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快报,大事发生这么多

国网浙江电力完成一体化“国网云”平台数据处理分项设计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牵头组织南瑞集团、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等单位专家在大云物移基地为期1个月的集中办公顺利结束,标志着一体化“国网云”平台数据处理分项设计稿的最终完成。

  “国网云”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顶层设计,是开展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前期指导思想,也是“十三五”信息化规划落地的重要支撑保障。国网浙江电力承担的数据处理组件是“国网云”分项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组件包括统一数据访问、统一数据分析、大数据平台、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等7个子组件。数据处理组件作为“国网云”平台设计中的数据存储及计算的核心部分,是未来承担国网云各类业务数据存储计算、分析访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网云”的整体服务能力。

  网浙江电力依托前期设计成果,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经验,通过与专家深入共同探讨,最终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国网云”工作计划安排,后续将开展信息集成、应用构建分项设计工作的集中办公。

南网科研院芯片化保护装置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达国际领先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芯片化保护新产品技术鉴定会在广州举行。南网科研院研制的kV芯片化线路保护装置POC-和kV芯片化变压器保护装置POC-首次公开亮相,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引起业内密切   芯片化保护装置采用单个高性能芯片代替多个板卡实现了保护装置的全部功能,数据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数据交互环节大幅减少,元器件数量降低了90%,装置集成度、可靠性和动作性能明显提升。同时装置还具有小型化和高防护等级的特点,体积缩小至常规装置的1/40,防尘防水等级由IP20提升至IP67,可满足户外就地化无防护安装的要求。

  鉴定会前,芯片化保护装置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并成功应用于广西钦州kV排岭站、广东佛山kV瑞颜站。两站运行数据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无任何异常现象,共经历了近30次区内外故障考验,动作行为正确,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李立浧院士指出,芯片化保护装置开创了保护装置的新时代,研发团队应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保护装置软硬件平台整体水平,大力推进自主芯片的研制工作,为建成透明安全电网提供技术支撑。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来电可信云”APP通过年移动信息化可信选型认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承办的“移动智能终端峰会”在京召开,“移动信息化可信选型”测试结果发布并颁发证书。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国电通公司自主研发的“来电可信云”APP在年移动信息化可信选型认证中,通过“即时通讯应用软件”测试认证。

  移动信息化可信选型认证是面向移动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开展的评估认证,旨在推进移动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来电可信云”APP是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及政府、企业对安全保密通信应用的需求,自主研发的一款可满足移动融合通信的客户端。该APP以企业通讯录为核心,具备专用网络、自主管理后台,并将财务报销、邮件处理、考勤等孤立的企业应用进行融合,具备群组聊天、语音会议、财务报销、员工管理等功能,有利于企业员工随时随地进行高保密性的工作交流、信息共享、互联通信、信息发布和日常工作处理,大幅度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及企业数据安全保密级别。同时,极大节约通信成本与沟通成本。

  本次通过可信选型认证,“来电可信云”APP将纳入国家政府采购目录,为该产品进入政府、大型企业打好基础。

新疆电网步入自动化调压时代

新疆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首次实现闭环上线运行,标志着新疆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管理正式步入自动化调压时代。

  新疆电网覆盖全疆16个地(州、市),供电面积万平方公里。横跨东西约0多公里、南北约多公里。不同的电压等级跨度大,高电压等级、长线路供电导致系统充电功率大,电网日常电压监视和调压难度较大。新疆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闭环运行成为新疆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提升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历经半年时间,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策略优化、半闭环测试、闭环调试再到最后的闭环运行各阶段,做了大量的应用验证计算分析工作,确保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闭环运行后的安全稳定运行。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通过自动跟踪和优化目标电压曲线,并通过对发电机机组无功出力的自动调节和对变电站内无功补偿设备的自动投退以及主变分接头档位的自动调整,实现了对该公司直调公用电厂、千伏局属变电站的无功电压自动优化控制功能。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闭环运行,一方面通过系统的自动调压,科学、有效提升新疆主电网的电压调控水平,全面提升主电网电压合格率及电能质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各级调控人员日常电压监视和调压的工作压力,明显提高调控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自身具备的全网网损实时优化功能,有利于降低千伏主电网的网损,为该公司节能损耗和打造节能型电网提供更大的支持。

国网辽宁电力建成投运东北地区首座千伏预制仓式智能变电站

经过为期2年的工程建设,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付庄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至此,东北地区首座千伏预制仓式高智能变电站正式投运。

  据悉,年9月,国网经研院发布《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研究》说明预制仓式高智能变电站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持调控空一体,具有较高的科技化水平。预制仓式变电站的发展符合新一代智能站的要求。

  付庄千伏输变电工程于年9月5日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初步设计批复。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评审,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重点示范工程。工程本期建设兆伏安变压器2台,千伏出线4回,66千伏出线8回,采用变电站通用设计-B-3方案进行设计。

