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张志安姚尧中国新闻业年度观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
本文聚焦年“新冠疫情”这一重大事件,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从新闻行动者、新闻内容、分发渠道、用户四个方面分析本年度中国新闻业呈现的主要特点,并预测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本年度中央主流报刊印数增加,地方都市报规模进一步压缩,布局短视频客户端成亮点;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多形态的视觉化特征;传播渠道上,我国媒体融合已逐步深化到融媒智媒共存的发展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疫情期间作用凸显。媒体通过平台化和智能化发展不断拓宽传播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向多层次的现代传播体系迈进;新闻受众方面,疫情期间电视新闻收视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短视频用户表达出显著的爱国主义情感,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公益和提供社会支持,“网络用户”加速向“移动生活用户”方向发展。总体上,场景化传播中的视觉化呈现是年中国新闻业内容和传播的典型特征。展望年媒体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基建”的开展,智能基础的技术采纳和传播应用会更加普遍,内容视觉形态实践将成为常态,音频内容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网民信息消费行为嵌入日常生活的程度将不断加深。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国家治理力度会持续强化。新闻业场景化传播视觉化智能化平台化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1]过去一年,聚焦“新冠疫情”这一重大事件,各级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媒体纷纷发力短视频领域,探索出视觉化新闻产品的多种形态。短视频、直播、VR、5G、人工智能等信息传播技术,更深刻地影响到新闻生产、聚合和分发的各个环节。本文以年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从新闻行动者、新闻内容、分发渠道、用户四个方面分析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点,并预测中国媒体的发展趋势。一、新闻行动者:中央主流报刊印数增加,地方都市报规模进一步压缩,短视频客户端布局成亮点年,中央主流报刊肩负舆论引导的主责,发行量实现增长。国家新闻出版署《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指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均继续增加。《人民日报》继续稳居综合类报纸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第一名,《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在综合类报纸中排名上升。《求是》《中国纪检监察》《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初中)》《半月谈》平均每期印数在超过万册基础上继续增加,总印数合计增加.5万册。其中,《人民日报》《求是》改扩版,总印数分别增加.5万份、.1万册。[2]地方都市类媒体则进一步压缩规模、加速结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年,包括《城市快报》在内的13家都市报于年元旦正式休刊[3]。年3月1日,吉林《新文化报》休刊。11月5日,成都晚报社正式宣布撤销,此前《成都晚报》已宣布休刊,转型运营“成都发布”和《成都晚报》新媒体。[4]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报刊传统发行渠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一些报刊采取部分时间段内的休刊措施。尽管广播、电视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kuaibao.com/xdkbnr/13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