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教授同上一堂课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12月5日,是第七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如何保持土壤生命力?如何看待人类和土壤之间的关系?12月4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系教师党支部的7位土壤学教授,同上一堂生态文明公开课,从识土、惜土、护土、沃土等多方面,和同学们一起为土壤"把脉"、为地球"护肤"。

△老师们合影

△活动现场展示的土壤样本

识土

土壤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开课第一问,南农资环院土壤系教授潘根兴从土壤与土壤学科的起源说起。"岩石经过风化就形成了土壤,但是由于温度、水分、地形、生物等成土过程的条件不同,造就了五彩斑斓的土壤。我们说,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也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它孕育了不同的土壤文明,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潘根兴

健康的土壤又是什么样子的?面对第二问,有同学回答说,土壤里,蚯蚓、线虫、蚁类多,土壤就好。也有同学说,种出来的粮食高产、好吃,那么土壤就是健康。对此,潘根兴总结说,健康的土壤,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比如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土壤的土质和结构没有被破坏、被污染,适合植物生物生长,土壤里能够看到一些生物活动的证据。课堂上,潘教授带来一块样土,向大家介绍起来。"从土壤的剖面,我们能看到,土壤里不仅仅有泥土,还有水、植物的根、微生物,所以说土壤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水库、碳库、生物库,它还是有机物的净化场。"

惜土

涵养生灵,寸土必珍

"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土壤资源是有限的。"潘根兴特别提醒说,"俗话说一个地球只有一寸土壤,有人说,可以人工造土,但你能配比出土壤物质,却造不出土壤生态。"

△土壤样本

"红壤、黑土、水稻土、旱地土……这些泥土大家都分得清吗?"潘根兴带来许多标本作现场展示。他指出,健康的土壤跟联合国17项全年发展目标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健康土壤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植物生产,消除饥饿,它还为地球提供清洁能源、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甚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保护好土壤的结构才能保证土壤的功能,让人类文化得以灿烂及更好地延续。

△土壤思政课

"我们学土壤、学农业,就要像植物生长一样,不仅仅是立足大地干事情,更是要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厚积薄发,破土而生。无论走到哪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这就是乡土情结,就是强农兴农志,爱国报国心。"南农资环院院长邹建文教授这样与学生谈到。

沃土

为土"把脉",为地"抓药"

长期以来,南农大的"土"教授们一直致力于守护土壤健康的一线战场,在他们看来,为土"把脉"为地"抓药",更是为人类谋幸福。"经过土壤改良的农田,粮食不仅增收,农民还能增效,减少劳动成本和投入成本。"潘教授介绍说。

△学生听课

"别看小看这一寸土,它里面包罗万象,一克土壤中就能有多达几亿到几百亿个微生物,多如银河系中的星星,土壤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土壤环境一同构建起土壤生态系统。土壤健康就是这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的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李恋卿教授向大家阐释了土壤生态健康与多样性的概念,并指出现代土壤健康的概念已经与食品健康、万物健康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社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过去看的是土壤‘肥不肥’,人能不能吃饱,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土壤健不健康,人能不能吃好。从土壤中我们也能看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土壤健康实践团队户外展示活动

公开课后,南农资环院师生还在校园开展了土壤健康实践团队展示、土壤知识竞答等活动,引导师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nr/12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