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1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
眼下离强制分类只剩半个月了,
南京各社区准备好了吗?
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选址问题一直是个难点,选远了投放不方便,选近了居民不乐意。10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兵分三路,走进秦淮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实地去看看社区如何破解"选址难"。
△居民正在扔垃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前期进行试点的64个小区之外,10月底南京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将覆盖60%的小区,最近很多小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选址公示、做地坪等工作。根据南京市的垃圾分类计划,11月1日前,南京要完成近六成小区的一类或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其他小区将设置临时垃圾分类收集点,明年提升一类或二类收集点;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小区,采取收集车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方式。
协商沟通
补绿、实地参观、建流动点……
多轮协商打消居民顾虑
雨花台区翠岛花城小区是南京市64个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之一。如今,小区内的5个垃圾分类环保屋和4个垃圾收集流动点,已经完全取代了垃圾桶。自6月23日该小区正式撤桶后,经过志愿者们一个多月的引导和上门入户宣传,如今居民们基本习惯了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翠岛花城小区垃圾收集流动点
"选址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居民们对垃圾分类都很支持,但建在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雨花街道翠岛花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红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4月份开始,小区环保屋的选址工作就开始进行了,经过半个多月的实地勘测和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5个环保屋的位置,随后印制了宣传彩页送至每家每户,征集居民意见。
△翠岛花城小区垃圾分类环保屋
"环保屋相邻楼栋的居民意见比较多,有直接来社区反映的,还有写联名信的,主要担心环保屋有气味。"周红兰告诉记者,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社区向他们详细讲解了环保屋的构造,还带领居民代表去参观了栖霞区金尧山庄已经建成的环保屋。"之前大家对环保屋没概念,有这些担忧很正常,亲眼看到实物,心里就有底了。"此外,考虑到距离环保屋较远楼栋的居民,社区又增加了4个垃圾收集流动点。
环保屋占用一定的绿化面积和停车位,这也引来一些居民的不满。"建设环保屋时会占用一些草皮,但我们向居民承诺,后期会进行补绿,也不会破化行道树等大的景观结构,占用的停车位也会重新安排。"周红兰说,目前小区的补绿工作基本完成,而环保屋也和周围的绿化相呼应,形成了小区里的一道"新风景"。
因地制宜
废弃杂物堆、花坛变身垃圾收集房
仙鹿雅居小区是鼓楼区建宁路街道第一个将垃圾收集房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小区。走进仙鹿雅居小区,门西侧的垃圾收集房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明亮的灰色外观、滚动播放的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堆满了居民丢弃的废旧杂物。
△五所村社区仙鹿雅居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房
仙鹿雅居小区属建宁路街道五所村社区管理,位于鼓楼主城区,由于老旧小区居多,垃圾收集房的选址成了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首道门槛。
△垃圾分类收集房操作界面
五所村社区书记陈娜说:"仙鹿雅居属于老小区了,两侧的楼里住着户居民,布局比较紧凑,仅仅是停车位和健身广场就占了居民楼门前空地的三分之二。所以选址时,我们考虑的首要前提就是不占用居民健身娱乐和停车用地。"陈娜回忆,当时考虑到小区公共区域面积有限,在讨论中他们萌生了改造废弃杂物堆的想法。"小区西面刚好有块空地,大多数时候都被居民用来堆放一些大件杂物,刚好可以把这块地利用起来,后来这个想法也得到了95%以上的居民支持。"今年8月,建宁路街道首个垃圾收集房在仙鹿雅居小区安置完毕。为了维持垃圾收集房的整洁,社区还在这块区域增设了多个排水口,便于垃圾房及时清洗。
△淮海新村垃圾分类收集点
废弃杂物堆变废为宝,同样因地制宜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点的还有秦淮区五老村街道淮海新村。垃圾分类指导员马天珠介绍,淮海新村有多户居民,设立了两个垃圾分类房,这两个垃圾分类房都是在原有花坛的位置上改造而成。"原来花坛和车棚是一起配套建设的,考虑到不占用小区多余的面积,经过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讨论,最终大家选定了花坛的位置。"
征集意见
选址进行5天公示,
月底即将投入使用
走进秦淮区五老村街道的蔡家花园,门口贴着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牌和生活垃圾收集点方案公示。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牌上标注着可回收物收集点、有害垃圾收集点、其他垃圾收集点。这些收集点位于小区的不同地点,目前是临时过渡的,后期垃圾亭建好后,将会完全实现撤桶。
△蔡家花园选址公示
新街口商业街社区主任毕崇榕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小区和相邻的祠堂巷小区都处于垃圾亭选址公示阶段,公示时间从10月12日起,为期5天。"在公示期间,居民有意见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现在还没有接到居民的反馈,明天公示结束,我们就准备做地坪,计划在月底垃圾亭投入使用。"
蔡家花园和祠堂巷都是老旧小区,居民大约有户,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选址问题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毕崇榕说,选址经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最终确定。"蔡家花园的投放点是靠近门口的一个停车位,老小区本来空间就比较小,这个地点不能靠居民太近又不能太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选在这里。"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白雪银陆雨潇徐梦云
编辑:玲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