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85后非遗传人隐居深山,千年窑火

黑色框架眼镜,搭配卫衣、牛仔裤……陈振云的这身打扮,似乎很难将他跟隐居深山的非遗传人的身份联系起来。实际上,年出生的陈振云,已隐居深山7年,其间只干了一件事:柴火烧窑,手工制瓷。

△陈振云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展区里,有一幅唐代瓷窑遗址分布图,将乐就是其中一处。将乐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境内,始见商周,兴于唐代,盛在两宋,明清窑火不断,延续至今。

从将乐县县城出发,开车一路盘旋着翻过一座山,大约40分钟后,就来到了大南坑村。村边就是著名的大南坑窑址,创烧于宋代,窑火延续至今。陈振云和父亲陈克余的"陈记柴窑"就在附近。放眼望去,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溪水潺潺,仿佛一处世外桃源。

陈家祖上从清朝至今多年,一直在大南坑烧制陶瓷,代代传承,至今保留传统柴窑烧制陶瓷工艺。正是这种匠心精神、匠人情怀,"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乐分室龙窑建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振云是双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恰好是第十代。

△做好的瓷器胚体

"柴窑陶瓷制作大概需要8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差错可能就白做了。"说起制瓷工艺,陈振云头头是道,每一个环节都熟稔于心。原来,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学烧瓷,对这种工艺有着特殊的感情。年,他毅然辞掉在厦门的工作,回到深山,跟着父亲继续学这门手艺,安心烧瓷,"还是感觉做实业来劲,实打实"。

拉坯、修坯、晾晒、绘画、上釉、烧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这些事情,陈振云并不觉得枯燥,在他看来,土可以变成瓷,而且可以变成不同形状的瓷,这就是烧瓷的魅力所在。

△工人在上窑

烧制是80多道工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柴火烧窑,顾名思义就是用松木等向窑内进柴,其火候与温度完全依赖人工控制。"窑里的火什么颜色,大概多少度,我们用肉眼看就能知道。"陈振云虽年纪不大,但早已练就"火眼金睛","这都是师傅带着烧好几年练出来的"。

陈振云烧制的瓷器从50块钱到十几万元价格不等。与父辈不同,他对"陈记柴窑"有着自己的发展定位。

△隔仓阶梯式龙窑

"烧瓷是一件挺苦的事情,有了气窑和电窑,柴窑早已被废弃,但我们的柴窑还在用,也是为数不多在烧的隔仓阶梯式龙窑。"7年来,陈振云心无旁骛,一方面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做精做细,走中高端这条路线。

△瓷胚等待烧制

这位非遗传人的梦想正在逐渐照进现实。

初冬时节,柴窑门口,停着三辆外地牌照的名车,他们大多都是慕名而来,订制瓷器的同时顺便过几天田园生活。

一位开车从湖南来的买瓷人,曾羡慕地对陈振云说:"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小陈你现在晚上看看书、写写字,然后喝点娘酒(当地的一种酒),已经过上了诗酒田园生活……"

柴窑不远处,有几座小木屋,陈振云的父母正忙着烧柴火做饭,烟雨蒙蒙、炊烟渺渺。这一场景让眼前的画面突然有了烟火气。而正是在这烟火气中,柴火烧窑、手工制瓷技艺代代传承下来,千年窑火延续至今。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林吟

审核:王萍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行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ys/12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