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闫晓寒卢晓北京报道
年对国内互联网云厂商和独立云厂商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一年。降速收缩成为整个行业的关键词,作为国内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混合云公司,本身规模不大的青云科技在年的营收还有4.24亿元,但年,这一营收规模又收缩了。
2月27日晚间,青云科技发布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青云科技实现总营收2.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0.55%;净亏损为2.4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万元。
随着新一轮信创政策的陆续出台,信创概念持续火热,青云科技股价受此影响曾在今年2月6日收获20CM涨停。2月8日,其股价达到53.99元的52周最高点。截至3月2日收盘,青云科技41.8元的股价较年初上涨近50%。
预计亏损继续收窄
青云科技在年的营收规模,与其在年相当,并且这也是青云科技继年后,第二次出现营收下滑。
青云科技在去年营收下滑的原因与多数云服务厂商相似,它们都在年开始选择缩减低毛利业务规模,扩大高毛利业务规模。
青云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对相关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一方面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公司核心优势产品,聚焦于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另一方面降本增效,优化组织和管理流程,产研和销售聚焦投入在核心优势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
根据公开资料,青云科技成立于年,最初青云科技的目标市场是公有云,年其推出了公有云平台。不过,青云科技很早就开始向混合云转型。年,青云科技完成了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在这年推出私有云以及公私统一的混合云。
与互联网大厂云服务商最先选择互联网行业客户不同的是,青云科技最初选择进入的是金融领域。年年底,青云科技与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签约,并在次年开始实施两家银行的云平台项目,正式进入私有云市场。此后,青云科技进入的领域还包括保险、能源、交通等行业。
“做云计算就要做银行,因为银行每年的IT投入极高,随便一个项目交给我做,就能赚到钱。这就是我的决策依据。”青云科技CEO黄允松在年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从营收占比来看,青云科技更偏重私有云业务。根据年上半年财报,青云科技的主营业务分为云产品和云服务(公有云)。其中,包括私有云在内的云产品业务毛利相对较高,为31.7%,在去年上半年为青云科技贡献56%的营收。而占比近44%的公有云业务,在当期毛利率为-15.18%。
黄允松在上述采访中表示:“青云科技的亏损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公有云业务。反过来,青云的另外一个业务,在银行、保险、能源、交通等行业上的云解决方案,销售收入增速非常高。按照这个增速,再往前跑两年,基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不过,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云产品业务并未延续高增长,其收入同比下滑超过24%。
青云科技方面在3月1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年青云科技上市的时候拓展速度很快。但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做收缩的动作。
上述人士表示,年以来公司的重要战略是走“精品路线”,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公司砍掉了一些边缘的产品线,集中精力发展公司的核心产品,把产品线精简到公有云、私有云、云原生、信创这四大类。今年公司还会延续这一措施,现在就是以盈利为目标,预计今年亏损会继续收窄,直到盈利。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zn/1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