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体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郭沫若
正义终究不会缺席。10月14日,南京中级人民法院通报。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凶手,麻继钢,一审宣判死刑。图:南京审判网早在2月23日。南京警方通报,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麻继刚。麻继刚在随后的审讯中,对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图:新京报紧急呼叫这个结果来之不易。自年3月24日,林伶遗体被发现后,已经过去28年。漫长的时间里,隐藏着太多痛楚。好在,没有人放弃。终于将那个潜伏在黑暗中的凶手,揪了出来。悲剧发生在一个雨夜。年3月20日。南医大保安杨队长,正在进行常规巡逻。巡逻教学楼期间,杨队长无意中发现一个陌生男人。当时,杨队长在楼上。陌生男人在楼下,正靠着墙,很警惕地移动。杨队长当机立断。马上冲下楼,想要逮住这个男人。但当他下楼后,男人已不在原处。他随后进行搜查,率先进入的,是附近的厕所。推开门瞬间,男人冲了出来。杨队长揪住了他,拿起手电筒照了照他的脸。“你干什么的?”“我对面的,来洗靴子的。”“深更半夜来学校洗什么靴子?”男人没有回答,猛地一下逃脱,拔腿就跑。杨队长追了上去。男人是有备而来的,挣脱杨队长后,拼命往外跑。当时,连医院正好在新建院墙,形成了安保漏洞。杨队长没追上,又担心学校出意外,只能折返。他最终没发现什么异常。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杨队长并不知道,那晚的确发生了命案。男人用钝器打晕了一个女学生。实施性侵后,因为害怕东窗事发,便将女学生拖到教学楼中央的窨井,然后把她的头按进井内。那个女学生叫林伶。是临床医学系里,出了名的学霸。因为林伶遇害当天是周五,同学们都以为她周末回家了。直到周一,也就是3月23日,才发现异常。林伶从不会缺席,但那天却一反常态,既没有上课,也没有请假。年级副书记冷明祥听闻后,马上察觉不妥。当天让老师们兵分两头,一队寻人,一队联系家长。大部队搜寻了一天,都没头绪。第二天,学校报了警。图:封面新闻当时,南京正处于春雨季节,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天雨。作案痕迹已经被冲刷,就连警犬都起不了作用。警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杨队长的记忆。图:封面新闻那么,林伶最终如何被发现?我翻遍了所有资料,基本确定有两种说法。1、母亲的心灵感应。冷明祥曾告诉《澎湃新闻》,警方到达后,他们与林伶父母跟随警方继续展开搜索。他们搜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但都一无所获。当天傍晚,他与林伶父母回到林伶最后出现的地方,自习室。林伶母亲伤心欲绝,坐在林伶的位置上流泪。忽然,她说了一句:“怎么老听到流水声音?”,然后又接着说听到林伶求救的声音。冷明祥灵机一动,想到还没搜索过教学楼中央的窨井。最终,在窨井里找到了林伶。2、保安发现井盖端倪。《紫牛新闻》在本案的系列报道中,曾采访过一个关键人物。本案的专案组人员里,描绘犯罪嫌疑人的作者,黄晨。黄晨表示,是一个保安发现了怪异。教学楼中央的窨井,平时井盖都是密封的,但当时却有被撬动过的痕迹。警方得知后,揭开了井盖。随后,发现了林伶。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林伶已被残忍杀害。案发发生后,马上得到南京警方的高度重视。找到林伶遗体后,警方随即开始了紧密调查。法医在林伶体内发现了精液,并成功提取了DNA。按照传统的犯罪心理学、刑侦摸排模式,警方率先调查的,是校内的男性。这是有理由的。林伶长相一般,个性内向,交友圈窄,是非常典型的“乖乖女”学霸形象。与她接触最密切,并且可能有纠葛的,就是校内人员。于是警方提取了全校男性的生物信息。当时,南京公安局没有DNA对比仪器,只能送检外地,一来一回又增加了时间成本。然而,结局并不如意。图:封面新闻之后,南京警方扩大搜寻范围。把南医大作为中心,辐射到方圆2公里的居民小区。但依旧一无所获。图:封面新闻年7月4日。也就是林伶被害3个多月后,《扬子晚报》刊登了悬赏令。公布了嫌疑人画像。并给出了具体描述:“男性,身高1.70米左右,年龄25岁左右;方圆脸,眼睛较大,头发硬、密、不长,皮肤略黑,面部有粉刺或者疤迹;体形壮实,性暴胆大。”南京警方还追加了一万元的悬赏金。一万元是什么概念?几乎等同于,当时普通家庭大半年的收入。图:新京报我们视频当年,这是轰动全国的大案。全省曾调配几百名精英人员,几个月来连轴走访,挨家挨户询问、调查,排查人数超过1.5万人。然而,凶手就这么人间蒸发了。任凭警方找了个底朝天,都找不出踪迹。林伶父母在学校继续住了大半年,他们一直在配合调查,等待缉拿真凶之日的到来。谁也想不到,一等就是28年。