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动态徐小跃学问的终极目的是把丢失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教授徐小跃告诉你: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一共十德。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之间穿梭,但徐小跃却能在图书馆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写书人之间切换自如。作为图书馆管理者,他把南图的空间尽可能"腾"出来,让给读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学生们眼中的"男神"级教授;作为写书人,他用5年时间,捧出了《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书面世不久,就火了,有出版社伸出"橄榄枝":要把这本书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向国内外推。

1

南图8楼平台,可以俯瞰长江路文化一条街:正前方的江苏省美术馆、斜对面的"总统府",尽收眼底。

徐小跃的馆长办公室就在8楼,但他不太有时间看风景。

南图今年岁,是中国第三大、亚洲第四大图书馆,藏书达多万册。作为南图的"掌门人",徐小跃喜欢楼上楼下地转悠,悄悄检阅。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有一次,他发现读者只能借阅南图两年内购入的图书,当时就火了。他怕读者想借阅南图更久远一点购入的书籍,但借阅不到,高兴而来,失望而归。于是,南图对藏书和借阅进行结构性调整,到今年,读者可以借阅8年以内的图书。

"图书馆是一个与文化相连的圣地,文化一定要做到以文惠民、以文利民、以文化人。"徐小跃把南图的空间,尽可能"捣腾"出来,给读者。南图的廊桥、过道,都有自习的桌椅,读者在南图可以看书、自习,温馨而惬意。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图设置了国学馆,其中历史文献约万册,国学类开架藏书约30万册,是全国最大的国学典籍藏阅基地。在这里,还有"十德堂",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命名。十个房间装修风格各具特色,整体外观古色古香,内部陈设的桌椅也独具特色。

2

作为南京大学的教授,徐小跃在南大曾经开设并讲授中国哲学、天人哲学、儒道佛与传统文化等课程,打通哲学和国学的"任督二脉"。他的课,教室里的人挤得满满当当。

徐小跃被誉为说国学的博尔赫斯。国学,徐小跃认为,说到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在哪里?在已经成为经典的经、史、子、集里。

徐小跃说,谈到国学,就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区分开。"国学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向世人展现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记忆,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光彩。"徐小跃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国学?徐小跃认为,不要随着"国学热"的掀起而沉渣泛起。国学教育是神圣的,应该避免功利化、商业化、庸俗化,不要一股脑地把国学班办到儿童,办到小学。"在孩童的蒙学教育上,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道理,知道该怎么做就可以了。而不要像当下有的机构整天的,或者放弃正常的学习,一味地学习国学,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如何看待国学的衍生品如汉服、私塾等,徐小跃认为,应该点到为止。对于国学的宣传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要把国学搞得那么花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让国人知道国学的实质、国学的价值取向、国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国学,使我们做好人、做良善的人、做道德的人,这是国学最终的目的。"徐小跃说。

3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答: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一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封面设计精巧而有趣,封面是问,封底是答案。这本书是徐小跃5年的研究心血,也是他研究国学的结晶。

"这本书的成书非常感谢现代快报。从年到现在,每半个月,我都在现代快报上发表一篇短文,就传统文化进行范畴式和问答式的研究。"徐小跃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概括,自古以来就很丰富,而且各说各的理。比如:有孔子的文、行、忠、信"四教说";有孔子的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十德说";有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德说"……在徐小跃看来,这些德目,有的过于复杂,有的过于笼统,有的过于重复,所以,无法给人以全面而又准确的印象。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究竟是什么?徐小跃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十德,每一德都贯穿学术性、思想性、理论性、人性、现实性。

"在过去的传统美德中,有把敬、诚、勇、俭作为美德,在我的书中,我把它们都融入了十德之中,因为这些美德在十德中的某些德得到了体现。比如敬,十德中的礼,就是讲恭敬的,十德中的忠德,也是讲敬的。《说文解字》中说‘忠者,敬也’,也就是说,忠就敬,敬就是忠。而诚德,则包含在十德的信德中,因为‘诚者,信也’……"徐小跃说,中国人都讲究节气、节操,这在"十德"中也有所体现。十德中的"义"和"忠",都是体现节操的。孟子说"舍身取义",什么叫舍身取义?就是节操。而忠德就是忠贞不屈,包含了节操和节气的意思。

对话

Q

读品:中华传统美德对我们的成长、生活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对人的生活,对人的生命,对人生有重大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人生的哲学,探讨人性的哲学,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2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