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现代快报
想象一下,去4S店购车,同一款车型有两种价格,而且价格相差在15%以上。其实,个中原因只在于其发动机等总成零部件采用“再制造”。 年,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周年之际,收到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一份“生日大礼”—首批“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20年总结表彰大会成了发展再制造业动员大会。 再制造业只是张家港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项。 年,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以十大制造业基地、十大制造业项目、十大科技载体、十大生态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工程为重中之重,成为张家港在产业转型上的路线图。今年,张家港全力推进实施“工程”。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历史性地交汇在一起。”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保持传统工业优势的同时,把握机遇实现跨越转型是新时期张家港的新目标。” 现代快报记者杜晓明 张洪王家言陈明慧胡宏毅 把握机遇 “反弹琵琶”巧转型 不戴3D眼镜,在普通电视机、电脑屏幕、广告牌上贴一张薄膜,就能欣赏三维立体图片?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裸眼3D光学膜让这成为现实。这种薄膜的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也转变为张家港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 根据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不同用途的光学膜年需求量在20亿平方米以上。张家港以其灵敏的市场嗅觉感触到了这个产业的未来前景,全力打造光学膜产业基地,计划到年将实现销售亿元,未来产业规模突破亿元。康得新公司在张家港保税区建设的2亿平方米光学膜产业集群,今年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全、集中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光学膜生产基地。为了实现这一发展战略,企业最近将总部从北京迁入张家港保税区。 在张家港的产业转型道路中,和光学膜产业同样耀眼的,还有再制造产业和页岩气新材料综合研发产业。 位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去年以来已新引进英国ATP、全球变速箱、德孚激光设备等再制造项目11个。在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来自各地的废旧柴油发动机被送到这里拆解,其中近30%的部件被直接采用,其余的零配件提供给其他企业加工,加工后的零配件送回工厂重新组装,报废的柴油机焕然成为崭新的天然气发动机。 页岩气新材料综合利用研发生产基地又是张家港在新兴产业上的一项大手笔,该基地计划总投入亿元,用3~5年完成“页岩气新材料综合利用研发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万吨的丙烯、万吨乙烯、万吨丁烯的“三烯”基础原料生产能力。 如今,页岩气基地项目一期工艺装置及配套设施投资40亿元,工程进展顺利,计划能实现年内试生产。在未来,该基地向下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最终形成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的壮大,是张家港推进产业转型道路上的一个剪影。在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的带动下,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亿元,成为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 轻装上阵 升级“流量经济” 工业的发展承载着张家港的进步。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全国唯一的内河型保税港区,长江流域最大的国际性外贸商港……30多年来,张家港人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工业化之路。 作为张家港经济的龙头和本土规模企业的代表,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沙钢集团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在继续做大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沙钢布局现代物流,总投资亿元,集现货交易、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发布、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玖隆物流园便是其转型的发力所在。今年以来,物流园新增入驻企业多家,截至目前累计入驻企业已突破0家,注册资本达亿元,一艘钢铁物流超级“航母”已雏形初露。 在着力让传统产业“轻装上阵”再发活力的同时,张家港再次把目光瞄准了长江边上的张家港保税区,红酒市场、汽车口岸等成为转型中的一个个兴奋点。 年开始运行进口葡萄酒交易市场,年进口葡萄酒近万升,成为江苏省第一大葡萄酒进口口岸。在口岸内恒温恒湿的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中心里,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等知名产地的0余种进口葡萄酒在这里展示、交易,并被分拨配送至下一站。 “国内葡萄酒市场爆发式的需求增长,加上张家港保税区的良好条件和配套服务,让这里成为江苏省最大的红酒进口口岸。”张家港保税区物流贸易局副局长许汉阳向记者介绍,根据计划,到年,葡萄酒口岸的进口量要达到万升。 张家港还建起全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力争3至5年,实现汽车整车年进口20万辆、出口30万辆的规模。此外,珠宝、橄榄油、冷冻肉等交易市场稳步推进。 人才工作 也是经济工作 在张家港市区的国泰北路上,有这样一排路灯:它们在不同的时段输出不同的照明功率,比传统路灯节电60%左右。 这是由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智造”的路灯,不显眼,却为整个城市节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路灯的创始人,是由清华大学电机系韩英铎院士带领的名高端科研团队。 人才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目前,张家港确定“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光电”等11个产业的50个节点为“引才重点产业节点”,已先后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个。政府财政资助的个创业项目中,有个已经产生销售,占比72%。年领军人才项目总销售额22.7亿元,比年增长62%。 近年来,张家港始终坚持“创先争优、协调发展”,人才工作实现了“4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项目绩效评估”,率先推进“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建设,率先在县级市中实施社会事业领域人才引进培育专项计划“港城英才计划”,率先推进市级机关“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张家港对高端人才的重视,不仅落实在政策上,更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自年以来,张家港直接用于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团队)项目的启动资助、发展扶持、产业化推进上的各级财政资金近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人才项目近10亿元。 “千人计划”专家周炳年与张家港大型民营企业骏马集团合作,成立了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专业生产低能耗功率半导体芯片。为了实现转型升级,骏马集团甘愿投资0万元,却让仅以万元现金和技术入股的周炳占51%的股份。科技人才与本土企业的“嫁接”、迅速拔节,成为了张家港产业现代化的“活力因子”。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