能找到真凶,并不是一件天赐的奇迹。而是人为的坚持。图:叶宁朋友圈红星新闻提供2月23日晚。得知南医大凶杀案凶手被逮捕后,曾参加过案件侦查的侦查员叶宁,发了一条催人泪下的朋友圈。“今晚我可以释怀。不要问,坐等发布。你们真棒!”配图是他在年出版的文章《难以释怀》,文章记载了他对南医大凶杀案的牵挂、对林伶父母的愧疚。还有很多刑警,像叶宁一样激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参加过南医大凶杀案的侦查工作。28年来,这成了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最大心结。前赴后继的刑警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案件的侦破工作。每个新人入职,几乎都要翻出南医大的资料,一遍遍看、一遍遍思考,究竟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找出真凶。图:《难以释怀》节选现代快报提供林伶的父母,也不曾放弃。在叶宁的文章里,提过一个深刻而心碎的场景。每年3月24日,林伶的父母总会从无锡赶到南京,先到林伶的事发现场祭奠,再到南京公安局打听进展。起初是两夫妻一起来。后来,只剩下林伶母亲一人。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据林伶父母同事说,林伶父亲是伤心过度离世的。当年,得知林伶被害后,这位老父亲很多天都守在林伶上课的教室里,坐在林伶位置上听课。他沉默地听着。一语不发,久久不肯离去。几年后,噩耗再次传来,林伶父亲思女过度,身体日渐衰弱,最后因肺癌离世。女儿走了。丈夫也走了。林伶母亲的心彻底被掏空了。她虽然还有一个儿子,但常年独居,很少与外界接触。但她仍不放弃。她一直在找,一直在等,追凶成了她人生最大的意义。南医大凶杀案告破后,无数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凶手究竟是个什么人?我翻遍了所有媒体报道,在描述麻继刚时,都用了同一个形容词。普通。为人老实。工作勤奋。善良热情。这些与杀人犯扯不上一起的形容词,是麻继刚28年来,得到的评价。媒体公布的照片里,他满脸笑意。惺惺作态,令我作呕。图:新京报我们视频讽刺的是,麻继刚的女儿和林伶差不多年纪。同样学习优异。在他被捕前不久,刚去大学报道。难以想象,如果女儿得知,平时忠厚老实的父亲,竟是南医大凶杀案的凶手,会是什么反应。错愕?恐怖?还是心痛?但不管什么感受,这个女孩的人生都将被间接摧毁。她该如何面对未来?身上挂着的“杀人犯女儿”的标签,她已不可能幸福。而她本是无辜的。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更讽刺的是,麻继刚常年读圣经。他是在忏悔吗?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虚伪。28年了。如果真的想要忏悔,应该做的,是走进派出所,承认自己犯下的罪,接受该有的法律制裁。而不是捧着一本圣经。以为读几页经文,就能洗脱罪。神不会庇护犯罪之人,更不可能替林伶父母原谅他的过错。如今,麻继刚已被判死刑。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网络上,却充斥着这么一种说法:“迟到的正义不配叫做正义。”他们认为。花了28年时间才找到真凶,这已经毫无意义。面对这种言论,我只想说一句:“放你的狗屁!”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正义的伸张,背后蕴含着多少不易。生活不是电视剧。警察也不是人均柯南。「缉拿真凶」四个字背后,需要依靠家属的坚持+多方配合+科学进步+警方的不懈努力,才可能得到的结果。图:新京报我们视频这个“迟到的正义”,是林伶母亲耗尽一生,才盼来的结局。28年里,她一直无法放下。她把林伶的照片放大,挂满了一个房间的墙壁。每逢有人问她,女儿去哪了?她都回答:“出国去了。”林伶的死,成了她的禁忌,成了这个残缺的家庭再也不能言说的痛。她只有一个出口。那就是,找到杀害女儿的真凶。图:现代快报9月16日。林伶母亲在律师、陪护人员的陪同下,走进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她的头发已经白了。但这一次,她终于找到了答案。她终于可以放下。人生也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就是「正义」的真谛——找出真相,给留下之人重生的机会,无论多远,无论多久。最后,我想用《辩护人》里的一段对话结尾:“你以为世道那么容易被改变吗?以卵击石,那都是没用的。”“即使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岩石。”希望遇到罪恶,我们都能坚定发声。绝不低头。无所畏惧。资料来源:1.环球人物《南医大悬案告破!28年前她被抛尸下水道,28年后他却“老实忠厚”过着富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