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324/4359796.html
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已是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小年
传统习俗里
老百姓要在这天送“灶神”
这位掌管厨房的灶老爷
不仅管吃
更掌管一家人的福运
紫禁城里的皇家
可谓是天底下最大的一家人了
吃对于他们来说
同样是件头等大事
春节里皇帝都吃啥?
怎么吃才能有福气?
往下看就知道啦
__01
最“牛”饺子
再多好菜也不能没有它
过年吃饺子,一直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清朝皇宫也不例外。
乾隆帝在位时,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巅峰,国库充盈。正因为有了经济基础,乾隆帝的年夜饭也是格外丰盛,猪、鸭、鸡、鱼、鹅、鹿、羊,样样不少。
《弘历雪景行乐图》局部(故宫博物院)
但在这么丰富的餐食中,素馅的饺子永远不会缺位。
相传,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连年浴血奋战,为夺取统治权,杀伤无数。为表对无辜死伤者的怜悯,努尔哈赤对天起誓,以后每年除夕都要包素馅饺子祭奠死者。从此,清宫就留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春节吃素馅饺子。
清代皇室入关前生活在关外,冬天天气寒冷,除夕时要包出很多饺子储存起来,类似今天的“速冻饺子”。自除夕交子时煮着吃,一连十几天,天天吃饺子。清朝前和中期的几位皇帝都严格遵守祖训,在除夕辞旧迎新瞻拜礼仪之后,到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煮饺子。
饺子也是新年餐食里的“气氛组”。当皇帝一行人登上乾清宫台阶时,御膳房开始煮饺子,皇帝到昭仁殿东小屋坐稳后,饺子恰好出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只只饱满滚圆,十分可爱,为大年夜增添了很多欢快的气氛。
饺子形状近似元宝,饺子之名也取“岁更交子”之意,所以饺子不仅好吃,更寓意吉祥,期待来年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根据仪式,皇帝吃饺子需四盘调料,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和醋,饺子分两碗,一碗中放素饺子,另一个放带铜钱饺子,确保皇帝来年行好运。
清宫素饺子主料是干菜,有马齿苋(知寿菜)、金针菜、木耳,辅以蘑菇、笋丝、面筋及豆腐干、鸡蛋等。
__02
最“牛”的一顿饭
足足摆了桌
在清代宫廷的元旦(农历大年初一)筵宴中,最具规模的是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的“宗亲宴”。这顿饭吃得真是浩浩荡荡,足足摆了桌,从大殿到丹陛下的广场上都坐满了人,那场景你敢想象?这里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同是大宴的《紫光阁赐宴图》。
《紫光阁赐宴图》(局部)
天寒地冻,皇恩浩荡,如果你有幸是皇亲国戚,吃团圆饭这事,首先得必备两个技能:抗冻+抗饿。
辰正二刻(早上八点半),筵宴序幕拉开。乾隆乘暖轿从养心殿到乾清宫,乾清宫内外的与宴者均在殿外正门两旁恭候。在悠扬乐声中,乾隆帝缓缓坐上宝座,筵宴就正式开始啦。
