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ldquo区块链rdquo

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陈纯教授就这个问题作了讲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1]而具体到传媒业,区块链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传媒业自身发展为什么需要区块链?区块链+将给传媒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一、区块链的含义、技术基础与主要特征

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漫延,而在这一年的11月1日,名为中本聪的发表了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作为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年1月4日,比特币世界的“创世区块”诞生,区块链正式开始其漫漫征程。

1、区块链是什么?

所谓区块链,是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高度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其中的区块,是指一系列使用密码学方法而产生的相互关联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条经比特币的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从而计算出其哈希值;链是指通过“时间戳”把区块前后串联在一起,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开始链接直到当前区块。区块链这个分布式账本上的所有交易,能够自动验证、自动确认并形成共识;且都能够向前追溯,提供透明性和可审计性。

2、区块链的技术基础

区块链作为新技术,有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四大核心技术。第一,P2P网络技术。P2P网络又称为对等网络,是指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获取者。目前P2P网络已经很成熟,是非常对等、非常高效的传输协议,被大规模应用于视频网站等。基于P2P技术基础上的分布式网络,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链接、点对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2]。第二,加密技术。区块链采取的是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了高强度的公钥、私钥加密算法。每一个用户拥有两个功能不同的秘钥,公钥用于加密,可以保证双方在不用信任的网络上安全传输密钥,私钥用于解密,由于私钥不可重置,这就要求用户高度保护私钥的安全。加密技术除了非对称加密之外,还用到数字签名技术、哈希技术、隐私保护技术、防攻击、身份认证、授权等系列安全技术,可以说,加密技术是区块链的核心安全技术。

第三,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概念最早是由法律学者尼克·萨博于年提出来的,即“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简单地说,智能合约就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被自动执行的合约,即代码化的一个约定。智能合约高度透明,但不可被扣押、撤销,这也使得交易的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第四,共识机制。区块链作为分布式的网络,其信任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的中心化机构,即通过把诚信编码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参与者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价值交换并可以期望另一方以诚信的方式行事,而实现这种内在的分布式网络诚信的方式则是“共识算法”机制。共识算法采取分布式点对点网络以及聪明的密码学技术,而具体的共识机制则有比特币采取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以太坊采取的“权益证明”(Pos)机制、活动证明机制、容量证明机制、存储量证明机制等。其中,工作量证明机制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和最为成熟的机制,其优势是相对公平,并解决了P2P网络中的信任难题,只有拥有51%及以上算力资源的才能更改结果,而这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共识机制使得我们不再依靠大公司和机构来验证人们的身份,人人都可以充分信任区块链,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3、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区块链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去中心化、无信任的高度信任、价值传递、信息不可篡改性、隐私高度保护等五大特征。

第一,高度去中心化。区块链采取的是分布式网络,每一个交易动作都会在全网广播以供后续校验和验证,整个过程不会涉及中心化的第三方,也不会在一个中心化服务器中存储任何数据,这就能够有效去除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当然,区块链也不是绝对的完全无中心,会根据场景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程度的弱中心。

第二,无信任的高度信任。区块链中的交易关联方共同维护一个共享账本,交易信息在交易关联方中公开、可追溯,而且通过共识算法机制建立起一个完全诚信的网络,完全没有信任感的陌生人也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诚信网络实现高度信任。

第三,价值传递。区块链把基于算力的公平性和价值分配利用到分布式网络构建中,通过智能合约和通证即时传递,把投资人、用户、治理者、开发者等所有参与方都纳入价值分配中,实现了科学的价值分配。

第四,信息不可篡改性。一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在各个节点上都保存有一份账本的信息,如果需要修改,就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共识,而这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区块链构造了一个有顺序的存储关系和时间戳,这使得信息可以追溯,如果想篡改相关信息则需要改变所有的时间戳,这也使得篡改基本不可能。

第五,隐私高度保护。区块链利用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机制,能够更好地保护隐私。虽然区块链是公共的、高度透明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浏览,但是用户的个人身份是匿名的,个人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身份信息、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透露多少给别人。

