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孙瑞哲会长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第四届第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年7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当前,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重大风险点相互激荡,世界百年变局的特征异常明显。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高度不确定性。一是全球疫情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Worldometer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逾万例。目前疫情发展仍不见拐点,新冠疫情无疑是当前影响全球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二是中美关系走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美国已开始强化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在疫情选情的叠加影响下,对华强硬似乎在美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新冷战思维”正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不确定。三是世界经济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全球市场增长缺乏稳定支撑,需求不振成为一种长期存在。世界银行6月《展望》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据罗汉堂测算,截至6月26日,全球的经济损失总量约为2.59万亿美元,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全年的经济增长。为应对环境压力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决策,出台各项政策,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依托产业优势与制度优势,纺织行业困境中求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疫情之下,行业积极作为,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给,稳步推进复工复产。4月初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基本恢复正常。随着防疫物资产销大幅增加和内需市场逐步回暖,行业运行指标降幅有所收窄,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行业企业信心与预期有所好转。(一)行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年二季度,纺织行业总体景气指数较一季度明显回升,景气指数达到51.0。从分项景气指数来看,二季度生产指数为53.5,大大超过一季度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为52.6,订单恢复主要是国内市场的支撑,国外订单指数仅为37.0,仍非常低迷。年二季度,纺织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8.7,较一季度上升16.9个点;产品销售价格指数为31.1,较一季度上升7.1个点。(二)生产降幅持续收窄纺织行业生产逐步恢复,降幅持续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12.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12.2%,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1.2%,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相关行业生产强劲增长。据统计,1~6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7.8%,6月当月同比增速高达80.7%。从纺织行业的主要大类产品来看,仅无纺布产量呈现正增长势头,其余产品生产规模均有所萎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规模以上企业化纤、纱、布和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减少1.0%、15.8%、25.9%和13.7%,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13.0、15.5、25.8和12.6个百分点。(三)内需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疫情的发生使得国内实体店铺受到较大冲击,网络零售渠道也因物流服务效率降低而有所放缓。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1~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亿元,同比下降19.6%,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的线上消费也有明显改善,1~6月,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2.9%,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年“购物节”,京东、天猫累计下单金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均创新纪录,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位列全网零售额第一。但由于纺织服装产品的耐用品属性,内需消费市场复苏感受明显不及吃、用类商品。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低于同期粮油食品、日用品零售增速32.5个百分点和24.8个百分点;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也分别低于同期吃、用类商品网上零售增速41.7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四)上半年行业出口逆势回升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降幅逐步收窄。据海关快报数据,年1~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纺织品.0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出口服装.8亿美元,同比下降19.4%,纺织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中所占比重提升至60%。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是出口改善的重要拉动力量。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数据,3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向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口罩亿只。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欧盟27国从我国进口口罩47.6亿欧元,同比增长11.8倍;据美国海关、日本财务省数据资料显示,1~5月,美国、日本分别从我国进口口罩55.9亿美元、.4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4.7倍、1.6倍。我国占美国、日本口罩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为89.2%和93.9%,行业充分满足了相关重点出口市场的防疫物资需求。从出口市场来看,海关数据显示,1~5月,我国对日本和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增加18.8%和38%,对美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减少1.5%和15%。国际终端市场消费不振导致东盟等地对产业链中间产品的需求缩减,是我国对东盟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五)运行质效有所改善,但压力依然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1~6月,全国3.3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同比减少16.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减少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在防疫物资拉动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1~6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占比提高至23.3%,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2.3%的较高水平。但纺织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当前盈利压力依然较大,过半数环节利润降幅达到30%以上。受到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市场交易清淡、降价抢占订单等因素影响,化纤、棉纺行业效益恶化情况尤为明显,化纤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1.9%,棉纺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1.3%。纺织行业运行质量有所下降。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达32.6%,较上年同期扩大1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0.2%。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成品周转率分别为1.0次/年和10.6次/年,较上年同期分别放缓19.9%和25.0%。三费比例为7.3%,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六)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低迷企业普遍缺乏投资信心和能力,投资规模大幅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年1~6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27.3%,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26个百分点。全产业链投资规模均呈下滑态势,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1~6月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22.4%、37.9%和16.9%,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22.1、38.7和6.