这么大排场的饭局,都吃啥呢?第一道是奶茶,皇帝与各王公宗室们先进奶茶。喝完奶茶再用饽饽,首领太监抬饽饽桌于金龙大宴桌上,饽饽桌上摆米面炉食饽饽十五品,均用五寸黄盘盛装。
如意卷
吃完“开胃菜”后,喝酒少不了。御膳房首领太监执金酒壶,睿亲王双手捧金酒杯至宝座前,跪进乾隆帝御爵,众王公宗室离座,面北(皇帝座)跪视皇帝饮酒,行一叩礼。乾隆帝接过御爵酒饮后,筵宴侍者进赴宴者每人一杯酒,赴宴者接酒爵前,皆行一叩礼;酒饮后,酒杯赐给饮者。赐酒毕,赐肴馔。
这一来一回的,氛围也就慢慢热闹起来,大冷天的也不能光吃凉的,还得来口热的。别说,这筵宴上还真有“黑科技”:将金属材质的小锅架在一个名叫“热屉”的小装置之上,热屉里可以点上火来保持食物的温度,这就类似于我们现代常见的小火锅,当时称之为“热锅”。
暖暖地热汤热菜下肚,瞬间感觉好多了。但有人还是感觉扛不住。
清元老大臣嵇璜年老体弱,曾经多次想要告老还乡,但是乾隆帝就是不放人。为了让嵇璜安心吃下这顿团圆饭,乾隆帝还特别为老臣赐件大袄子“端罩”,让他吃饭的时候别冻着,皇帝的这份心思可真难琢磨。
清端罩(故宫博物院)
其实早在筵宴前一个月,乾隆帝就下旨确定筵宴的日期,一一定下筵宴程序、肴馔品种、桌张安置、赏赐物品、赴宴者所穿服饰等。吃饭也不仅就是吃,宫廷里的饭局更多的是一种礼制,也是皇帝拉拢人心的好时候。
关于这场筵宴的菜品也有详细记载:乾清宫正中地坪台,摆皇帝金龙大宴桌,桌上餐具为金盘、金碗,由里向外摆八路膳食。头路正中摆四座松棚果罩(内放青苹果),两边各摆一只花瓶(内插鲜花);二路摆高足碗九只(盛蜜饯食品);三路摆折腰碗九只(盛满洲饽饽,即点心);四路摆红雕漆果盒两副(内有果盅十件);五路至八路摆冷膳、热膳、群膳共四十品,主要是关东鹅、野猪肉、鹿肉、羊肉、鱼、野鸡等制成的菜肴。皇帝大宴桌靠近座位处正中摆金勺、金镶象牙筷和金布碟等进食餐具。餐具左边摆奶饼、奶皮及干湿点心;右边摆酱小菜、水蕹菜、芥菜缨儿、清酱等佐餐调料。
__03
最“牛”的奶茶
它是清朝“国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春节的宴席上,有一样东西占据了绝对的“地位”,那就是:奶!茶!万万没想到,文脉君最爱的奶茶,竟然也是王公贵族的最爱,而且在清宫,大家对奶茶的热爱超乎想象。
奶茶作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据《龙江三纪》记载:“满洲有大宴会……每宴客,客坐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
游牧民族的菜谱中有大量的肉制品和奶制品。而茶能够帮助消化,缓解因长期食肉、蔬菜摄入量过少导致的身体不适,从中原地区传来后,很快成为游牧民族的心头好。
清代皇室入关后,受汉族饮食文化影响,在生活习惯上有了很大改变,但清代宫廷仍以饮奶茶为嗜好,保留着本民族旧有的习惯。清代皇帝将奶茶视为“国俗”。清代乾隆帝曾作诗注云:“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奶茶)。乳作汁,所以使用使人肥泽也。”
清代宫廷筵宴所用奶茶的熬制由光禄寺承办。筵宴前一日,光禄寺派人亲临熬茶所,监督熬制。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初九、初十两日,西藏安集延额尔德尼伯克、拔达山汗素尔坦沙等遣陪臣输诚入觐,乾隆帝在乾清宫赐奶茶招待。
清朝的奶茶是什么滋味?清代宫廷奶茶是指用适量的牛奶、牛油、盐、玉泉山水与浙江产优质黄茶熬煮成的特殊茶品,茶色如咖啡,散发出阵阵奶香。(咽口水)
除了宴会,奶茶几乎出现在皇宫的各种场合:坛庙祭祀了要喝奶茶、萨满祭祀了要喝奶茶、中正殿喇嘛念经要喝奶茶、皇帝皇后吃夜宵了要配奶茶……俗话说的好:没什么事不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来两杯!