  该公司预制仓变电站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大力推广基于户外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的配送式变电站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工程实际占地面积、方便现场安装、简化现场接线、便于现场检修维护。在建设过程中,该公司的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由工厂整体生产、安装、整体运输,实现二次组合设备安装、二次接线、照明、暖通、火灾报警、安防、图像监控等工厂集成、工厂化调试。开创了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全新建设模式。

  付庄预制仓变电站的投运,还实现了东北地区变电站建设的三个“开创”,开创东北地区变电站新的建设模:即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入成本,同时有效缩短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调试周期;开创东北地区变电站新的建设工艺:节能环保,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同时又确保了工程实施的安全和质量水平;开创东北地区变电站新的自动化技术:提升了变电站的总体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凸显了变电站工业设施的定位,为智能电网的绿色、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付庄预制仓变电站首次采用预制光缆连接技术,实现舱体内外光缆无缝对接;首次采用双舱横向拼接技术;首次采用站域控保护装置,实现了全站跨间隔保护;采用全国首台72.5千伏真空环保型户外HGIS配电装置,代替传统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技术,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国网江苏电力研制成功可穿戴智能巡检设备

由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制的主动型可穿戴智能巡检设备在该公司计量自动化检定车间成功上线运行,揭开了传统固定式巡检向智能导向化巡检转变的新篇章,开启了可穿戴智能设备导向化巡检的新时代。

  该公司计量自动化检定车间为省级计量自动化检定车间,承担了该公司系统内所有电能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车间内包括了几十种、数百台各类工业设备,其能否可靠稳定运行直接关系计量器具的检定效率和质量。长期以来,车间采用监控室集中监视与现场定期巡视相结合的巡检模式,导致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往往不能在同一地点进行,造成巡检人员频繁往返,工作强度高,问题处理滞后、效率低。为此,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在智能巡检、移动作业领域积极探索,组织科研团队昼夜奋战,进行适用于计量自动化检定车间的可穿戴智能巡检设备研发。

  据了解,该套可穿戴智能巡检设备包括MR(混合现实)眼镜、多功能手环和手持终端,其各设备系统均被设置与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相连接。车间运行人员穿戴该套智能巡检设备进行现场巡检时,通过手动传感操作MR眼镜,生产管理系统便会快速实时同步将后台相关生产数据信息叠加在巡视设备的前面,运行人员透过MR眼镜可可视化查看面前显示的巡视设备的生产工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生产管理系统会第一时间将故障消息推送至多功能手环,多功能手环接到故障消息后会通过振动给车间运行人员提示;手持终端主要用于对各个检定设备的远程移动操作控制,支持所有检定设备的全部操作功能。

  MR眼镜可大幅提升设备生产信息查阅的便捷性,多功能手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现场巡检发现故障的延时现象,手持终端则可全面提升现场故障消缺的效率。整套设备轻巧便携,操作简单,能大幅提升巡检工作效率。此外,多功能手环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滴滴”运营管理模式,采用WIFI定位技术实现手环位置室内定位,结合故障点位置,选择距离近的手环设备终端进行推送,引导运行人员前往,确保故障被及时处理;同时,运行人员可通过手环对故障工单进行“抢单”,以累积个人工作绩效,从而从管理上激励了运行人员巡检工作的积极性。

  整套设备在该公司计量自动化检定车间投用后,预计可使运行人员力量下降60%以上,巡检工作效率提高逾50%,将全面提升运行人员对车间的巡检能力,可靠保障电能计量器具的准确有效检定。

国网浙江电力正式启用物资身份码实现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正式启用物资身份码RFID标签。该公司自今年5月以来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目前该技术正式投入试运行。

  身份码即物资的“身份证号”,是电力物资的唯一身份标识,具有全网唯一性。产生于物资环节,延续应用于生产、监造、发货、收货、在途跟踪等物资管理全业务环节及投运、检修、维护、转资等后续业务环节。通过身份码可检索到该物资的供应链全过程信息,建立物资的电子化索引标准,为物资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国网浙江电力重点选择变压器和开关柜两种物资类别开展探索研究,制定身份码编码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内容及安装工艺,选择采用   同时,国网浙江电力围绕“互联网+”思维,依托浙电物资调配平台,开展物资身份码应用的信息化建设,以物联网技术为信息传递媒介,以手机移动应用为信息传递工具,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对物资进行最小颗粒度的全业务链贯穿管理,有效促进工作理念的转变,助力构建主动服务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财务等业务环节需求,以身份码为载体单位,提供设备投运所需参数信息,并合理划分RFID芯片承载信息区域,预留设备码、资产码对接空间,为物资全供应链体系的闭环管控提供基础。

  下阶段,国网浙江电力将继续推进物资身份码应用建设进程,扩展应用物资类别,推进生产、财务环节应用标准制定,探索与跨专业数据的贯通衔接,推进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

1号(已满)

2号

注:本文精选于网络,由电网智囊团整理发布,需要源文件请加QQ②群:下载,也可加平台运营官—团子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3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