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外地人会惊讶于徐州的蓝天白云——这座老工业城市在试图摆脱发展困境的同时,逐步探索了一条激发活力的新路。
当然,这一次,徐州人考量的是发展的可持续:从制度和产业上围绕供给进行完善和改革。“徐州如果放弃传统产业,就会面临‘休克疗法’,后续发展将更加艰难,而且也很难找到新的经济发力点。实践证明,我们既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又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策略,是正确的。”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1搬出来的新环境
将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力求在发展中优化生态环境,在治理中净化生态环境,在建设中美化生态环境
——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王维峰
金浦北方氯碱是徐州孟家沟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在这个徐州最有名的化工企业聚集区,金浦北方氯碱曾经是明星企业,它的前身是创建于年的徐州电化厂,年产值曾经高达24亿元。
不过眼下,这家企业在这里不再受欢迎了。
“几十年前,我们这里虽然热闹,但就是树不长叶、草不见青。”孟家沟村村民万桂琴说,她家距离北方氯碱只有米距离。
不仅万桂琴有这种感受。北方氯碱周边住着琵琶社区近0名居民,提起这个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既爱又恨——很多人的生活围绕着这座老厂,而这座老厂也带给他们难以忍受的“呛”。
年,对于鼓楼区来说,注定不凡。这一年,《关于鼓楼区工业企业搬迁的意见》出炉,吹响了声势恢弘的“退城入园”集结号。
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想起来就不易,做起来更难。大中型化工企业更是难啃的硬骨头:钱从哪里来,职工如何安置,企业怎么搬走,土壤怎么修复……这都是一道道难题。
“我们将抓住用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纳入国家级试点的机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力求在发展中优化生态环境,在治理中净化生态环境,在建设中美化生态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鼓楼。”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王维峰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鼓楼区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作为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的核心工程。改造期间,将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新产业培育、市政设施改造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社会事业发展六大类个项目,总投资多亿元。
2变出来的大产业
依托资源起步,就是要充分发挥徐州在传统产业领域所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巨人”率先突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
上世纪90年代,徐州装备制造产业格局“散、乱、小”。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徐州将几家市属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成立徐工集团。从此,徐州装备制造产业找到了“领路人”。
“徐工集团这些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发展成为一家千亿元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主导产品销量创造了两个全球第一、12个全国第一,跃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五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
徐工的裂变式崛起,撑起了一个城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脊梁。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整体推进中,徐州培育出一批优强大企业和众多“小型冠军”式企业,吸引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罗特艾德等数十家外商独资、合资工程机械企业密集落户。年,徐州装备制造业率先实现千亿元目标。年,徐州荣膺全国唯一“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
年,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亿以上企业3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高地。
除了装备制造业,煤盐化工业也是徐州创新战法打造的一个千亿级产业。
徐州沛县煤炭占江苏省煤炭总储量的60%,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亿吨,是目前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资源和煤盐化工配套产业资源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存在低附加值的问题,倒逼沛县拉长产业链条,创新战法,提升附加值。
“一吨煤变成焦炭增值1.3倍,转化成化工原料增值10倍以上,链条再往下走形成工业产品,最终增值30倍以上。而且,在煤化工产业链上,上游产品和排放可转为下游原料,实现了每一块煤炭资源‘吃干榨净’、附产品和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沛县县委负责人算起煤盐化工经济账如数家珍。
短短几年,沛县跻身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昔日成堆的黑煤白盐完成了“黄金延伸”,身价倍增。沛县煤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只是徐州煤盐化工业的一个缩影。年,徐州煤盐化工业完成产值.58亿元。
3引进来的大智慧
一个是中国创新高地,一个是苏北创新型城区“排头兵”,大型国有企业与城区政府强强联手,是携手共赢的战略合作,必将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助力地区转型发展。
——徐州市泉山区委书记赵兴友
除了激发原有的产业活力之外,徐州人还想到了引进新的“智”造。
今年10月,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徐州举行,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许强揭牌,标志着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这一注入了创新文化基因的创新载体正式在徐州启动。
中关村为何“牵手”泉山区?在泉山区委书记赵兴友看来,一个是中国创新高地,一个是苏北创新型城区“排头兵”,大型国有企业与城区政府强强联手,是携手共赢的战略合作,必将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助力地区转型发展。
近年来,泉山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发展科技产业,加快建设“知识泉山”,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省创新型城区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区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77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家,省、市级科技产业园10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0余家;中矿微星、贝克福尔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项目、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已连续多年全市领先,“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走在江北和淮海经济区前列。
目前,已有中关村领创空间科技服务公司、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关村软件园人才服务平台等30家单位签约首批入驻。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之一,北京碧水源研发出国际领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技术,目前净资产超亿元,市值近亿元,成为水环境治理及节能减排的一支骨干力量。
据介绍,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运营团队将围绕“智慧徐州”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结合徐州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集聚一批新兴产业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汇聚一批领军人才和先进技术,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整合创新政策、创新人才、科技金融、技术平台、交易平台、物理空间等要素,打造“中关村+、互联网+、24小时+、政府+”为特色的全天候融合创新生态圈。这大大加快了推进服务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促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汇集的平台,成为黄淮区域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引擎。
这里是徐州现代快报徐州地区官方北京中科医院假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