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传承历史,唤起人

白癜风专病专治 http://m.39.net/pf/a_4782761.html

11月25日,

南京的天空灰蒙蒙,

略有些寒冷。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在这里举行。

"爸爸,我又来看你了,只要我还能走动,我每年都来看你。"93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死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死难者遗属家庭代表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逝世幸存者梅秀英家属、逝世幸存者梅寿兰家属祭拜亲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

密密麻麻黑色的人名,刻在死难者名单墙上,他们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浩劫中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灰色石墙上高悬黄白菊、松柏枝围就的"奠"字。亲人们站在名单墙前,静默肃立,手持菊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鞠躬。

△向死难者名单墙敬献菊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年12月,母亲一家六口人在南京平家岗被侵华日军杀害,母亲每天躲到山上才勉强活下来,这是母亲经常向家人讲述的。他说:"来参加家祭活动,就是要悼念逝去的亲人和同胞,要一代代传承祖辈受害的历史记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说:"我每年都来祭拜,我家9口人有7人被杀害,只有我和妹妹活了下来,我身上还中了3刀。我来祭奠不是为了我一家人,更是为了30万同胞,我还希望能等到日本政府的一声道歉。"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83年过去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的惨痛记忆。对于侵略者犯下的罪恶我们永远不会宽恕。历史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即便这种传承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多年来,纪念馆持续不断地开展文物和史料的征集活动,把历史证据保存好,研究好。"

他表示,去年以来开展了幸存者二代普查工作,目前有很多幸存者二代参与了纪念馆的志愿服务工作。每个这个时候,举行家祭对幸存者来说是一种慰藉,这也是中国追思先人的传统。

祭告仪式结束后,已逝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梅秀英家属走近"哭墙",他们找到了亲人"梅家炳"的名字,一家人对着他的名字深深鞠躬。刘先行说:"梅家炳是我的舅舅,当时舅舅被带到了江边,尸首也在那里,只是当时尸体太多没有找到。今天我把儿子也带来了,我和家人每年都来。这里是我们唯一可以祭奠的地方。"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徐梦云/文施向辉/摄

编辑:灵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ys/12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