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鹿伟徐苏宁)5月25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第三场在线专题视频访谈,访谈的主题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现代产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在转型升级当中,徐州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导向。
△周铁根曹伟/摄
年徐州全市完成GDP.35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工业和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等核心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徐州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徐州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跑出产业转型"加速度",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涅槃重生,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
同时还突出培育发展新动能,筑牢创新驱动"强引擎"。包括大力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徐州出台了"科技创新22条""科技改革37条",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介"融合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高起点打造"一城一谷一区一院"等创新平台,其中淮海科技城已入驻企业家、税收突破3亿元,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徐州正在成为各类英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城。
突出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打造要素集聚"引力场"。一是平台建设起势提速。二是重大项目加速集聚。三是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对标世行和国家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利用三年时间滚动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机制,荣获"中国发展营商环境奖"。
周铁根表示,这些年来,徐州通过城市发展功能品质的提升、平台载体的打造,增强了城市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了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些基础上,要注意打造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来增强在转型发展中的软实力,确保转型升级的各项目标得到圆满实现。
徐州主要通过系统化的理论、集成化的方法,来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一是完善产业链条体系,二是要打造产业集成体系,三是做强产业生态体系。
重点围绕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徐州米字型高铁网络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经济功能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比如在医疗事业和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我们还打造了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名片。"周铁根介绍,徐州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