综上所述,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加密算法是技术基础,而算法信任则是核心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不仅是可以支撑万物互联的账本,将与互联网技术一样,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操作系统,而未来“区块链+”将赋能各行各业,大幅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传媒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呼唤区块链技术

人类有史以来,传播经历了语言、文字、活字印刷术、互联网技术四次传播革命,传媒业则经历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PC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智能媒体的诞生和更迭,互联网诞生以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诞生以来,传媒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全面迭代,但是也带来了诸多自身难以突破的新难题,如用户隐私泄露、信任机制薄弱等,亟需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来完善。

1、用户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用户、吸引用户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大量出现,出现了若干个用户量巨大的互联网巨头。例如,截至年9月30日,Facebook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4.5亿人。互联网平台可以整合用户的多元数据,通过高颗粒度的用户画像为每一位用户建立起个体数据模型,进而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巨头就掌控了用户的多元化数据和个人隐私,一则可能会因为平台技术安全问题或者用户个人隐私意识不强而导致用户数据隐私被泄露,二则也可能个别互联网平台为了商业利益而有意滥用或泄露用户个人隐私,这些都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例如,年3月,Facebook由于对内部人员保密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大量用户的数据被Kogan和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剑桥分析”公司所泄露;再例如,年11月,优步万乘客的数据信息被黑客窃取。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用户个体实力的提升,用户对个人数据隐私会越来越重视,虽然互联网平台会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数据隐私保护力度,但是由于用户数据依然保存在互联网平台方,依然难以让用户放心和满意,而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网络的区块链媒体则可以让每一个用户保存自身的数据,这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隐私,而且从心理上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和支持。

2、信任机制相对薄弱

互联网竞争的本质是流量竞争,互联网巨头借助移动互联网红利、大数据红利、自媒体红利等红利获得了快速发展,沉淀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但是由于相关机构和个人对互联网流量的过度追逐,数量众多的低质自媒体洗稿和抄袭、为了赚取更多广告费用的广告刷量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薄弱。一则由于自媒体相对于机构媒体其专业能力较弱,导致一些质量较差的自媒体对机构媒体、优质自媒体通过“洗稿”、抄袭等方式而侵犯机构媒体和优质自媒体的版权,甚至有些机构专职从事洗稿黑产而获利甚丰,而传统版权确权方式效率低、确权难、索赔更难;二则一些机构为了谋取不法利益而制造虚假流量,而虚假流量的本质在于刷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刷量平台已经超过家,从业人员高达数百万人,且刷量的执行手法和产业运作方式多种多样;三则由于广告主、广告服务商和媒体都存在广告刷单的动机,而且整体来说,广告刷单的收益率畸高。对于一些广告主来说,当面对流量KPI考核指标的巨大压力时,也会忽视广告刷量的影响;对于部分广告服务商来说,当满足不了广告主KPI要求后,会伪造下载量、访问量、阅读量等;对于少数媒体来说,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变现。无论是高效的版权确认,还是有效避免流量和广告刷单,都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防篡改特性得到实现。

3、激励约束机制不足

第一,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用户数字资产将成为用户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每一个用户都必然会高度重视其数字资产,而这就要求完全掌控自身的用户数据而不是由互联网平台来掌控。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用户个人数据基本上由互联网平台所掌控,这就需要借助新技术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

其次,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移动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采取的则是互联网创始团队多轮引入投资的方式来发展壮大,虽然相对于传统媒体和PC互联网企业,一定数量的自媒体也获得了收益,但是绝大多数收益则由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其创始人、投资人和核心团队获得,而且由于互联网平台企业获益甚丰,也在某种意义上使得贫富差距拉大。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技术科技向善的力量,也需要新技术让更多参与者能够参与利益分配。

区块链技术则能够重构生产关系,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获益,无疑是解决现有难题的一剂良药。

三、区块链在传媒业的主要应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不断迭代创新,目前已经发展到区块链3.0阶段。—年的WEB1.0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年到年的WEB2.0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基于区块链的可编程金融,标志性事件是年以太坊加入智能合约功能;年至今的WEB3.0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区块链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整体来说,一是区块链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泛金融行业,在物联网、政府管理等领域也有不少应用;二是中国和美国的区块链专利领先于全球,根据中国信通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bbfz/12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