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阅读,现在我们来聊聊不一样的古文。语文教材的改革,让古文篇目大大增加。而古文,可能正是许多孩子的短板。如何让孩子爱上古文?体味到古文之美?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商伟前两天来到杭州,带来“给孩子的古文”讲座分享。
新教材来了,老师也有点苦恼
首先,为什么是古文?
来听听一位老师的焦虑。保俶塔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陈丹燕最近有些苦恼:“下半年带的班级要升五年级了,碰上语文教材的全面改革,统一都要使用部编版。这就意味着古文篇目会大大增加。语文考试拉分,往往就看古文学得好不好。面对新的教改,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提升古文素养?是这个暑假学校语文老师都要研究的问题。”
谈到古文选本,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清朝康煕年间绍兴吴楚材、吴调侯编辑的大名鼎鼎的《古文观止》,多年来一直充当各种各样的教材,十分走俏。
现在如果直接让孩子读《古文观止》,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让孩子轻松体味古文之美?诗人北岛主编、学者商伟花了整整3年时间编注并导读的《给孩子的古文》,今年4月刚刚上市,精选从先秦到现代的古文80篇,书中,你可以读到很多古文选中看不到的内容——如金圣叹的《快事》,又如锺惺的《与陈眉公》等。
商伟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他的学术经历颇为亮眼: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师从袁行霈、林庚、宇文所安、韩南等泰斗级学者。6月28日、29日商伟来到杭州,分别在晓风书屋、杭州图书馆,带来“给孩子的古文”讲座分享。
古文的学习,应该快乐才对
为什么要学古文?
专注语文教育的杭州“越读馆”创始人郭初阳在和商伟教授对谈中提到:“学古文不只是眼前的分数,更是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
在商伟看来,古文是真正体味汉语之美、掌握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散文与诗词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成就。而诗词使用的文字又正是从古人的文言文中提炼出来的,不懂古文,对诗词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就语文学习来说,古文是起点,舍此别无他途。”
《给孩子的古文》在导读、注释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没有白话文的翻译,因为商伟觉得古文是不可译的:“真正好的古文不可能概括成一句话,甚至翻译成现代文,那个味道完全变了。我举个例子。夕阳下的柿子林怎么描绘?你们用现代汉语试试。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漫山遍野烧起来了’、‘漫山遍野如火如荼’。但古人怎么写呢?晓星满树,夕野皆火,多美的描绘。这里没有用明喻,星星指的是柿子。第二句我最喜欢,夕野皆火。‘火’怎么理解呢?当名词、动词都可以,整个画面一下子烧起来了。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和乐趣。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读原文,如果精气神没有了,力量就没有了。”
但是,古文难啃,很多孩子甚至害怕古文,一遇到古文就头疼,怎么办?“古文的学习应该快乐才对。”商伟说,“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吧。这种歌谣体的寓言,今天还在用,不要把古文想得那么遥远。我们可以从寓言啊、传说之类故事性强的古文入手,引导孩子的兴趣。还有,我的选本不只是为孩子们编的,大人也可以读。尤其欢迎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父母对孩子养成终生读书习惯的引导很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