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pf/a_6169146.html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盐城提出的明确要求。践行嘱托开新局,盐城将走出什么样的“盐城路径”?捧出什么样的“盐城方案”?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盐城。年12月30日,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接受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现代快报联合采访时表示,将坚定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今天,
省广电总台《江苏新时空》
“践行嘱托开新局”栏目,播出
《盐城: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新时空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盐城拥有长三角最优越的自然生态、最具规模的绿色产业和最富潜力的增长空间。新发展阶段,全面迈入“高铁时代”的盐城将紧扣大海、能源和绿色三个关键词,做强沿海大平台、深耕长三角中心区,树立绿色协调和共享发展的典范,探索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的新路。
这两天,位于盐城市大丰区的风电产业园内的江苏双瑞风电叶片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为抢抓工期,企业组织现场施工和生产线安装同步进行,预计在今年春节后投入生产。作为国内县域中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区,风电产业园已经形成了覆盖风电整机及配套电机、叶片、塔筒等成套芯材的全产业链。年,开发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开票销售近亿元,同比增长22.5%。 江苏大丰风电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雨晴说:“我们坚持以资源引项目,进一步做大园区载体平台,加快集聚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等产业链项目。” 大丰风电产业园的发展是盐城坚持新发展理念,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十三五”时期,盐城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十三五’时期是盐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捧回了‘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打通‘两山’转化的现实路径,盐城的好生态更具‘国际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50万城乡居民喜迁新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肩负省委赋予的“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历史使命。“十四五”时期,盐城在产业方面将加快打造现代汽车城,建设钢铁大基地,布局沿海能源谷,做大电子信息港;对外开放方面,盐城将做强沿海大平台,加快滨海港工业园区发展。深耕长三角中心区,紧抓盐通高铁通车契机,深化和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协作。融入中日韩小循环,高标准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与此同时,作为农业大市的盐城,还将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全面现代化的根基。 盐城华人运通(江苏)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吴欢说:“有国家非常坚定的新能源战略支撑,结合我们技术的积累创新,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利用新能源、利用智能汽车走到全球产业前列。” 戴源说:“我们将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在绿色协调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上争当表率;我们将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在东北亚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双向互动中争做示范;我们将努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对标现代化建设要求,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新华日报1月10日推出
整版报道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华日报努力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滑动查看原文)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盐城提出的明确要求。践行嘱托开新局,盐城将走出什么样的“盐城路径”?捧出什么样的“盐城方案”?年12月30日,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接受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的专访。
记者:“十三五”期间,盐城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全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戴源:“十三五”时期是盐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三市”战略,坚定走好“两海两绿”路径,加快建设“四新盐城”,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崛起,一批百亿千亿级重大项目持续突破,再造一个“规上工业新盐城”指日可待;我们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成功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价值获得标志性提升;我们捧回“世遗”金字招牌,打通“两山”转化的现实路径,盐城好生态更具“国际范”;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50万城乡居民喜迁新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坚持“听中央号令、抓主要矛盾、下明确指示、靠人民群众”,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奋进“十四五”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盐通铁路开通,盐城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这将给盐城带来哪些深刻变化?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盐城如何在新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戴源:盐通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齐纵贯中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最后一段的关键工程,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意味着盐城拿到了上海、南京同城化发展的“入场券”,巨大的溢出效应将为盐城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等,既可以让盐城的变成大家的,也可以把大家的变成盐城的,不仅能够增加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城市价值,提升城市影响力。
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盐城能否融得进、融得好,决定了我们“十四五”能走多远、走多稳。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我们的区位条件、对韩合作基础好,将在“双循环”中发挥优势,打造东北亚和长三角两个大市场交汇的重要枢纽;我们的沿海开放、产业创新空间大,将在国内大循环中找准定位,接轨上海打造“一区三基地”,争取在“十四五”将盐城沿海打造成全省的一个重要增长板块。
记者:践行嘱托开新局,展望“十四五”,盐城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准备在哪些方面精准发力,谋划新一轮发展?
