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疑因电视剧看多,7岁男童玩穿越

点上方“陕西都市快报”可订阅!

8月27日下午6点左右,江苏常州天宁区东城明居小区内,发生一起男孩坠楼事故。一名男孩从25楼顶平台上坠落,不幸当场身亡。

据称,当时,两名男童在楼顶平台上玩耍,一名男童先下楼,而坠楼男童疑似在楼顶玩穿越游戏,想要从楼顶直飞楼下,结果不幸丧命。

从25楼楼顶坠落

(7岁男童当场身亡)

25层楼顶玩穿越游戏

7岁男童不幸身亡

28日一早,常州论坛上有网友爆料称,一名7岁男孩在楼顶玩穿越游戏时,从25楼楼顶坠下,当场身亡。

最先报警的是一位女业主。当时她正好经过5幢楼下,看到一个男孩倒在血泊中,便立即打了和报警。正当不少居民围聚过来,感叹唏嘘时,她看到一名小男孩从5幢楼里跑了出来。

女业主问小男孩怎么回事。“小男孩说,他和小伙伴在楼顶上玩游戏,他要走下来,另外一个说是要穿越。”

两个小伙伴

溜上楼顶玩耍

据调查,坠楼男孩叫小亮(化名),7岁,还有几天,就要上小学了。当天下午是和小伙伴小敏(化名)跑去5幢楼顶玩耍的。5幢居民楼有25层高,加上一楼架空层,实际上有26层楼50多米高。

小敏告诉民警,当天傍晚,他们在楼顶玩了一会后,便决定下楼。他先下楼,可没发现小亮跟上来。他便又回头到楼顶天台去找,喊了好几声,也没见小亮回应。于是,他又跑下楼了。

派出所方面表示,小敏并没有叙述两个孩子是否在楼顶玩穿越游戏等情节。警方考虑到小敏同样也是年幼的孩子,因此,对其的询问也是比较慎重的。

目前,小亮坠楼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网友猜测

孩子模仿危险动作

这一爆料帖的点击率达到4.5万人次,不少网友表示,每次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觉得很心痛!还有网友表示,7岁大的孩子玩穿越,从楼顶飞下,是“脑残剧看多了”,“太入戏”了。

还有家长感慨,“如果真的能穿越,真希望时间能倒流!”

从警方询问记录来看,小亮是否因模仿电视动作出事还有待调查,但是,确实有很多因为模仿电视、动画片导致悲剧的案例。

年4月1日,广东深圳市一名4岁的小女孩模仿电视里的跳降落伞,撑开家里黄色的雨伞,从6楼的阳台跳下。女孩重重地摔在草坪上,重伤昏迷。

年4月,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

年,南京一名12岁的女生迷恋穿越小说和穿越电视剧,总幻想自己是前朝公主,不用写作业,甚至想通过跳崖或跳楼的方式回到清朝。所幸父母及时发现,带她进行心理咨询。

年1月,重庆合川6岁的男童小龙因喜欢奥特曼,幻想成了奥特曼从自家六楼窗台飞下严重摔伤。

年3月,宿迁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将自己两根手指砍断……

影视剧要分级

家长也应担责

近年,儿童因模仿动画片、影视剧等作品中的情节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关于影视剧分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呼吁国家应学习美国经验,对影视剧分级:哪些不适合儿童观看,哪些应由家长陪同观看,哪些可自由观看。

然而,影视剧分级固然可以降低儿童模仿危险动作的风险,却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现实中,家长更应对孩子负责:

1,限制看电视时间

动画片、影视剧中大多是虚拟情节,而孩子们并不懂得这点。长时间观看影视剧,容易导致孩子们沉浸在虚拟世界,对现实感知缺乏真实感。

2,陪孩子看动画片

很多时候,孩子在看影视剧、动画片时,会对部分情节生出疑问,这时如果有家长陪在旁边,就可以随时解答。在看到一些危险动作时,也可以及时告知孩子:这些动作很危险,不要模仿,以此强化孩子对危险的感知力。

3,教孩子辨识危险动作等

如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也可以教孩子学会分辨危险动作或者语言。

告诉孩子动画片中出现的武器如铁锹剪刀、红太狼打灰太狼的锅等,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不要模仿。

而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英雄人物,飞来飞去等动作是虚拟的,片中的人物具有特异功能自然不会受伤,但是作为现实中的人,则是会受伤的,不能模仿。

此外,很多动画片中还会出现辱骂、暴力言辞,家长同样要告诫孩子不能学习。

4,注意孩子生活中的细节

孩子对英雄的崇拜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模仿也有迹可循。家长可以在平时的陪伴中发现蛛丝马迹,及时与孩子们沟通,防患未然。

(来源:湖北经视综合现代快报、网络)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希望所有伤害不曾发生!点zan转发,告诉更多的父母!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都市快报客户端,更多精彩内容等你看~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白癜风光疗是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8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