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的是什么油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纷纷给武汉加油,送上祝福。

有网友说,"加油"这个词的来历和武汉有关。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叫张瑛的地方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张瑛每天晚上派出差役,带着油桶四处巡查。如果发现有读书人在挑灯夜读,就给他的油灯里添一勺油,喊一句:"知府大人给相公加油。"并送上鼓励。

这就是"加油"的由来。而张瑛,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被称为"武汉城市之父"的晚清名臣张之洞。

传说很美好,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加油"这个词到底怎么来的?已经很难核实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年前,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加油"是个实实在在的动作。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正月十五这天,在我们今天的湖北这一带,老百姓都要煮一些豆粥,加上油膏,用作祭祀。

再比如唐代文献记载:"或不加油炷灯,数日自明。"古人没有电灯,夜间用油灯照亮,灯油快烧完的时候,就需要加油。

从什么时候开始,"加油"变成了鼓励助威的用词?

回到年前,当时是元朝,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文绉绉的古汉语迅速地大众化、通俗化。当时,接地气的元杂剧,很受老百姓欢迎。元杂剧里,"加油"这个词被赋予了强烈的比喻意味。

到了明代,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里有这样的句子:"这一场骂,就是火上加油,激得只是气冲牛头,咬牙切齿。"

而在通俗小说《武宗逸史》里,朱厚照玩耍的时候,旁边有人"不停地为他击鼓加油。"这个"加油",和我们今天的给谁谁谁加油,意思已经完全一样了。

明清以后,用"加油"一词表示鼓励助威,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

近百年来,"加油"更是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年清华大学运动会上,热情的观众喊出"加油"为运动员助威。

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在日记中,他表示如果自己"加油"训练一星期,就能争取到好名次。

著名作家老舍,也青睐这活泼泼的"加油"二字。在年完成的《赶集》中,有这样的句子:"看到底谁能得胜,这才叫难能可贵!谁要是背地里加油,谁就不算人!"

而在民国时期的各类报刊杂志上,"加油"这个词也频频出现。

到了21世纪,土生土长的中文词"加油",以"addoil"的形式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从此变得"洋气"起来。

话说回来,到底是谁创造了"加油"这个词?也许答案很难找到。

其实,答案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说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在传递着热情、友爱和力量!

加油!加油!加油!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白雁

编辑:小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fz/11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