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10月14日一则新闻让淡出人们视野许久的农村广播重出江湖,“江苏盐城广播站被入侵,3万只喇叭深夜放性药广告”,单是这个标题,就蕴藏着多个新闻点,足够广播人思考。
3万只喇叭。“(盐城东台市)富安镇现在有调频喇叭近只,有的农户不仅在住宅正室安装喇叭,而且在厨房或蚕室中安装喇叭,入户率超过%。”这种硬件覆盖水平足以让广播人吃惊,%入户率,对肩负单一功能的农村广播而言,那就意味着%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啊!广播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覆盖,如果接入了谁家的内容,岂不欢欣鼓舞?您会说农村不是我们的受众对象,但有多少真实让您心仪的受众对象如这3万只喇叭这般的忠诚可靠?养蚕的于大爷说:“我们家装了两个喇叭听广播。”为了能便于听讲座,还不耽误手上的活,他家在蚕室里也安装了喇叭。利用好这3万只喇叭,不但是广播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多有人大代表提出,要恢复农村广播。比如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长沙县代表团代表朱忠良就建议恢复农村乡村广播站室建设。近几年与电视和网络相比,农村广播在传播跟农民朋友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时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农村广播除具有广泛覆盖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服务性外,还具有强制性收听等独有功能,在预警方面能够发挥其它媒体所不及的作用。要把农村村级广播室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项惠民工程来抓,使其发挥有效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象鼻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也认为,广播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广播在农村,往往起着政策宣传、农业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科技知识等信息的传播功能,尤其是集体公共广播,非常有利于基层组织用于传播党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不少基层政府对于广播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地方农村的广播建设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他专门写了一份建议,希望引起注意,使目前农村广播的不利状况有所改善。
“宁要一只响的喇叭,不要一个不称职的干部。”一语道出了农村广播受众的切实需求。
广播站被入侵。农村大喇叭也会被人利用,着实让人吃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月6日发布关于立即停止播出“健康”和“杏林好养生”等养生类节目的通知。“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对照《通知》精神,立即对其他养生类节目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凡属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类似或者其他变相进行广告宣传的养生节目,一律停止播出。”联想到城市里经常变脸出现的一些非法调频广播播放医药广告,竟然城乡悉数“沦陷”,卖药的在城市严管态势下走向广袤的农村市场,这让人反省。
“客户”看好农村市场,这让“高大上”的广播经营者们大跌眼镜,一向不被重视的农村市场究竟蕴藏了多大的广告价值?在城市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结合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地方性服务、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医药保健等产品与服务成为农村市场的主要广告内容。广播电视与墙体广告形式的组合成为农村市场的利器。荣事达曾经实施过的“县农村销售计划”,将电视广告和墙体广告予以组合,产品宣传获得了巨大成功。
切实的服务性。服务无疑是农村广播的重头戏,唯其功利,方显意义。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一些重点的改革任务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促进农家书屋与农村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县乡图书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之间进行整合,加强与地方新华书店的合作。”就是力图推进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
如本文所引新闻中提及,蚕农需要收听技术指导,这就是非常切实的广播服务功能,也是“村村响”的要义所在。尽管网络日益普及,相关知识查询便利,但是对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单个的农户而言,不说其上网所需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其实更具指导意义的还是广播电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既具备了权威性,又具有贴近性,而且一定程度上连接了市场需求,带有官方色彩。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瓜农、果农销路不畅,都是借助于传统媒体及其官方新媒体机构呼吁并打开了销售通道,从而解决了燃眉之急。
借助3万只喇叭,试水农村市场。瞄上农村市场不是城市广播遭遇新媒体困境退而求其次。将针对性强的内容送给特别的群体,这与新媒体语境下内容的个性化推送与定制异曲同工。蚕农需要养蚕技能,蚕吐丝,丝织布,布成衣,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农村的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乃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产业发展,都具备了内容的关联性,在广播广告形式之外,又具有了搭建产业桥梁、指导“三农”建设的新意义。
参考文章:
《现代快报》年10月14日F11版,“3万只喇叭深夜齐放低俗广告原是有人非法‘入侵’广播站频道”
《人大代表向平华:农村广播事业应得到重视》,中国广播网,刘云涛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rc/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