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省份投资增长总体乏力,湖北、安徽和河南省1~6月服装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大幅减少64.6%、45.5%和31.0%。而东部沿海省份投资也有分化表现,浙江省1~6月服装业和化纤业投资额分别实现11.4%和18.5%的正增长,但同期江苏、山东、广东省服装业投资额同比降幅达63.0%、49.7%和79.9%。总体看,行业运行恢复势头正在稳中向好。随着内需市场逐步回暖,行业的持续复苏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二、年上半年中国纺联开展的主要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纺联及其成员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勇于担当责任,保障防疫物资充足供应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防疫物资极度紧缺的现实问题,纺织行业全力以赴投身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来。中国纺联作为行业合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桥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平台作用,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链畅通运转。在春节期间对重点骨干企业产能及库存开展摸底调查,协调组织产业力量,开展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物资生产供给。相关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国疫情防控的有效进行。疫情暴发初期,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口罩、防护服等相关骨干企业产能及库存开展摸底调查,建立了生产企业信息库,为政府决策和协调防疫物资提供了有力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协会迅速动员、帮助重点企业提前恢复生产,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得到多家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协会通过搭建产业链物资供应信息平台,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确保产业链高效运转。面对产能不足的现实困难,协会建议充分利用出口企业的产能,尽快扩大供给,同时帮助有条件的非医疗用纺织产品生产企业转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相关建议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配合。针对疫情发展导致的上游原料紧缺问题,化纤协会迅速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协调上游原料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相关工作有效缓解了原料供需矛盾。服装协会、家纺协会、针织协会、棉纺协会等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帮助一大批纺织、服装、家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线改造,购置相关设备,转产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企管协会、流通分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自正月初二开始,多渠道、多平台了解各地疫情防控和物资筹措情况,编制发布了《关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抗击疫情保障经营安全的意见》,指导专业市场安全有序经营,共组织捐赠价值1.2亿元的各类物资,直接捐款万元,医院物资件套家纺产品,得到国家联防联控指挥部表扬。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主动担当、高效合作、积极作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产品供给市场混乱和企业转产中的技术问题,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标准制定和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引导防疫物资生产。例如,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快速组织各方力量,高效制定并发布了《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以及《熔喷法非织造布分类与标识要求指南》。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开展疫情防控标准解读、防疫物资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比对、产业上下游标准信息交流、检测仪器计量校准等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和成果为企业生产合规防疫产品提供了及时引导和科学依据。面对此次疫情大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广大企业和从业者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在疫情暴发之初即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克服诸多困难,跑出了中国制造加速度,保障了防疫物资的充分供给。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纺织企业捐款捐物累积超过11亿元。行业的积极作为和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推动复工复产,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行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春节期间迅速返工,全力投入抗疫物资生产,是最早复工复产的行业。中国纺联于2月发布了《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行业平稳运行的告行业书》,进一步动员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协会以积极行动有效推动了全产业链的协同重启与平稳运行。及时反馈行业复工复产动态,充分反映企业诉求。中国纺联通过线上调研方式持续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专业市场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各专业协会及部门也结合自身工作,通过视频调研会、云端总裁会、基地企业实地调研评估等方式,有针对、有重点的调研各类企业,了解其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障碍。疫情期间,协会相关部门每天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司局报送行业复工复产进展情况,每周提交专题报告。同时,深入开展疫情对行业总体运行影响的评估,及时反馈政策诉求和合理建议,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供应链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疫情对棉纺织企业影响情况报告》等专题报告。这些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支撑了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行业服务,保障复工复产顺利进行。一方面,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纸巾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协调服务工作,促进产能充分释放,在保障全社会防疫物资供给的同时,满足企业自身在复工复产中的防疫需要。另一方面,各专业协会和部门依托自身专业和组织优势,对企业的复工复产给予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建议。通过帮扶企业建立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开展远程职业技能鉴定审核等工作,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助力企业快速重启。相关工作的开展为打通行业难点、堵点,畅通产业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行业共同努力下,4月初,全行业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行基本恢复正常,重点产业集群规下企业开工率达85%以上。行业的复工复产,有效保障了民生物资的充分供给和社会经济就业的基本稳定。此外,化纤协会、纺织人才交流中心与全国纺织类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多场线上应届毕业生校企招聘会,缓解了疫情下纺织化纤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三)强化企业帮扶,保市场主体、维护供应链稳定疫情使得市场需求骤然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氛围持续强化。中国纺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减少、需求不足的困境,保障行业稳定发展。拓宽渠道,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疫情影响下,实体渠道受到巨大冲击。联合会创新服务模式,及时推出线上展会帮助企业畅通市场渠道,对接发展资源。家纺展云展会开幕当天吸引了近2万人在线观看,浏览量超过14万人次;服装服饰CHIC线上展完成47场商贸对接会、9场商业论坛等,家优质品牌以虚拟空间互动形式进行了产品展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云发布全网同一时间段在线观看人数达70多万,纱线展云展累计访问量7万人次;跨国线上首展巴西GoTex展在6月成功举办。根据疫情防控的动态变化,联合会有序开展实体展会、线下对接活动等。7月举办了首届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展会涵盖行业四大专业展会,展出面积近8万平方米,展商超过0家。各行业协会也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行业线下活动,促进了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健康稳定的外部环境。为解决行业国际订单大幅减少,违约现象普遍增多的问题,联合会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积极开展沟通协调,为行业争取更大空间。中国纺联代表行业与其他亚洲国家行业组织发表了关于疫情期间推动社会责任和负责任采购的联合声明,获得国际社会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13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