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教育部语信司召开专家座谈会,专题咨询“十四五”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中国文化符号“篆刻”进冬奥,奥林匹克运动会增添一份中国元素;内蒙古普通话普及率达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扶贫稳步推进;港媒称普通话成香港投行“通用语言”,香港普通话专业协会主席坦言让下一代流利运用普通话前景更广阔;国家民委公布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贵州省黎平县四寨村入选揭牌;广西柳州市开展“双语双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保护成果丰硕,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各地重视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播出;学者撰文追问,“大语文”的旗由谁来扛、怎样扛;专家呼吁,重视老年人语言能力评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有数据显示言语治疗师缺口巨大,加速言语康复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甘青宁三省区推广通用手语,助听障人士实现信息无障碍;北京启用新版地铁站名英文译法;重庆11家医院开通中英文双语咨询电话;有人士指出,滥用“战时状态”不利于抗疫大局;年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学者提醒勿落窠臼;儿童软色情表情包泛滥,亟需整治;《医学汉语水平考试(MCT)大纲》正式发布,“中文+职业教育”迈出新一步;众包翻译模式成为中国影视走向世界的新尝试;中国白酒英文名正式改为ChineseBaijiu……我们特将1月语情择要选编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专题聚焦
(一)地名文化资源珍贵,
各地保护手段多样化
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全国多地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地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宣传和利用其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播出,广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nr/1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