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地产识局”订阅,免费获得一手地产消息
规划的近期目标的年,远期目标是年,最晚也就1年时间,上海、南京将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看齐。
现代快报今日头条
发改委、住建部近日在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显示的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其中江苏省有9个,南京明确被定义为特大城市,苏州与杭州则为大城市。规划纲要
1、战略定位: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2、发展目标: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3、城镇体系: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2座小城市。南京成为唯一一座特大城市,独坐长三角第二把交椅。
、人口规划:南京年要形成万人的常住人口规模,年要达到万人,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5、开发强度:南京主城优化为主,重点开发江北新区。
6、南京都市圈位列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首。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南京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就是和上海一起做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做全球城市。再直白点说,就是
全球移民目的地!
选人!选人!还是选人!
那么这个全球城市功能到底是什么呢?哪些是“非全球城市功能”?
我们从规划中的2点可以看出: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大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度。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鼓励和支持外资机构将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设在长三角地区。
具体来说是对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再分配。这都是南京目前的努力方向。
未来除了做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是南京所欢迎的。
相比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都应该远离南京,实际上他们也正在加速撤退,为什么呢?
因为高房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期南京房价的屡创新高其实帮助了南京转型,无论是最新的落户政策,各种公共服务政策还是房价,其实都是在“选人”,选择高知识、高收入的精英人群,而且这种选择是面向全球的。
不仅如此,还要探索建立户籍人口有进有出、双向流动的新机制。这下子玩大了,意思是即使是南京户籍人口,也有“有进有出”的可能。
南京目前还不满足选人条件
规划里特别提到,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突出矛盾,首先在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落户上海的世界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0.9%。
强企业总部与纽约相比,还有90%的差距。纽约、伦敦这些地方,外国人口占比约为10%,上海还差得远,南京更是要努力。
南京要当全球移民目的地,目前来看万里长征才走了一小步。不成为全球移民目的地,怎么能叫全球城市呢?
南京目前只是国内移民目的地之一,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城市管理水平,都比内地很多地方高出一截,再加上江北国家级新区的加持这也是支撑南京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对标全球城市,未来房价还有上涨空间
而作为全球城市,也预示着南京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很简单的道理,不说别的,就是对标上海和伦敦。
图片顺序:上海、南京、伦敦
上海最贵的区域为静安板块,目前均价在9.3万左右每平;
伦敦最贵的区域为Victoria,目前均价在1.2万左右每平;
而河西中作为南京最贵的板块,目前均价仅.2万左右每平。
伦敦的高房价世界著名,以至于每届政客都将处理这个问题作为拉选票的筹码,结果呢?房价还是年年涨。上海房价也紧追其后,就目前来看,南京房价还相距甚远。所以有人一说到南京的高房价就推给政府,说是政府的阴谋,这一点识局君也是不敢苟同的。
很简单的常识,却经常被情绪所蒙蔽。高房价是所有世界级城市的通病,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为全球城市,房价也是一个衡量标尺。南京要想进军世界级城市,无论从房价、人才吸纳和城建上还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以下为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解读《规划》:
1、长三角概况:26个城市、1.5亿人、13万亿产值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2、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从战略高度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围绕总体定位,加快在以下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
——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成为资源配置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制度体系完善的资源配置中心。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进步规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和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发明和高新科技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开放平台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集聚国际化人才、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牢固树立并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依托江河湖海丰富多彩的生态本底,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众多、风景资源独特、水乡聚落点多面广等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共同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共同打造充满人文魅力和水乡特色的国际休闲消费中心,形成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型城市群。
3、发展目标:占据全国1/5的产值
到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深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必须坚持世界标准、瞄准国际标杆,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和空间集中效应,补齐短板、消除瓶颈,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以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为支撑,以共守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健全包容共享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构建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全方位开放、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5、城镇体系:南京成为唯一特大城市,独坐长三角第二把交椅
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2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
秘书长张辉点评:南京成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独坐长三角第二把交椅,把杭州、合肥、苏州甩了一条街。这是南京的质变,是南京站上更高舞台的宣言。不论对南京这座城市来说,还是南京楼市来说,从此都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当然,这种地位的上升,城市管理者看得到,各级投资商、开发商开得到,买房人、投资客看得到,南京楼市或将面临一次重估的过程。简单一句话:房价地价的长期潜力,要被大大拔高了,长三角俯视群雄、直追大上海。
6、人口潜力:南京70多万常住人口可转化为户籍人口,房地产的发动机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也是外来人口落户门槛最高的区域之一。城市群内约有2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均等化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
秘书长张辉点评:2万常住人口可以落户是个巨大的人口增长潜力,这些常住人口向户籍人口的转移,正是新型城镇化和户籍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房地产业发展最大的需求来源和驱动力。过去十年,住房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的导入,包括大学毕业生;未来十年,住房需求的最大潜力,来自于已经进入城市的常住人口,通过买房落户转化为户籍人口,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南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9个百分点,说明至少有70多万人的常住人口可以向户籍人口转移,创造70多万套住房的需求,而南京楼市最火爆的年份,一年的新房成交量才不过10-11万套左右。
7、人口增长目标:南京年万人,年万人
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调控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引导人口向郊区、重点小城镇和临沪城市合理分布。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探索建立户籍人口有进有出、双向流动的新机制。
适度控制其他优化开发区域人口过快增长。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等其他优化开发区域,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合理分布;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
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秘书长张辉点评:南京年要形成万人的常住人口规模,年要达到万人,成为千万人口城市。关于南京这个特大城市的人口发展,长三角规划明确指明了方向: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合理分布;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
8、开发强度:南京——主城优化,重点开发江北新区
3年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平方公里,国土开发强度达到17.1%,高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5%的水平,后续建设空间潜力不足。上海开发强度高达36%,远超过法国大巴黎地区的21%、英国大伦敦地区的2%。
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国土开发强度、发展方向以及人口集聚和城乡建设的适宜程度,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三种类型。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现阶段性饱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南、环杭州湾等地区。要率先转变空间开发模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扩大农业和生态空间。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具有较大潜力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浙中、皖江、沿海部分地区。要强化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适度扩大产业和城镇空间,优化农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绿色生态空间。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生态敏感性较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皖西、浙西等的部分地区。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施城镇点状集聚开发,加强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与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
秘书长张辉点评:从图上来看,南京全市横跨三大区域,中间的主城区属于基本饱和的、需要优化发展的区域;江北新区属于具有较大潜力的重点开发区域;溧水高淳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当然不是指不开发,而是要保护性的开发。结论很清楚:南京最有发展潜力和最需要重点发展的区域在江北新区,这是南京新十年开发的中心舞台,城市开发建设、开发商买地开发和消费者买房投资向江北新区转移,顺势而为,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9、城镇格局:一核五圈四带,南京都市圈位列5大都市圈之首
促进形成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按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浦东新区引领作用,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推进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能力。
促进五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秘书长张辉点评:南京位于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首,地位已经毋庸多言。长三角规划明确提出:南京要加快江北新区建设。江北新区是长三角3个国家级新区之一,既是南京战略,江苏省战略,也是长三角战略,更是国家战略,这样的高度和地位,没有理由不加快发展,没有理由不建设成长三角都市圈的新龙头。
还挤在北上广?中国这7个二线城市,即将崛起达“一流”!揭秘中国楼市惊天骗局!(删前快看)楼市惊现重大变化!国务院发文允许商办改租赁住宅诡异!调控之名下,多地楼市竟迎来利好!烈火烹油!火山口上的南京楼市疯狂的南京楼市居然早有预谋!揭秘房价如何被步步逼高
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鐧界櫆椋庝細閬椾紶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