清宫奶茶的需求量如此巨大,耗费的原料——奶和茶,数量相当惊人。清宫《钦定总管内务府则例》规定:从皇帝到皇子,每人每日供应调制奶茶(以及制作各类点心)所需的牛奶量均以奶牛头数为份例,其中皇上每日乳牛50头,皇后25头,妃每位乳4斤……其余后宫人员也各有定额。
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
做法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牛奶、盐,待茶汤煮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再除去茶叶即成奶茶。将熬成的奶茶盛装在银茶桶内备用。筵宴时,再分装在银质龙首奶茶壶中。
__04
最“牛”的鸭
从北到南顿顿不放过它
清朝的皇帝都爱吃鸭子,有多爱?据《清宫膳食档》记载,皇帝的膳食单上出镜率异常高的是鸭子做的菜肴,占据了大个篇幅。
以某年除夕的菜单看:燕窝口蘑火薰白鸭子、红白鸭子炖白菜、糟鸭子糟肉、葱椒鸭子、挂炉鸭子、燕窝莲子鸭子、山药鸭羹……五十几种热菜里大半都是鸭子。
要说最钟爱鸭子的当属乾隆爷,从早膳到晚膳顿顿有鸭,可谓是“无鸭不欢”。每逢入冬时节,鸭子更是他的必吃之物。有时一天就能用掉十几只鸭子。
翻开清代御茶膳房档案留下的《膳底档》就会发现,乾隆帝的菜谱里有燕窝扒鸭、鸭子火熏萝卜炖白菜、火熏葱椒鸭子、八仙鸭子、山药酒烧鸭子、燕窝火熏鸭子、鸭子豆瓣汤、挂炉鸭子等多种鸭膳,仅以鸭子做馅的食品就有鸭子馅提褶包子、鸭子口蘑馅提褶包子、鸭子口蘑馅合手包子、鸭子口蘑馅烧卖、鸭子口蘑馅烫面饺子……听听这些菜名都很感慨,这得多爱吃鸭子。
乾隆三十年(年),在第四次南巡期间,有个叫张东官的苏州厨子,做的菜很合乾隆的口味,乾隆不仅传旨赏银子,而且还把这个张东官带回皇宫的御膳房。
张东官等南方厨子抓住了皇帝的胃,一道“清蒸鸭子”做的出神入化,把苏杭的南方菜与北方菜、特别是满族的传统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滋味甚美。
但这都不足以表明乾隆对鸭的热爱。嘉庆四年(年)正月初一日,也就是乾隆仙逝前两天,乾隆的膳单是这样的:燕窝肥鸡丝热锅1品,燕窝烧鸭子热锅1品,肥鸡油煽白菜热锅1品,羊肚片1品,托汤鸡1品,炒鸡蛋1品,蒸肥鸡鹿尾1品,烧狍子肉1品,象眼小馒头1品,白糖油糕1品,白面丝糕糜子米面糕1品,年年糕1品,小菜5品,咸肉1碟,攒盘肉2品,野鸡粥1品,燕窝八鲜热锅1品。
这份膳单里,鸭还是排在了前面。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乾隆帝真是诠释了“爱鸭人的一生”。
乾隆帝最喜欢的一道鸭菜之一就是“清炖鸭子”。
这道汤菜做法十分讲究,先将调好味的鸭子装在瓷罐里,再把瓷罐装入一个盛有一半清水的有蒸汽的锅里,然后盖紧锅盖,勿令散汽。文火连蒸三天鸭肉会极为酥烂。
好书推荐《故宫宴》苑洪琪顾玉亮/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紫禁城人间烟火,品大故宫人间百味。
本书以清代宫廷荐新食材为线,结合《膳底档》的记录,用80余篇御膳档案,并辅以80余道皇家复刻美食,介绍皇宫中不同时节的饮食文化内容,勾勒出皇家生活百态,朝堂盛衰,宫廷趣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胡玉梅宋经纬/文赵杰/摄(部分内容整理自《故宫宴》)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自《故宫宴》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