加速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此外,他还建议国家支持深港共同建设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共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为国际科技产业创中心、“9+”城市群如何实现产业共建协同发展、央企在大湾区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围绕这些话题,与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大湾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前不久在深圳举行。大会汇聚了全球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及企业代表,针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化等前沿话题深入探讨,解读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图为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前来交流。(资料图片)
围绕“科技+金融”实现产业共建机遇共享
“深圳、广州的创新产业强,香港的金融业强,珠三角的制造业强,大家应该拧成一股绳,实现产业共建、机遇共享。”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大湾区规划建设要立足决策共商、产业共建、文化共生、机遇共享。产业共建的目标是打造以“科技+金融”为基础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先行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普及应用,探索建设“云上湾区”。同时,充分利用金融业集聚优势,在大湾区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提升金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撑力。
在机遇共享方面,马化腾建议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政策举措,充分利用大湾区沟通内外、连接全球的独特优势,鼓励和支持大型央企、民企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设立国际总部,同时在大湾区内实施更加优惠的境外资本和企业进入政策,鼓励世界名企设立区域总部或创新研发中心,促进生产要素资源双向进出、有序流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建议积极推动大湾区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提高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
王景武表示,作为中国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内资金跨境自由流动,有助于大湾区在更高的层次上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湾区竞争发展。
他建议,首先要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整体规划;其次是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拓宽跨境资金流动渠道,逐步增加资金流通途径,如完善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跨境资金双向流通机制及配套政策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金海集团董事长梁华表示,与香港定位国际金融中心不同,澳门主要发展特色金融业,他建议澳门要紧紧抓住机遇,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发展特色金融,与大湾区各城市携手并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发展新技术助力大湾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科技把脉,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建言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建议通过发展大数据、加强科技基建等举措,将整个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成智慧城市群,并在大湾区内成立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要瞄准世界级来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建议,在技术融合方面,大湾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与湾区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促进大湾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他认为,在智能交通以及智能轨道等交通领域,大湾区内最容易产生产业集群,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