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ytysbz.com/
新媒体的便捷让诗歌变得无处不在,快节奏的生活需要诗歌来抵抗焦虑,连微软机器人小冰都能写出看起来不错的诗歌……“诗歌热”已在大众生活中蔓延。
寒冷诗意的冬日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期刊主编、诗人、评论家齐聚南京,参加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扬子江》诗刊创刊20周年座谈会。创刊于年的《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内唯一的诗歌刊物,20年来,它汇入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文学大潮,见证一线写作探索与诗学研究成果,赢得了海内外诗坛的广泛赞誉。
如何推动当代汉语诗歌蓬勃发展?新诗的发展趋向将会怎样?在同期举行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与“新世纪新时代诗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进行了集中讨论。
王凡张垚仟/文
牛华新/摄
到处都是诗歌,是否就有诗意?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新文学”形成了以小说为中心的文坛结构以及文学史叙述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诗歌热”。改革开放以来,从起初的“朦胧诗”热潮,到后来的“大学生诗歌”“第三代诗歌”运动和“海子热”“汪国真热”,再到21世纪以来的“口语诗”“网络诗歌热”等,中国诗歌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诗人队伍不断壮大,诗歌发表渠道不断拓展,诗歌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官方诗歌论坛、颁奖,民间自发的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频频举办,助推着诗歌的热潮。如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所言,中国现在每天诗歌的产量,都能产生一部《全唐诗》。
《扬子江》诗刊创刊20周年座谈会
但是,面对诗歌繁荣的现状,评论家和诗人在发现诗歌现场、寻找当前中国诗歌巅峰作品之时,也进行了思考:到处都是诗歌,是否就有诗意?
诗歌的数量确实在增加,但中国现代诗的题材广度与思想深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拓宽与加深。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建军指出:“中国现代诗歌表达的范围非常狭小,与人们更为重要的生活中的东西是隔绝的。我们现在写作视野要打开,要注重诗人自己精神的建构或者建设。诗歌如果书写小情小调,诗的价值、意义、分量无足称道。”
诗歌确实是人们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但诗人如果耽于情感的表达,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诗歌就会缺乏相应的深度。《中国诗歌》主编谢克强提出了他对于中国新诗的三点看法。表意太多,诗意太少,“很多悲鸣是悲鸣的诗,高尚是高尚的诗,抒情是抒情的诗,都是大白话。”呈现太多,审视不多,“只是反映生活,生活在今天没有多少诗意,只有生活。”缺乏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颂歌太多,诗歌内容单一,“我们生活感觉最深刻的那些内心痛苦或者渴望,或者是憧憬这样的东西不够,也不是没有,不是说不够,但是颂歌太多。”
尽管每夜有许多读者仪式一般地读完各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ls/1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