戴源:“十四五”时期,盐城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发展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我们将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在绿色协调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上争当表率,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滨海港大工业基地为载体,打造世界级生态会客厅和全国典范的绿色循环大工业基地;全领域、全市域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城市。
我们将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东北亚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双向互动中争做示范,更大力度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深化对韩合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双向开放格局。
我们将对标现代化建设要求,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把农业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最有获得感的富民产业,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新路。
盐城:向海发展开启新征程(滑动查看原文)
进入小寒,气温降了再降,盐城黄海湿地的广袤滩涂上,却有无数生命在萌动成长。难以计数的候鸟不远万里来此越冬,这片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已成为鸟儿们最留恋最安全的生命驿站和理想家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丰饶的黄海湿地护佑生命、孕育生机,也为向海而生的盐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省委全会提出,盐城要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践行嘱托开新局,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盐城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敞开胸襟,在新发展格局中构筑新优势年12月30日,首趟高铁G次列车从盐城站驶出,开往上海虹桥,标志着盐通高铁正式通车。这是苏北腹地首条时速公里的高铁,它的开通运营,使盐城全面融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而随着“一横三纵”高快速铁路网的构建,万盐城人迈入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盐城在全国铁路交通版图上重塑新的枢纽地位。盐通高铁开通,盐城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创新“飞地发展”模式,深化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协作也打开新通道,从此将集聚更多项目,进入长三角“产业生态圈”。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盐城始终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发展辐射轴更多以沪宁、沪杭为重点方向,近年来随着跨江通道、沿海高铁网的日益完善,北向的沪盐沿海发展轴逐渐形成新优势,盐城发展即将进入起跳跨越的新阶段。”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说。年10月30日,第二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暨中韩合作交流周在盐城拉开帷幕,这是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举办的最大规模对外经贸交流活动,推动对韩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这是中韩FTA合作框架下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合作平台,是国家赋予盐城的重大使命。近年来,盐城与韩国的开放合作持续扩大,先后引进现代起亚、SKI等近千家韩资企业,与韩国11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1万多名韩国人常年在盐城生活。盐城开通了全省唯一至韩日全货机航线,盐城港开通韩国釜山港、新万金群山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架起了对韩合作“海空走廊”。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见证了两地的深厚情谊,盐城还将前来工作生活的韩国人士作为“新市民”一视同仁,并在全国率先利用中韩“快捷通道”,帮助韩企管理和技术人员早日来到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韩资企业的重要集聚城市,盐城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方向是韩国,过去与韩国联系紧密的优势,现在正变成打开国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为构建中日韩“小循环”作出示范。绿色赋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进入华人运通生产车间,试车跑道上,下线新车全自动泊车、全程无人驾驶。瞄准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华人运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以实业报国。华人运通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创始合伙人吴欢说,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项目是年盐城市“两投产”重大项目之一,高合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30亿元,主要从事高端纯电动智能汽车的生产、研发、销售。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吴欢说,“我们将坚守实业做好汽车产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让新能源智能汽车走到全球产业的前列。”向海发展、绿色赋能,盐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崛起,开票销售占全市半壁江山,DYK汽车累计销售超万辆,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生产下线;钢铁产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元;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近50%,光伏电池片产量占全球11.4%;电子信息产业每年保持30%以上增速。进入“十四五”,盐城向海而兴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主动承接长三角及沿江重大生产力转移,坚定不移推进宝武钢铁、金光纸业项目,着力形成以千亿级重特大项目为支撑、百亿级重大项目为主体、产业配套项目为补充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依托沿海优势构建载体,加快滨海港工业园区发展,聚焦“钢铁、能源、再生纸、物流”四大产业基地,招引中海油LNG、国电投等龙头企业裂变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电投火电二期、国信能源、风电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建设盐城北部产业经济新高地。人民至上,共享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盐城市盐都区花吉村新型农村社区,粉墙黛瓦、飞檐套窗、竹篱小院、林木环绕。78岁的村民陈良德搬进多平方米的新居不久,住新房享受好生活,整天喜笑颜开。“这房子跟城里人住的没啥差别,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得这么好!”花吉村党总支书记吴晓华介绍,花吉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项目一期工程90户已建成,二期户即将建设成功。社区建有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卫生室,还安装铺设了管道天然气、雨污管网,就连健身广场、文化大院也一应俱全。年4月中旬,全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现场推进会在盐城召开。盐城市和大丰等6个县(市、区)被省表彰为农房改善工作优秀市、县。住房最能体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是老百姓最牵挂的事。盐城从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坚持“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全面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农村住房改善,50万城乡居民实现了安居梦,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发展为了人民。为了办好民生实事,盐城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80%。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经济增速。年11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盐城以三年综合成绩全国第二的名次,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城市能级和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是为了拿下这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明创建,更好地解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