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广州城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而在林立高楼的怀抱中,坐落着一片承载广州厚重文化的“老城”。“老城是我们来时的路~”那里青砖墙、麻石街、西关大屋、广州骑楼……有着地道的市井生活,飘着温情的烟火,每一处都为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江智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中山六路中山路本来不叫中山路,原名为惠爱街,在那一带,留存了老一辈广州人缤纷的生活图景。陶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形成了新旧电器的集散交易市场,而后几经整顿,后建成陶街电器城。这里的商品未必算得上高新科技,却处处透露着复古情怀,货架上,钟表、收音机、黑胶唱片……一件件年代久远的老古董安静陈列,既可作收藏品,又兼具实用性。前来寻宝的发烧友们悉心挑拣,一晃就是一个下午。、走出琳琅满目的杂货天堂,来到晨光蒙上的骑楼,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惠吉西,是隐匿在繁杂商铺之间的一座小城。民国式样的洋房红墙碧瓦,花木掩映,既保留了开张数十年的老店,又入驻了新潮酒吧咖啡厅,新与旧的旋律在惠吉西悠扬回荡。门外喧闹,门后闲静。恩宁路“千里红云,八桥画舫”。恩宁路一带曾是广州的经济核心,在这青灰石板的寻常巷陌之间,孕育了如粤剧脸谱上浓墨重彩的西关文化。作为浓缩了西关风情的一道长街,恩宁一带散落着八和会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经典名迹,有李小龙、詹天佑等名人故居,有新晋网红点永庆坊,还有铜器一条街……。走进骑楼街,恍如走进一轴长长的时光画卷。昔日图景仿佛就凝固在这条商廊,随着城市化发展,现代建筑逐渐取代了骑楼廊道。仍被保留的骑楼街无可复制,弥足珍贵。如今的恩宁路上骑楼风景如昔,老字号与新店铺相得益彰。铜器街上,满满当当的铜制品使店铺闪起灿灿金光,铜器经数万次敲打熠熠生辉。步入西关老巷,时不时便有构造独特的西关大门映入眼帘,极具岭南特色的趟栊门,由十余条圆木组成,横向开合。通风透气的同时,兼具防盗功能。靠近路面的屏风若然打开,凉风与光线遁入屋内,老人倚门读书看报,孩童攀爬玩闹……旧时广州大街小巷则皆由麻石铺就。“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总是游人不断,或乘船观赏,或于河畔约三五好友下棋……恩宁路北端,坐落着粤韵生香的仿古建筑群——粤剧艺术博物馆。别院声歌、普天叹曲、梨园钟声、銮舆载乐、吉庆别馆、琼花畅曲……六景错落。粤剧与恩宁路有着深厚渊源。传闻名伶马师曾,红线女曾在此安顿展演。南国红豆深植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直至今日,漫步于某个公园,还可以看到榕荫下“私伙局”的吹拉弹唱。永庆坊旧名为永庆一二巷,如今的永庆坊,巧妙的把古建筑与新都市融汇到了一起,游人纷至沓来,争相打卡。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可以在这里觅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地。一日三餐,三餐四季。菜市场是人们每日生活的开端,也是城市中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地方。“阿叔,唔该帮我斩开D排骨”,“好啊,斩大定斩细啊”“靓仔,埋黎睇下D菜”……言语间的往来,是广州菜市场的日常。没有什么比带着新鲜的食材满载而归,精心料理几道佳肴更加紧要了。在舒适惬意的市场里闲逛,就会发现市场的摊主们中,还隐藏的养生、美食专家。当季推选,饮食搭配,烹饪妙计……。“靓姐买D菜干啦,菜干煲猪肺清热化痰啊”三两句提点,是食在广州独有的温情。东山口见惯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东山口,大抵都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享受这一抹宁静和安逸。七中与培正藏着许多东山学子美好的回忆。东山百货大楼自改革开放初期便是东山有名的购物圣地,今日仍是醒目的地标。六二三路以往常听人提起“来广州不来南方大厦等于白来广州”。南方大厦是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落成至今已将逾百年,承载着广州早期的摩登记忆。后来的南方大厦被改成了国际电子数码城,又迎来了一段鼎盛时期。爱群大厦临水而立,糅合了西方哥特式风格与岭南骑楼特色。历经了八十余个春秋,爱群大厦依旧是街坊老友,饮茶怀旧的落脚处。上海有外滩,广州有长堤,鼎盛时期的长堤商圈,商铺洋行聚集。暮色降临,华灯初上,长堤的河面金碧辉煌。在延绵数里的珠江边,人们或牵手漫步,或独享晚风。北京路步行街好像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宛如年轮,堆盖了五个朝代的路面。发掘出来的遗址。新大新百货外墙的曲面巨屏非常夺目,古街展新颜,粤夜粤美丽。结语老城就像古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旧时的长街,遍布时光印记,狭窄小巷,拉近人与人的距离。那些十年如一日的温暖人情,那些以崭新面貌示世的街道楼宇,都是这座城市值得保留的无价之宝。图片:江智毅撰稿:江智毅、李青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jj/1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