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6/95713.html
作者:时代财经徐维强
今年是基金业的大年,尤其是医药主题基金更是收益惊人。7月23日,更是传来令投资者振奋的消息:融通医疗保健行业今年以来收益为.2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45.90%),成为年内业绩率先翻倍的基金。8月3日,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净值又创新高,年内收益率为.9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0.62%)。
对此,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蒋秀蕾却表现平静。他认为,这样的成绩,更多的是行业的红利,是水到渠成。
融通基金经理蒋秀蕾。图片来源:融通基金
年初已料到今年医药大行情
记者:截至7月23日,融通医疗保健行业今年以来收益已经超%,成为今年目前唯一一只收益率超%的基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之好的成绩?
蒋秀蕾: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医药行业。作为医药行业基金,基金合同要求股票资产中配置医药行业的比例不低于80%。所以与其说取得了成绩,倒不如说是医药行业给我们带来了收益,我们要感谢这个行业。
虽然是今年收益率先超%的基金,但我相信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因为我看好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我相信后面其他那些优秀的同行们,大家会一起努力,为持有人做出应有的收益。
暂时我跑得比大家要好一点,但也可以看到大家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太大。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大家都很优秀,只是我自己阶段性地跑得多一点。
记者:对于今年的业绩,是否设定有目标?目前的收益情况是在预料之中,还是在预料之外?
蒋秀蕾:对于收益,客观地讲,是在预料之中。对于目标,我认为还没有完全兑现。
记者:在年初还没有爆发疫情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预料?
蒋秀蕾:年初还没有爆发疫情的时候,我预料收益会是一年多、两年的时间来实现,但疫情爆发后加速实现了。没有爆发疫情前预计实现时间长一些,因为熟悉医药行业投资的都明白,医药行业自从年开始,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政策调整,大家对于政策的底线已经摸得比较透了。以往大家对医药行业是怕政策,因为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但经历两年的政策调整后,反而是政策在倒逼产业往前走,大家的心态已经转换过来了。
重要的是大家对于政策的底线也建立起来了。对于投资,不管是做医药,还是其它行业,都有一个市场认知的问题,要知道行业的底线。现在大家对医药行业的认识,已经比前两年有了巨大的进步,就是基于政策的调整是属于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政策就是要把以前不合理的利润,调整过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省下来的钱要进行企业创新,这是政策本身的初衷。
明白这个逻辑之后,对今年的医药行情就不难理解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年初两家医药公司公布了年的业绩快报,当天股价就创了新高,我认为,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已经从年的政策低谷中走了出来。当时我就有了这种“大胆”的预期或者说是假设,医药行业今年注定将会是大行情。后面到一月底出现了疫情,使得这一预期更加确定了。
记者:那在年初确定了这一预期后,你的操作是怎样的?
蒋秀蕾:那时候仓位已经比较高了,将近90%。我的操作并没有调整,更多是坚定了我对产业赛道上这种好公司的认知,我当时理解的、研究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错的,都值得坚守。事后来看也都是对的。所以现在回过头来说,目前的收益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
记者:对于接下来的市场,你最看好哪些细分的领域和板块?
蒋秀蕾:通过我管理的融通医疗保健行业的二季报也可以看出,我的持仓即是我看好的赛道,即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疫苗,相关公司也都出现在前十大重仓股里,是我深度布局的。
此外我也看好高端的医药消费品中偏消费的,比如高端的生物制品、高端的医疗器械。此外也看好连锁药店、医疗服务、CXO。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对医药产业赛道的布局比较均衡。我不会为了博收益,阶段性重仓某个赛道,我力求去抓住产业里面未来景气度能维持时间更长、空间更大的好的产业赛道里的好公司,从而进行核心布局。这也是现在大家常说的“产业赛道投资”。
看好下半年市场
记者:今年以来,医药股都是涨幅明显,而相关的医药主题基金也都取得了较大的收益。今年可以说是医药医疗投资的大年。是疫情的原因么?
蒋秀蕾:既有疫情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医药行业政策全方位落定以后,大家根据政策的底线,或者说未来政策出牌的套路,去找寻未来顺应政策方向发展的医药产业投资。这两方面相互促进,后者是主因,疫情是突发因素,也是不可持续的因素,而政策的调整,一旦进行了,就不可能回头。
记者:虽然疫情是导致医药医疗大涨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实际上很多相关的股票,基本面是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那其中的泡沫又有多大?
蒋秀蕾:疫情给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带来了变化,生产防疫物资、出口医疗设备的公司,业绩会有增厚,自然会带来估值的提升。而有些上市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受损于疫情,比如医疗服务公司。但是我认为,疫情并不拖累产业的长期发展态势,反而加速产业的快速集中。如在眼科领域,由于疫情导致很多新进入者、市场份额比较小的竞争对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倒闭,行业集中度提升,这种变化会在未来逐步体现。这其中的龙头公司,价值在短期看会是受损的,但中长期来看却是受益的。
泡沫要相对地看、客观地看。赛道本身具备确定性、成长性的比如眼科、口腔。短期来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高估,有些投资者担心未来会不会得到支撑,但我认为如果这个产业的趋势不变的话,估值会一直存在一定的溢价。
我认为,对于医药医疗投资,更多是从需求端角度去找投资机会,需求有可能因为突发因素会被延迟,但是不会缺席。
记者:疫情无疑是今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这对于你的选股和操作是否有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蒋秀蕾:我不认为疫情是“黑天鹅”,而是比黑天鹅更厉害,是“灰犀牛”。因为疫情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中长期的挑战。从已经披露的二季报也可以看出来,针对疫情也进行了选股和操作上的改变。作为基金经理,要对业绩和持有人负责,遇到这样的投资机会,也会积极参与。疫情对产业影响的长与短,这是我们需要考量的维度。比如防疫物资里面,有口罩、手套,其中口罩的产业逻辑较短,因为新产能上的速度很快,可复制性也很强,因此注定是短期的主题性的机会。但是手套的产业逻辑较强,建厂和达产的过程长、生产难度高,这样新进入者就比较难,因此在投资上,我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jj/1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